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3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3029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328篇
基础科学   116篇
  733篇
综合类   2711篇
农作物   3320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spects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high-yielding cultivars, narrow-row spacings and fungicide treatments could potentially increase cereal yields in regions with a short crop-growing season and occasionally dry and hot weather.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for three years (1987 to 1989) to test the effects of triadimefon (1-[4-chlorophenoxy]-3,3-dimethyl-1-[1H-1,2,4-triazol-1-yl]-2-butanone, or Bayleton, a trade name) fungicide (0 vs. 140 g a.i. ha−1) and row spacing (10 vs. 20 cm) on the yield components, yield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spike emergence, days to maturity, leaf disease and plant height) of spring barley ( Hordeum vulgare L.) cv. Cadette, Laurier and Leger. A cultivar by row spacing interaction resulted in a 11 to 13.5 % increase in grain yield due to narrow rows for Laurier in two out of the three years and up to 16 % for Leger in one year. Over the three years grain yields were on average increased 6 to 12 % due to use of the narrower row spacing. Fungicide application to barley at the early heading stag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leaf diseases without influence on yield components or grain yiel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me components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such as narrow row spacing can be applicable in regions with a short crop-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播种模式下花后高温胁迫对春小麦旗叶转录组的影响,以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高温的方法,设条播和匀播两种播种方式,灌水施肥方式均为水肥一体化,对高温处理后的春小麦旗叶分别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采用FPKM法计算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常温处理,高温胁迫下条播和匀播滴灌处理分别有199和1 819个基因上调表达,55和1 335个基因下调表达,说明高温胁迫下匀播滴灌处理对春小麦旗叶转录组的表达影响明显。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与条播滴灌处理对比,匀播滴灌处理的春小麦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注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有52个,其次为淀粉和蔗糖通路(注释到50个差异表达基因);而常温条件下与条播滴灌处理对比,匀播滴灌处理的春小麦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注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有49个,其次为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注释到41个差异表达基因)。因此,高温胁迫下匀播滴灌技术可以更好地改善植物的光合系统,有效缓解高温引起的小麦植株早衰。  相似文献   
3.
聊城市春季人工增雨作业天气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0~2005年聊城市春季降水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及降水云系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冷锋和黄淮气旋是聊城市春季适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为有利和作业机会最多的天气系统,3月以层状云为主要作业对象,4~5月则以层积混合云为主要作业对象。  相似文献   
4.
对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或省级区试是品种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但品种区域试验也有其不足之处:干扰了试验的准确度,影响了品种审定的公正性并减小对生产的保证系数,影响了品种的推广力度。而引进国外的品种登记制度是改进目前这一现象的可行方法,同时应该加强品种在生产应用上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利用玉米6个亲本,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在4种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存在着极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同杂交组合在同一环境下的F1杂种优势表现不尽相同,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也不尽相同。玉米自交系沈137是选育保绿性玉米杂交种较好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针对西南区21世纪初及可见将来对玉米品种与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遵循“生态育种”的基本原理,并基于前期“温带种质优良自交系是选育西南玉米强优势杂交种的最重要亲本自交系”的研究结论,定向合成了“REID种质育种用群体”。通过紧密结合常规遗传育种方法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集成创新了以“配合力早期测定、目标区域与高密度种植鉴定、南北穿梭鉴定选择与钝化光周期反应、区域抗病抗逆特性一票否决”为主要内容的“特定生态区域育种骨干亲本的定向培育”技术体系,提高了优良自交系的选育效率,育成了集高配合力、高抗西南地区玉米病害与多种抗逆性、高产高效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玉米优良自交系SCML0849,组配育成了以川单99为代表的一批稳产高产、高抗多抗、资源高效的玉米强优势杂交种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和接种时期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ear rot,FER)抗性鉴定的影响,选取高抗×高抗、高抗×高感、高感×高感组合各3份,2022年在北京顺义和河南新乡分别用针刺果穗注射法与双牙签法在玉米吐丝后5、10、15 d进行接种。结果表明,吐丝后5、10和15 d接种,针刺果穗注射法分别比双牙签法的平均病情严重度高6.3%、3.9%和1.8%;吐丝后5 d接种,不同组合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吐丝后10 d和15 d接种,不同组合使用针刺果穗注射法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牙签法均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5 d接种;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10~15 d接种。  相似文献   
8.
以200份玉米优良自交系为材料,2022-2023年夏分别进行小斑病菌的田间接种,综合两年数据共鉴定出高抗小斑病的玉米自交系3份,分别为K22、CML50和齐319;筛选到包括Mo17在内的抗性玉米自交系24份。选取K22和B73两个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小斑病菌的室内接种。结果表明,48 h和72 h时,自交系K22叶片的病斑数、病斑面积和病斑面积比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自交系B73,进一步验证田间鉴定的准确性。48 h或72 h时,高抗小斑病自交系K22与感病对照B73相比,5种防御酶活性增加14.32%~70.45%。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筛选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农艺性状和适宜在特定生态区种植的品种,为后续的品种推广和生态区种植提供理论基础。在2020、2021和2022年3个不同年份间分别种植16个玉米品种(L1~L16),对小区产量、株高等重要指标进行记载。方差分析结果可知,除穗长的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L×Y)、穗行数和千粒重外,其余性状的品种效应(L)、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年份效应(Y)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1)。GGE分析显示,L6(武农科1号)在酒泉市2020和2021年适应性最强,L10(五谷652)在酒泉市2022年的适应性最强;小区产量高且较为稳定的是L6(武农科1号)、L7(RF699)、L13(德圣358)等。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可知,小区产量与其余农艺性状之间均呈正相关。L6(武农科1号)、L7(RF699)、L13(德圣358)等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稳定性俱佳且其余农艺性状表现较优,适宜在本试验所选择的试点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农业种质资源又被称为“种业芯片”。因此,引进、创制和丰富种质资源是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通过人工诱变是种质资源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0.67 mg/L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花粉,构建1 650个株系的玉米突变体库,从M2和M3后代筛选到包括生育期、株型、叶型、穗型、粒型、叶色、轴色、育性等多个农艺性状突变体,表型变异率约为9.6%。结果表明,具有育种应用潜能的代表性材料有Z330、Z641和Z1433等,可供用于选育矮秆、低穗位、耐密植、抗倒伏型新品种;Z636、Z848和Z930等新种质材料可用于测配或改良玉米穗型、粒型、轴色、粒色及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