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林业   216篇
农学   232篇
基础科学   65篇
  123篇
综合类   850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514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皮蛋加工辅料的作用及新工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华  汤尚文  黄升谋  姜峰  于博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941-4943
研究了皮蛋加工中使用的红茶末、氯化钠、生石灰3种辅料的作用.结果表明,红茶末能提高料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控制蛋内碱度的变化,其作用可以被杜仲碎末替代;氯化钠没有实际作用,所以加工中可以用氯化钾代替,从而提高皮蛋的钾钠比;生石灰没有实际作用,可不用.试验得到最佳料液比是每100 mL水加入氢氧化钠5 g、氯化钾1 g、五水硫酸铜0.3 g、杜仲(碎末)9g,浸泡期为30 d,后熟期为30d,所得皮蛋与传统用红茶末加工的皮蛋无感官和味道差异,还使皮蛋产生了一定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02.
以松木粉、聚醚砜树脂为材料,用SHR-10A型高速混合机制备松木粉/聚醚砜树脂复合粉末;用HRPS-ⅢA型激光粉末烧结快速成型机,遴选出复合粉末可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参数及适宜的预热温度,烧结成型。测量了不同松木粉质量比对复合粉末力学性能的影响,观察并测量了输入不同的能量密度时,烧结试件的成型效果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松木粉质量比的增加,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对于松木粉质量比为20%的木塑复合粉末,当输入的能量密度为0.128 J/mm3时,复合粉末即可成型;当输入的能量密度为0.312 J/mm3时,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4.8465 MPa,弯曲强度为8.2152 MPa,冲击强度为1.2574 MPa,此时力学性能最强;若输入的能量密度大于0.312 J/mm3时,出现过烧现象,力学性能下降。采用扫描电镜对烧结件断面的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3.
针对高含蜡原油因结蜡导致管道堵塞和停输再启动困难的问题,基于运行参数分析,通过长输管道水力摩阻计算公式变换及SPS模型拟合,计算得到了管道内以结蜡为主的不可流出物的含量,并利用加剂油头到达末站引起过滤器堵塞及油头凝点变低的现象,得到了管道内实际不可流出物的体积,与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计算含蜡量与实际含蜡量相吻合,模型基本满足要求。由于乍得加剂高凝油与非加剂高凝油的黏度差别较大,提出了一种根据各阀室站场间压力差变化来跟踪加剂油头的方法,用于判断加剂油头到达的大概位置,为高凝高含蜡原油管道加剂时间及加剂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石油工业中的蜡沉积问题,利用冷指实验装置研究了单相含蜡原油体系冷却液温度、油流温度和同一温差不同温度区间对蜡沉积规律的影响,得到了单相含蜡原油蜡沉积规律的宏观特性,并利用高温气相色谱(HTGC)装置分析沉积物组分的宏观变化。在相同油温条件下,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蜡沉积速率减小而沉积物中高碳数组分比例增大;在相同冷却液温度条件下,随着油温从凝点附近增大至析蜡点以上,蜡沉积量先减小后增加最后再减小,沉积物中高碳数组分比例增大;在同一温差条件下,随着温度区间温度的升高,蜡沉积量的变化有波动但油温在析蜡点附近沉积量达到最大值,沉积物中高碳数组分比例一直增大。针对实际管流,环境温度基本恒定,通过升高入口油温减少沉积的发生,因此,在含蜡原油管输中,入口油温的选取对整个管输过程中蜡沉积的形成以及形成后的清理很重要。根据实验结果,入口油温不是越高越好,应保证入口油温低于析蜡点且整个管输过程中高于凝点5℃左右。(图6,参12)  相似文献   
105.
采用非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环氧-聚酯低温透明粉末涂料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利用DSC数据,结合Kissinger、Doyle-Ozawa和Crane经验方程建立了该粉末涂料固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①该体系的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分别为95℃、145℃和175℃。②固化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67.82 kJ·mol^-1,频率因子A为2.92×10^7,反应级数0.92。③该涂料的分解温度为302℃。  相似文献   
106.
日粮中添加凹凸棒石粉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蛋鸡基础饲粮(玉米-豆粕-杂粕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凹凸棒石粉,观察其对鸡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饲粮+1.5%凹凸棒石粉效果较好,与基础饲粮(不添加凹凸棒石粉)相比,蛋壳厚度显著提高,平均蛋重、哈氏单位、蛋壳强度、单位面积蛋壳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7.
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猪血浆蛋白酶解产物的制备及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考察酶解时间、酶种类和酶加入的顺序对猪血浆蛋白酶解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采用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及双酶(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不同的加入顺序)在各自最适条件下对猪血浆蛋白进行酶解,并研究酶解产物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0~120min内,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水解度升高,各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均有所增强;60~180min内,双酶酶解产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还原力显著高于单酶酶解产物(P0.05);90~150min内,先加碱性蛋白酶后加入风味蛋白酶酶解的酶解产物的水解度、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显著高于先加风味蛋白酶酶解后加入碱性蛋白酶酶解的酶解产物(P0.05);具有较高抗氧化性的酶解产物在不同pH条件下均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溶解性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8.
不同型号酵母浸粉及补糖对异养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在FM802、FM902和FM760 3种不同型号的安琪酵母浸粉配制的培养基中进行异养生长,培养条件为28℃、200 r/min的摇床中进行暗培养,培养过程中补糖1次,每隔24 h取样20 mL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补糖情况下,型号为FM802的酵母浸粉比FM902培养微藻的效果稍好,FM760培养效果稍差;补糖有利于微藻干物质重的增加;在pH值为4.2~5.5的培养基中,微藻仍能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09.
为探讨不同改性明矾浆能否作为修复中、低度Cd和Pb污染土壤的重金属钝化剂,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改性明矾浆和系列添加浓度对污染土壤中可提取态Cd和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可提取态Cd和Pb的含量随明矾浆添加量的增大和钝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同等钝化剂添加量条件下,热碱改性明矾浆钝化土壤中Cd和Pb的能力优于其他三种明矾浆,如添加浓度为5.0%,放置时间为16周的热碱改性明矾浆处理,其可提取态Cd和Pb含量分别为1.04、19.87 mg·kg-1,与对照相比(可提取态Cd和Pb含量分别为2.12、50.8 mg·kg-1),降幅分别为51%和60.9%,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证实,原明矾浆经过热碱改性后其粒径变小,比表面积增大,增加了明矾浆与污染物的接触面积,使其与重金属的吸附固定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Cd和Pb的可提取态含量,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不同生育期叶片表皮蜡质组成及晶体形态的变化,对节节麦叶片蜡质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仪(GC-FID)对蜡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叶片表面蜡质晶体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节节麦叶表皮蜡质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化合物21种,主要以初级醇为主(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相对含量分别为85%、84%和70%),并含有少量的烷烃、醛、酮和脂肪酸;随着节节麦的生长发育,蜡质总量不断积累,烷烃含量极显著地升高,其中以C29烷烃的增加最明显,而初级醇含量显著降低,其中C26醇的相对含量降低最明显(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相对含量分别为80%、76%和63%),其他各类化合物组分变化不大。经扫描电镜观察,节节麦叶片近轴和远轴面的蜡质晶体形态无明显差别,苗期均为片状,抽穗期大部分仍以片状形态存在,并且蜡质晶体的密集程度比苗期稀疏,灌浆期蜡质晶体的密集程度变得更加稀疏。这些变化可能与抽穗期、灌浆期烷烃含量的增加和初级醇含量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