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05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1376篇
林业   2432篇
农学   2158篇
基础科学   1695篇
  2694篇
综合类   15502篇
农作物   1621篇
水产渔业   821篇
畜牧兽医   4873篇
园艺   4176篇
植物保护   845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733篇
  2022年   1067篇
  2021年   1035篇
  2020年   959篇
  2019年   1048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898篇
  2016年   1092篇
  2015年   1575篇
  2014年   2157篇
  2013年   1747篇
  2012年   2044篇
  2011年   2103篇
  2010年   1953篇
  2009年   1967篇
  2008年   2024篇
  2007年   1765篇
  2006年   1617篇
  2005年   1821篇
  2004年   1186篇
  2003年   1142篇
  2002年   994篇
  2001年   868篇
  2000年   603篇
  1999年   470篇
  1998年   458篇
  1997年   399篇
  1996年   343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1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41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从大豆(Glycine max)中克隆了一个与抗逆相关的DREB (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基因GmDREB5。功能分析证明, GmDREB5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烟草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为了筛选GmDREB5的互作蛋白,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mDREB5蛋白73~226位氨基酸区段为诱饵筛选干旱处理的大豆cDNA文库, 发现一个互作蛋白含有保守的WD40结构域, 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水稻(Oryza sativa)的G蛋白β亚基分别具有61%和52%的同源性, 说明蛋白可能是一类新的大豆G蛋白β亚基, 将其定名为GmGβ1。将GmDREB5与GmGβ1共转化酵母菌株AH109, 转化的酵母能够在四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SD/ trp- leu- his- ade-)正常生长, 而对照不能生长; 同时, 共转化的酵母能够激活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 证明GmGβ1与GmDREB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表达特性分析表明, GmGβ1基因受干旱、低温、高盐等胁迫和激素ABA处理的诱导而表达, 证明GmGβ1不仅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同时参与对GmDREB5蛋白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912.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朱金宝  刘广田 《作物学报》1995,21(6):679-684
利用12个小麦品种在5个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品种、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烘烤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品种和地点的互作效应在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是不同的,在较差的环境下,也有表现好的品种。不同环境下,烘烤品质指标的变化大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小麦品种品质的评价,不仅应考虑其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地点之间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研究最终加工品质的变  相似文献   
913.
棉花质核不育材料晋A的发现与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钧  张铎 《华北农学报》1996,11(4):29-32
发现并系统观察了棉花雄性不育材料晋A。通过镜检、自交、测交、回交、开放授粉和网罩试验表明,此材料不育性完全而稳定,陆地棉品种可作其完全保持系,海岛棉品种可使其育性恢复,是我国新发现的又一质核不育材料。其不育胞质来自陆地棉,但与其它胞质系不同,这一发现为棉花三系配套、实现产量上的突破提供了新的胞质基因源。  相似文献   
914.
<正>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育成到应用推广的必要环节,必须以科学、公正、严肃的态度对待品种区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区试质量,为品种审定提供可靠数据。下面谈谈品种区试值得注意的九个问题,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15.
南方沿海地区秋冬寒冷季节短,春季梅雨多,夏季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可被利用通风的季节时段短,机械通风能充分利用低温天气对粮食进行通风降温,有利于粮食安全度夏及延缓粮食品质劣变。但是应用过大功率的风机会造成粮食水分散失过大,从而影响经济效益,为此,我库从2006年开始,根据我库的通风设备情况,机械通风时采用不同的低功率轴流风机进行保水通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效控制了水分过大的散失,减少了因水分散失过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16.
稻米直链淀粉及其含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直链淀粉含量(AC)是影响稻米食用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综合了国内外水稻研究人员对稻米直链淀粉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直链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直链淀粉含量(AC)对稻米食味的影响,AC的遗传机制,相关性状,影响AC的环境因素,AC变化的机理,AC研究与测定方法进展,改善AC的措施以及AC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17.
双隐性甜糯玉米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郝小琴  吴子恺 《作物学报》2003,29(3):321-330
利用糯玉米(wxwx)分别与普甜玉米(su1su1)和超甜玉米(sh2sh2)杂交,在F1代的果穗上分离出纯合双隐性甜糯玉米(su1su1wxwx或sh2sh2wxwx),再同时种植双隐性甜糯玉米及亲本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和糯玉米,观测了一系列农艺性状,并分析了甜糯双隐性基因的互作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双隐性甜糯玉米的三叶期出现最迟,株高较高.(2)大部分  相似文献   
918.
利用来自不同寄主的 5个镰刀菌菌株 ,通过土壤诱导法对玉米青枯病主要致病菌Fusar iumgraminearum和Pythiumgraminicola分别进行诱导抗病性测定。供试 5种镰刀菌菌株均能诱导玉米抗青枯病。F1对P graminicola的诱导效果最好 ,用F1土壤诱导接种的诱导效果为 88%。F5对F .graminearum的诱导效果最好 ,用F5土壤诱导接种诱导效果达 10 0 %。免疫作用迟滞期及免疫作用持续时间测定结果表明 ,播前土壤诱导接种法效果好 ,持效期长 ,且能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土壤诱导接种法最佳迟滞期是 16d ,挑战后 6 3d诱导效果仍为 10 0 %。  相似文献   
919.
为探索高分一号卫星(GF-1)估算农作物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FPAR)的潜力,以田间小区与大田夏玉米为对象,基于GF-1卫星的16 m空间分辨率宽视场(Wide field view, WFV)传感器光谱响应函数对地面实测冠层高光谱反射率进行重采样,获取GF-1 WFV的模拟反射率,构建宽波段植被指数,利用与FPAR极显著相关且具有较高相关系数的植被指数,建立不同生育期夏玉米FPAR的一元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筛选FPAR估算的最适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县域尺度不同生育期的FPAR动态估算。结果表明:模拟宽波段光谱反射率与GF-1 WFV光谱反射率间的相关系数|R|为0.967~0.985,决定系数R2为0.935~0.969;基于模拟反射率构建3波段植被指数与FPAR的相关性优于2波段植被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TVI2)、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VARI)、综合植被指数(TCARI/OSAVI)等3波段植被指数与FPA...  相似文献   
920.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生物炭应用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年限)的综合效益,以东北黑土区坡度为3°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8年,设置不加生物炭的常规处理(C0)和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25 t/hm2(C25)、50 t/hm2(C50)、75 t/hm2(C75)、100 t/hm2(C100)共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炭量以及施炭年限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生态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在施炭量为50 t/hm2时,连续施用2年,土壤蓄水保土效果最佳;连续施用3年,土壤结构最为理想;施炭量为100 t/hm2时,连续施用4年,土壤肥力最佳。在经济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提高作物节水增产性能及其经济产值,施用1年、施炭量为75 t/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连续施用2年、施炭量为25 t/hm2时,生物炭边际生产力最大,施炭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