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4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488篇
林业   279篇
农学   402篇
基础科学   177篇
  1324篇
综合类   1817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366篇
畜牧兽医   841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常用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体外抗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相似文献   
82.
植酸酶对金鳟体成分及金鳟椎骨中钙、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涂法和预处理两种方法,在豆粕型金鳟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酶,通过90 d的饲喂试验,研究植酸酶对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体成分及其椎骨中钙、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涂法和预处理法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喷涂法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的鱼体粗灰分、磷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喷涂法添加1500 U/Kg植酸酶组鱼体磷含量、灰分含量和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此组鱼体磷高于其它试验组;喷涂法各组椎骨中粗灰分、磷含量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2500 U/kg植酸酶组椎骨磷含量最高,椎骨中钙含量除D1和D8组外,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预处理法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鱼体和椎骨中粗灰分、磷和钙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植酸酶试验组间椎骨中粗灰分、磷含量和钙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金鳟饲料喷涂法添加植酸酶1500~2500 U/kg浓度最适,预处理法添加植酸酶500 U/kg浓度较为宜。  相似文献   
83.
为评估尼罗罗非鱼的耐盐碱性能,分别测定了上海、山东、河北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鱼种96 h的半致死盐、碱度,并在不同盐碱混合浓度(S0A0、S10A0、S10A2、S10A4、S10A6)中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生长比较。单盐、单碱耐性研究表明,上海、山东、河北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鱼种的96 h半致死盐度分别为18.528 g/L、20.347 g/L、19.342 g/L,96 h半致死Na HCO3碱度为8.827g/L、8.540 g/L、8.542 g/L。盐碱混合条件下,盐度为10时,96 h半致死碱度分别为河北品系(4.377g/L)上海品系(3.561 g/L)山东品系(3.108 g/L),品系之间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15时,96 h半致死碱度分别为河北品系2.144 g/L,上海品系2.183 g/L,山东品系2.183 g/L,品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盐度下尼罗罗非鱼鱼种的碱度耐受性明显低于低盐度下的碱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日均增重率在S0A0、S10A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盐碱浓度增加,盐碱S10A4和S10A6组中日均增重率呈下降趋势,河北品系表现出相对生长优势(P0.05)。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适宜养殖的盐碱范围的确定、耐盐碱品系的筛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4.
有机质对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和巢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OM)含量和组成、磷吸附参数、磷形态及间隙水溶解反应性磷(SRP)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与SRP浓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太湖北部与巢湖南淝河入湖口等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沉积物仍表现出吸附磷的功能;OM与土壤有效磷(Olsen-P)、磷吸附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可增加磷的吸附容量;添加小分子有机质的室内模拟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假设,糖类主要影响磷的吸附能,而氨基酸主要增加最大吸附量.有机质自身及其降解产物以不同方式影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并据此调节湖泊富营养化过程.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盐度和碳酸盐碱度对不同规格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中科三号"鱼种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异育银鲫"中科三号"大规格鱼种[L=(8.81±0.62)cm]48、72 h和96 h的盐度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5.433、14.352、13.855,盐度安全浓度为4.63;碳酸盐碱度在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3.105、71.861、71.198、70.368 mmol·L-1,碳酸盐碱度的安全浓度为20.33 mmol·L-1。小规格鱼种[L=(1.78±0.12)cm]24、48、72 h和96 h盐度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339、11.026、10.653、10.080,盐度安全浓度为2.98;碳酸盐碱度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656、51.889、50.378、49.664 mmol·L-1,碳酸盐碱度的安全浓度为13.20 mmol·L-1。大规格"中科三号"鱼种对盐度和碳酸盐碱度的耐受性均比小规格鱼种强;慢性毒性实验中异育银鲫"中科三号"鱼种[L=(3.73±0.12)cm]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均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大而降低。60 d实验后盐度3、5和7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14、0.67和0.23,相对增重率分别为98.64、49.24和14.80;碳酸盐碱度7、12和17 mmol·L-1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12、0.66和0.29,相对增重率分别为96.06、48.40和19.23。盐度和碳酸盐碱度浓度越强,对异育银鲫"中科三号"鱼种生长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6.
为进一步了解氨氮对团头鲂幼鱼的毒性毒理影响,以体质量为(14.27±0.01)g的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对其鳃、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h的氨氮胁迫,得出96h LC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组(0.472 mg/L)和实验组(25 mg/L)两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0、6、12、24、48h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团头鲂幼鱼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96h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96h LC50为56.492 mg/L;三种组织观察表明,氨氮胁迫6h,鳃丝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组织增生;肝细胞肿胀,细胞核肿大,肝细胞空泡化;肾小球萎缩,肾小囊腔膨大,肾小管管腔缩小;胁迫12h,泌氯细胞增生,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肝细胞水样变性、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形成点状病灶;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水样变性、浊肿;胁迫24h,鳃小片融合、变短,呼吸上皮细胞大面积脱落;肝细胞水样变性、血窦扩张严重,形成局部病灶;肾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严重,充血,肾小球坏死,肾小管坏死;胁迫48h,鳃小片卷曲,上皮细胞部分脱落;肝细胞部分溶解、血窦扩张,形成点状病灶;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球坏死;96h恢复后,泌氯细胞和上皮组织增生严重;肝组织大面积细胞核肿大,血窦扩张;肾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严重,肾小管坏死,肾小球坏死。实验表明,不同的器官之间病症的损伤程度是不同的,肝组织的损伤最严重,然后依次是鳃和肾。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鳃、肝和肾组织受到的损害增加,同时鱼体也产生防御反应,但96h的恢复期不足以让团头鲂幼鱼在胁迫中完全恢复,而恢复能力最差的是肾组织。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底泥或单胞藻调节悬浮颗粒浓度,研究了悬浮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保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硬壳蛤及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分别在粒径为8、6和6 μ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1%、59.6%和62.6%。随着数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在低(4.32× 107 cells/L)、中(5.27×107 cells/L)、高(6.65×107 cells/L) 3个数量浓度下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逐渐增大,分别为9、13和14 μm,保留效率最大值分别降至49.7%、33.4%和26.2%;与文蛤相似,菲律宾蛤仔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也分别增大至9、12和14 μm,但最大保留值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的最大值保持不变,但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略有增大,分别为8、9和10 μm。随质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低(5.7 mg/L)、中(11.8 mg/L)、高(23.3 mg/L) 3个质量浓度下的保留效率最大值和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均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最大值显著降低,分别为60.7%、27.6%和25.5%,但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保持不变。研究表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对食物颗粒数量浓度变化更敏感,而硬壳蛤的保留效率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8.
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南美白对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用通常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氨氮和亚硝氨氮对体长5cm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在海水pH8.15、水温T=27℃、盐度S=20.0‰条件下,求得了两种物质对南美白对虾24h、48h、72h、96h的半死浓度,提出总氨氮和非离子氨氮对南美白对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667mg/L和0.201mg/L,亚硝酸氮的安全浓度为5.551mg/L。氨氮对南美白对虾的毒性强于亚硝酸氮,并提出降低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89.
陶易凡  强俊  王辉  徐跑  马昕羽  赵文强 《水产学报》2016,40(11):1694-1704
研究了高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中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鳃、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得出96 h L C_(50)的基础上,设置对照(pH7.6)和实验(pH10.2)2个pH处理组,进行96 h高pH胁迫,于胁迫后0、2、8、24和96 h测定鳃Na~+-K~+-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延胡索酸还原酶(fumarate reductase,FRD)、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并采集完整的鳃、肝胰腺做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发现,96 h LC50 pH值为10.194。高pH应激后,实验组鳃Na+-K+-ATP酶、LDH和FRD的活性呈上升趋势,pH胁迫8 h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实验组肝胰腺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LDH和FRD相似,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OD活性起初变化不大,pH胁迫24 h后出现明显下降(P0.05)。鳃和肝胰腺的组织观察表明,随着pH胁迫时间的延长,鳃呼吸上皮细胞逐渐脱落,角质层受损、破裂,鳃叶受损程度逐渐加剧;肝胰腺小管基膜破损,小管内空泡增多、体积增大,肝细胞细胞数量减少。研究表明,高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代谢会产生影响,同时导致氧化应激,并会对鳃和肝胰腺的组织结构造成损伤,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0.
范丽敏  梁英  田传远 《水产科学》2012,31(5):249-254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了棕鞭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营养盐浓度(f/4、f/2、f、2f、4f)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细胞密度、单位体积干质量、总脂含量和总脂收获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盐浓度为2f时,该藻的最终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单位体积干质量、总脂含量和总脂收获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由此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合棕鞭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营养盐浓度是2f。不同营养盐浓度对棕鞭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显著影响,培养6~10d,f/4处理组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光系统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化学淬灭)最低,其次为f/2处理组(P0.05)。培养7~10d,2f处理组的光系统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化学淬灭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培养结束时(第10d),各处理组细胞密度和总脂含量依次为:2f4fff/2f/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浓度为f/4~2f时,棕鞭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单位体积干质量和总脂含量与营养盐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营养盐浓度为2f~4f时,上述各值与营养盐浓度则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