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48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37篇
  86篇
综合类   299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远缘杂交及异源多倍化导致许多重要作物的起源与进化,而芸薹属栽培异源四倍种是研究作物异源多倍化的模式系统之一。异源多倍体是如何调控及协调来自不同二倍体祖先的不同基因组的遗传行为及基因表达,是过去二十年间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利用不断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一方面揭示出芸薹属及其他多倍体物种基因组表现出动态性质,即在形成初期及长期进化过程中持续发生遗传及表观遗传的变化;另一方面发现异源多倍化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基因表达模式改变,包括非加性表达、超亲表达、表达水平显性、部分同源偏向表达、基因剂量平衡效应等现象。上述基因组结构、表观遗传改变以及基因表达模式的调控,使新产生的多倍体得以成功进化为新物种。  相似文献   
2.
番茄不同部位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试验将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叶片(源) 、运输系统以及果实(库) 区分开, 分别测定其糖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从“源”到“库”各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不同。叶肉中果糖的含量最高, 蔗糖的含量最低; 中筋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 叶柄维管束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次之, 果糖含量最低。节间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果实维管束以及果实内各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 且两者含量无显著差异, 蔗糖含量很低。萼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最低; 果蒂中3种糖含量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番茄叶肉及光合产物运转组织中转化酶活性很低, 而在库器官的非维管组织中转化酶活性较高。果蒂中的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最高, 其次是叶肉和运转组织, 果实内各部位中SS活性较低。在合成蔗糖的器官—叶肉中, 有较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活性, 运转组织中的SPS活性较叶肉中降低, 但果柄维管束和果实维管束中则表现出较高SPS活性, 果肉、果胶质胎座及心室隔壁中的SPS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3.
人工诱发鸡新城疫的攻毒条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周龄淮南麻黄鸡80羽随机平均分成4组:口鼻接种组、皮下接种组、肌肉接种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稀释度的NDV攻毒,观察攻毒结果并统计死亡情况。结果不同攻毒途径的致病性有差异,肌肉注射致病性最强,皮下注射次之,滴鼻滴口最弱。不同攻毒途径所需的攻毒剂量各不相同,滴鼻滴口所需的剂量最大,皮下注射次之,肌肉注射量最小。本文对造成不同攻毒途径致病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人工诱发新城疫,建议采用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4.
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禾本科小麦族3个物种的核型,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10m 4sm(2SAT),核型属于2A型;假鹅观草2n=2x=14=8m 6sm(2SAT),核型属于2A型;中间偃麦草2n=6x=42=16m 20sm(4SAT) 6st,核型属于3B型;同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个物种中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与假鹅观草进化程度基本一致,而中间偃麦草相对进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Imperial city and outer c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ese capital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Guo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spatial structure mode of "respecting the west" and "sitting in the west and facing the east" to the spatial structure mode of "sitting in the north and facing the south" and the three outer cities in the east,south and west surrounding the imperial city after the Wei,Jin,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and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multi palace" system to the "single palace" system.Finally,a "heavy city" capital spatial structure with the outer city around the imperial city and the imperial city around the palace city,and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chessboard format was formed.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it was a period of great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feudal society in China.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form of capital citi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the track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ideology,political system,economic structure and many other field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as made clear.  相似文献   
6.
近年,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趋势。猪传染性疾病发生后,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行动迟缓,生理指标失衡,甚至引发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某些人畜共患病还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在疫病防控过程中,需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群体等角度出发,减少养殖环境病原数量,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确保生猪健康生长。该文主要结合一个乡镇的疫病流行特点,分析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防治猪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The growing set of fully-sequenced angiosperm genomes highlight the role of polyploidy in angiosperm evolution, and suggest that even the high level of importance we had already attributed to this mechanism was inadequate.  相似文献   
8.
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每穗粒数的增加是着粒密度改良所致。农艺性状与年代的回归分析表明,生物量与株高在1980年后有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决定早籼稻产量的农艺性状为生物量、株高、收获指数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9.
异黄酮是大豆的重要次生代谢物,参与植物与微生物互作。2-羟基异黄酮脱水酶(hydroxyisoflavanone dehydratase,HID)催化2-羟基异黄酮形成稳定的异黄酮。HID属于Abhydrolase_3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具有多种功能,但该基因家族在大豆中的进化模式尚待研究。为了研究Abhydrolase_3基因家族在大豆中的进化模式,本文在大豆基因组中鉴定了62个Abhydrolase_3基因,串联和片段复制是该基因家族主要扩增方式。根据系统进化关系,将大豆Abhydrolase_3基因家族划分为8个亚家族,其中HID所在的亚家族I基因数量最多,并发生多次基因扩增事件。对大豆Abhydrolase_3基因家族结构分析表明,不同亚家族具有不同的基序。多态性分析表明,亚家族Ⅰ、Ⅲ和Ⅴ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差异,并受到放松的自然选择。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除了亚家族II和IV外,其它亚家族的基因在大豆不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亚家族Ⅰ、Ⅲ、Ⅳ、Ⅴ和Ⅵ基因受病原菌诱导表达。结果说明HID所在的亚家族I存在基因扩增和功能分化,与病原菌互作相关的基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受病原菌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10.
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为研究对象,基于APWeb和文献资料统计种子植物科的传粉模式,研究了戴云山保护区种子植物的主要传粉模式及其传粉模式的祖先状态。结果表明:戴云山保护区种子植物中动物参与传粉有144科,占总科数87.27%;完全利用非生物模式传粉占总科数12.12%;单一传粉模式以动物传粉的科数最多(124科),其次为风媒传粉(14科),水媒传粉最少(4科)。混合传粉模式中,动物和风媒传粉的科数最多。动物传粉模式在戴云山保护区种子植物传粉中占据重要地位。戴云山保护区种子植物科中共有9个原始类群,单一动物传粉8科,动物和风媒混合传粉有1科,表明动物传粉在植物原始类群进化中占据主要地位,可能是现存戴云山被子植物传粉模式中的祖先状态。研究结果旨在为戴云山种子植物发育与演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