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2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3194篇
林业   243篇
农学   3290篇
基础科学   794篇
  2997篇
综合类   8580篇
农作物   1989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397篇
园艺   165篇
植物保护   1889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594篇
  2019年   615篇
  2018年   538篇
  2017年   707篇
  2016年   814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837篇
  2013年   1052篇
  2012年   1206篇
  2011年   1080篇
  2010年   965篇
  2009年   978篇
  2008年   820篇
  2007年   963篇
  2006年   800篇
  2005年   796篇
  2004年   583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334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6篇
  1962年   1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面粉品质性状与速冻水饺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7种面粉的化学成分、面团流变学特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详细分析了各项指标与速冻水饺品质的相关关系,得出适合生产速冻水饺的面粉的最佳特性指标。并通过比较分析对黑龙江省地产小麦粉生产速冻水饺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2.
针对农村农户,设计了稻麦平床燃油干燥机,适于小批量稻麦干燥生产。整机设计烘干段采用分体结构,卸粮操作采用旋转方式,并对燃烧器改造及烘干机的有关计算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3.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分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冬小麦-夏玉米连作是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根据华北季节性冻土区的特点,将全年划分为作物生长期与越冬期,分别建立了作物生长条件下农田水分运移模型、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热运移模型。前一模型主要包括参照腾发量计算、腾发量分配、作物根系吸水、土壤表面蒸发、土壤水分特征参数和土壤水分运动等子模型;后一模型主要包括冻土水热耦舍迁移、地气水热交换等子模型。应用以上模型对冬小麦-夏玉米连作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过程进行模拟,根据北京永乐店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模拟了不同降水水平年、不同灌溉处理下的农田灌溉制度及土壤水分过程,分析了降水、灌溉对农田蒸散、土壤水利用、深层渗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解决一年可熟区小麦免耕播种作业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小麦对行免耕播种的思想;设计了2BMD-12型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在玉米行何播种小麦.避开玉米秸秆和根茬。采用了新型高效的带状粉碎防堵机构,防堵性能优良。田问性能试验表明:2BMD-12型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在玉米直立秸秆和大量秸秆覆盖下。如能实现对行,可以顺利进行播种作业,满足作业质量和作物高产对施肥量的要求.适合我国中小地块、中小功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5.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季冬小麦试验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具有减少土壤棵间无效蒸发的作用 ,冬小麦返青前 1 m土层贮水量在砂壤土条件下秸秆覆盖处理比无覆盖处理增加 2 %~ 2 5 .8% ,粘壤土条件下增加 2 %~ 1 4.5 %。返青前秸秆覆盖处理比无覆盖处理的日耗水量普遍小 ,返青后情况则相反。秸秆覆盖能够促进作物生长 ,与无覆盖相比 ,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4.6%~ 2 5 .2 %。  相似文献   
126.
德国及蒙古沙棘品种无性系生物学和观赏性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由于其有丰富的内含物和多方面的用途正被作为"新兴水果"而赢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喜爱.通过在柏林Baumschulenweg的育种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育成不同成熟期的5个雌性和4个雄性沙棘品种.更多的由欧洲和蒙古原生种产生的杂交选育工作仍在进行中.将这些无性系按照其生物学和果实性状进行评估.就单个性状来讲,各品种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比如维生素的含量在17~340mg/100g之间变动,胡萝卜素的变动范围为6.5~23.8mg/100g).这表明,进一步的育种改良完全有可能.所有用于比较的沙棘品种由在德累斯顿Pillnitz进行的育种工作获得,这些品种将被进一步研究.为了保险起见,以及为了解决后来有可能产生的育种及植物病理学方面的问题,必须尽可能保存现有的所有的某一品种的基因多样性.为此目的,由国家资助扶持的基因库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7.
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甘肃省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对于喷灌、滴灌、渗灌及波涌灌几种方式下,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灌溉节水机理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这两种作物的节水性和生育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灌溉水量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在喷灌、滴灌、渗灌及波涌灌几种节水灌溉技术中,渗灌的节水性最好,依次为滴灌、喷灌、波涌灌。小麦和玉米在渗灌条件下产量比滴灌、喷灌和波涌灌都高,小麦渗灌产量比滴灌增加7.6%,比喷灌增加13.1%,比波涌灌增加22.4%。玉米渗灌产量比滴灌增加1.3%.比喷道增加6.3%。  相似文献   
128.
本研究根据春小麦的叶龄进程,对水、肥、密等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组合,提出了旨在提高春小麦的产量及获得最佳效益的高产模式,为指导我国北方春小麦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试验证明,适时冬灌比早春灌,具有良好的防旱防冻、促根壮蘖增穗作用;小麦越冬期秸秆覆盖能保墒和提高土壤水分的调节能力,为当季小麦生长和套播玉米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于小麦孕穗和灌浆期喷翠竹生长剂,其增粒增重作用显著。采取冬灌、越冬秸秆覆盖和孕穗、灌浆期喷生长剂等配套措施,可实现保墒与节水相结合,壮苗促蘖增穗与增粒增重的统一,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0.
Asia's Green Revolution of the 1960s and 1970s has largely bypassed West Africa, and “modern” (high-yielding, input responsive) germplasm for staple crops has found comparatively little adoption, except for systems that are have good access to markets and sufficient water resources. It is unlikely, however, that breeding objectives conserving traditional crop characteristics as found in extensive systems would have been more successful. The authors identify systems caught in the agricultural transition from subsistence to intensified, market-oriented produc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 for crop improvement, and provide examples of new breeding objectives for cowpea, sorghum and upland rice. In each of these cases, breeders, with the help of physiologists, have developed innovative plant-type concepts that combine improved yield potential and input responsiveness with specific traditional crop characteristics that remain essential during the agricultural transition. In the case of cowpea, dual-purpose varieties were developed that produce a good grain yield due to an erect plant habit, then produce new leaves enabling a second harvest of green foliage. For upland rice systems that are limited by labour (mainly needed to control weeds that abound due to shortened fallow periods), a weed competitive plant type was developed from Oryza sativa × Oryza glaberrima crosses. Lastly, sorghum breeders who had previously deselected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are now re-inserting sensitivity into plants having “modern”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allow for flexible sowing dates while maintaining an agro-ecologically optimal time of flowering near the end of the wet season. The ecophysiological basis of these plant types, their place in current and future cropping systems, as well as the problem of under-funding for their realis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