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275篇
基础科学   204篇
  302篇
综合类   973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449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The fast wavelet transform (FWT) algorithm in wavelet analysis wa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With quadrature mirror filters (QMF) associated with popular wavelet bases, the fast wavelet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or signals were implemented. Combined with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ique, the FWT analysis system for signals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he system can break up signal not only into approximations, which are the high-scale and low-frequency components of the signal, but also into details which are the low-scale and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Especially it can identify singularity signal, which contain some important message of equipment condition and fault, and refine signal from noisy signal, which is corrupted by noise.  相似文献   
42.
Based on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and Lagrange interpolation an optimal design model of plane cascades of 3D blade in an arbitrary surface of revolution is established. Using wavelet theory to solve the model, and lots of numerical result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velet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43.
44.
孙璐  汪芳  孟骏  沈新春 《大豆科学》2019,38(2):322-329
大豆品质的优劣是衡量不同大豆制品好坏的重要依据,明确的品质评价方法和品质评价标准是确定大豆加工适宜性的可靠指标,且能够为后续筛选出大豆加工专用品种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大豆加工特性以及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主要归纳了大豆在制取蛋白、制油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加工利用的加工特性,并从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加工品质3方面总结了大豆的品质评价指标,整理我国现有的大豆品质评价标准,分析我国大豆品质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5.
川续断种子发芽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续断种子为材料,研究川续断种子发芽过程中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探讨盐胁迫对川续断种子发芽的影响,为川续断的生产和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逐渐下降;随着川续断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含水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从第5天起迅速升高,之后缓慢下降;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体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过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都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6.
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和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1951~2006年华东地区水稻产量和同期东亚季风的时频变化特征,探讨了相对气象产量与东亚季风环流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水稻产量与东亚季风环流的变化均存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的变化周期.气象产量与同期亚洲环流经向指数以正相关为主,14年两者的正相关程度最大,少数频率尺度上呈较弱的负相关,如准2、4、6年以及18年之后.气象产量与同期亚洲环流纬向指数在2~4、6~8、10~12年尺度的共振频率上表现为正相关关系,8~10年以及12年之后的尺度上两者表现为负相关,14年左右两者的负相关程度最大 东亚季风环流的变化导致区域气候变暖,进而引起的气象灾害频发以及区域气候资源的改变,是华东地区水稻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重金属Cd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重金属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宁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铁南2号,营丹11号和郑丹958号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不同浓度Cd2+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d胁迫表现为一定的刺激作用,较高浓度某种程度上则表现了明显的抑制性。当Cd2+浓度大于5mg/L时,对不同玉米种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并且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对Cd耐受程度不同的玉米品种其幼苗生长及其外渗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产生明显差异。[结论]铁南2号玉米品种对重金属Cd的抗性明显比其他2种玉米品种强。  相似文献   
48.
采用自然干旱胁迫方法,测定上海南园公园5种园林植物的9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反应,并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植物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胁迫下,5种园林植物抗旱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八宝景天、马蔺、香茅、红叶石楠、杜鹃.  相似文献   
49.
试验选用健康的13周龄金定母鸭144只,采用2×3两因素有重复试验设计,研究低温及维生素E(VE)对育成期(13~18周龄)笼养蛋鸭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低温使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显著升高,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VE水平对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提高了日增重(P<0.05),使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P<0.05)。②低温对总蛋白(TP)、白蛋白(ALB)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VE使TP浓度显著提高(P<0.05);低温有使尿酸(URIC)、尿素氮(BUN)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VE水平的提高使BUN浓度显著降低(P<0.05)。③低温使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VE水平提高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对其它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有降低趋势(P>0.05)。④低温对T3、T4影响不显著(P>0.05),但有使T3升高的趋势;VE水平提高使T3显著降低(P<0.05)。低温使孕酮(P)浓度显著降低(P<0.05),VE水平的提高使孕酮浓度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50.
辣椒叶片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以耐热性不同的3个辣椒品种为试材,对其进行2~8d的高温(35~45℃)处理,研究辣椒叶片中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X)活性的变化与辣椒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5~40℃下处理2d,品种间的细胞膜透性变化差异显著;35~45℃下处理2d,品种间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因此,细胞膜透性变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这两项指标可用于测定辣椒叶片耐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