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42篇
基础科学   23篇
  162篇
综合类   506篇
农作物   14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ABSTRACT

Use of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cultivars with partial resistance to Striga spp. and Fusarium oxysporum f.sp. strigae (FOS) represents a novel strategy to control Striga.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nature of gene action controlling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and to select promising sorghum crosses possessing both FOS compatibility and Striga resistance, along with good combining ability effects. One-hundred hybrids, developed from pairwise matings among 10 FOS compatible, high-yielding female lines and 10 Striga-resistant male lines, were evaluated with and without FOS inoculation. The F1s were field evaluated at three locations in Tanzania known for their severe Striga infestation, using an alpha lattice design with two replications. General (GCA)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variances were significant for grain yield per plant, hundred-seed weight, plant height, flowering time and the number of Striga plants. The study demonstrated FOS inoculation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controlling Striga. Families 675?×?672, AS435?×?3993 and 4643?×?AS436 displaying large SCA effects for grain yield, and 4567?×?AS429, 3424?×?AS430 and 3424?×?AS436 with small SCA effects for Striga counts should be useful genetic resources for breeding and integrated Striga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2.
中国高粱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近年来,中美贸易中高粱交易量剧烈波动,高粱供需形势发生显著变化,高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从中国高粱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消费特征等方面入手,对1960-2018年国内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高粱从主要粮食作物转变为小杂粮,近年来种植面积略有提高;国内高粱消费主要用于酿酒和饲料,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高粱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进口量受饲料高粱需求影响猛增猛减,出口量极小且相对稳定。未来,中国高粱的发展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新的增长空间主要取决于旱作粮食作物的发展和消费途径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3.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粱替代不同水平玉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60头体重[(48.93±3.01)kg]相近的健康杜×长×大三元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基础饲粮)、30%替代组(用高粱替代基础饲粮中30%的玉米)、65%替代组(用高粱替代基础饲粮中65%的玉米)和100%替代组(用高粱替代基础饲粮中100%的玉米),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5头去势公猪、5头母猪)。试验期60d。结果显示:1)高粱替代不同水平玉米对育肥猪的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替代组平均日增重降低3.4%(P<0.05)。2)与对照组相比,30%替代组、6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背膘厚度分别提高3.0%、5.2%和4.3%(P<0.05)。3)与对照组相比,30%替代组、6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背最长肌pH45min分别提高0.5%、1.0%和0.4%(P<0.05);6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8.7%和11.3%(P<0.05)。4)与对照组相比,100%替代组背最长肌中谷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分别降低2.5%和11.7%(P<0.05)。5)与对照组相比,100%替代组背最长肌中油酸、反式油酸、花生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分别提高15.3%、39.6%、56.8%和52.4%(P<0.05);65%替代组背最长肌中反式油酸、花生酸、二十碳三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分别提高37.9%、77.15%、72.2%和53.2%(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用高粱替代饲粮中部分玉米不仅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还能够通过提高肌肉中部分不饱脂肪酸含量而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4.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日粮类型(玉米、小麦和高粱)对1~14 d肉仔鸡常量和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一致的1日龄AA肉鸡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设计3种日粮,分别以玉米、小麦或高粱原料为主,3组日粮的代谢能、粗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维持一致,试验共进行14 d。结果表明:除了钙的含量例外,玉米、小麦或高粱型日粮其他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表现一致(P> 0.05)。14 d肉鸡各元素沉积系数的变化由0.24(镁)到0.64(钠),其中钠沉积系数在第3天最高(P <0.05);肉鸡日粮对各常量元素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差异(P <0.05);3~7 d常量元素沉积系数显著降低(P <0.05);日粮类型显著影响3 d肉鸡钙的沉积系数,显著影响5 d肉鸡镁的沉积系数及磷的沉积系数(除了14 d)和钠的沉积系数(除了3 d)(P <0.05);小麦型日粮较玉米和高粱型日粮显著降低了钠的沉积系数(P <0.05);日粮类型和日粮对常量元素沉积系数的影响无显著交互作用(P> 0.05)。;肉鸡日粮对所有微量元素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在第3天表现为最高(P <0.05);日粮类型显著影响第7天铁、锌和锰的沉积系数(P <0.05),显著影响第9天铜的沉积系数(P <0.05);日粮类型和肉鸡日粮对微量元素的影响无显著交互作用(P> 0.05)。结论 :肉仔鸡对日粮无机矿物质的利用率较低,日龄对矿物元素的沉积量具有显著影响,但玉米、小麦或高粱型日粮对肉仔鸡常量和微量元素沉积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5.
以引进的高粱属饲草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类型饲草高粱品种比较试验,对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对早牧、晚熟高丹草、大卡、大龙、能饲1号、能饲2号6个不同品种饲草高粱的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营养成分进行了饲草营养指标计算,对6个不同品种饲草高粱的品质进行客观的评价,旨在为饲草高粱高效利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鲜草产量由高到低顺序为大卡>大龙>能饲2号>能饲1号>晚熟高丹草>早牧,大卡、大龙、能饲1号、能饲2号的鲜草产量均达到4 000 kg以上。对CP、ADF、NDF和ADL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6个饲草高粱的品质顺序为大卡>大龙>晚熟高丹草>早牧>能饲2号>能饲1号。  相似文献   
136.
为了研究青贮全株玉米与青贮全株甜高粱饲喂肉羊效果,本试验将40只小尾寒羊羔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Ⅰ组为青贮玉米组,试验Ⅱ组为青贮甜高粱组。结果表明:饲喂青贮甜高粱组羊只的采食量比青贮玉米组提高了13.25%,平均体重稍高于青贮全株玉米组羊只(P>0.05);饲喂青贮甜高梁组羊只的总增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饲喂青贮全株玉米组羊只(P<0.05),且试验Ⅱ组比试验Ⅰ组日增重提高了13.9%,增重明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7.
施氮水平对甜高粱硝酸盐含量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9和2010年在华东农区生态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400,500kg N/hm2)对大力士甜高粱硝酸盐积累,粗蛋白含量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不断降低,相比于叶片,茎秆更有利于硝酸盐的积累。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粗蛋白生产效率(CPPE),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DMPE),干物质生产效率(DMPE)和表观回收率(NARR)逐渐下降,说明施氮量越高,氮素利用越低,损失越大。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FAA的增幅低于CP,施氮量为500kg N/hm2时,CP的平均增幅为6.11%,FAA的平均增幅为2.99%,说明施氮虽然增加了植株CP含量,但优质蛋白质比例下降。施氮提高了甜高粱硝酸盐含量,施氮量大于400kg N/hm2时,甜高粱硝酸盐含量大于0.2%,青饲时易导致家畜硝酸盐中毒。综合考虑,大力士甜高粱在华东农区较为适宜的施氮量为200~300kg N/hm2,既可满足对甜高粱高产优质的需求,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又可减少氮素流失和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8.
高粱DNA导入水稻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以密穗型高梁DNA为供体、通过共继任这通道技术导入水稻所获得的水稻后代进行了RAPD分子验证。结果表明:从122个引物中找到9个引物检测出DNA的多态性,证明外源DNA导入受体后引起后代基因组的显著变异。  相似文献   
139.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近年来,中美贸易中高粱交易量剧烈波动,高粱供需形势发生显著变化,高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从中国高粱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消费特征等方面入手,对1960—2018年国内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高粱从主要粮食作物转变为小杂粮,近年来种植面积略有提高;国内高粱消费主要用于酿酒和饲料,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高粱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进口量受饲料高粱需求影响猛增猛减,出口量极小且相对稳定。未来,中国高粱的发展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新的增长空间主要取决于旱作粮食作物的发展和消费途径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0.
甜高粱种植及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甜高粱的生物学特点、种植方法, 论述了甜高粱作为糖源、能源、饲料以及造纸源等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