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90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157篇
  274篇
综合类   4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据相关分析,铜钱山水库的鲢、鳙、鲤的体长与鳞径均呈直线相关,体长与体重呈指数相关、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可用 Von-Bertalanffy 生长方程进行描述;鲢的拐点年龄为4.11龄、鳙为4.42龄、鲤为3.18龄;鲢、鳙鱼可捕的最小规格为3.2Kg,网目规格为172mm。  相似文献   
982.
棉网状植生袋技术在宜昌页岩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库区宜昌页岩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采用棉网状植生袋技术开展了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棉网状植生袋技术,显著地改善了地表温度,能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983.
为定量反演丹江口水库水质指标含量,明晰水质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规律,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为研究对象,根据哨兵2号卫星(Sentinel-2)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组合的反射率,结合2016年2月的采样点总氮(TN)与氨氮(NH3-N)水质监测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2016-2020年TN与NH3-N含量,以此分析库区TN与NH3-N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中TN和NH3-N的拟合精度均较高,R2分别为0.863和0.877,适用于丹江口水库TN和NH3-N遥感反演研究。2016-2020年丹江口水库水质整体呈向好趋势,NH3-N含量保持Ⅰ类水质标准,而TN含量在Ⅲ类与Ⅳ类水质标准之间。研究表明,利用Sentinel-2影像波段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TN与NH3-N含量的遥感反演,以此分析不同季节适合的反演模型,可以为大型湖泊水生态环境改善及水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84.
为丰富贵阳市两湖一库区的竹种多样性,从多个地方引进6个竹品种进行了3年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桂竹的多项指标表现均好,是选定的、可以推广发展的竹种.结论:斑苦竹、大明竹和实肚竹可作为备选竹种,合江方竹和金佛山方竹目前还不能进行大量的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85.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磷钾、pH值和有机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研究消落带首次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后土壤氮磷钾含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影响,消落带0~10,10~20和20~3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下降41.53%~59.87%,速效磷含量下降5.26%~36.76%,速效钾含量下降3.55%~45.56%,全氮含量下降9.52%~40.00%,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7.62%~37.83%,全磷和全钾含量基本上没有变化,土壤pH值略有变化,变幅为1.73%~9.58%.  相似文献   
986.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这些保存较为原始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指标体系估算表明,本区域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补给河流、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计约318.1亿元。因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育生态过程和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87.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黄河小浪底库区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机械组成及碳库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各植被恢复阶段,土壤风化度上层高于下层;从裸地到乔木阶段,土壤风化度逐渐增大,土壤的发育逐渐成熟,从草本到乔木阶段,随着进展演替,对土壤的形成及发育作用依次升高;(2)各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随着进展演替,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逐渐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粘粒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8.
蝙蝠作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宿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1988、1990和1997年的7-8月,在云南省共捕获653只蝙蝠,其中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593只,金管鼻蝠(Murina aurata)60只,采集血清及剖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查。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到6株病毒,带毒率为0.96%,其中从捕自景洪的棕果蝠脑组织中分离到3株,从河口的棕果蝠血清中分离到2株,从捕自耿马的金管鼻蝠脑组织中分离出1株。棕果蝠和金管鼻蝠的带毒率分别为0.84%和1.67%。这6株病毒能引起C6/36和BHK21细胞病变和导致乳小白鼠或3-4周龄小白鼠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的嗜神经病毒感染症状,经血凝抑制,补体结合,免疫荧光和中和试验鉴定。新分离的6株病毒均为乙脑病毒(JE virus)。同期用血凝抑制试验对采获的425份棕果蝠血清作乙脑病毒抗体检查。阳性153-份,阳性率为36%,人有较高的感染率,。本次从棕果蝠和金管鼻蝠体内分离出乙脑病毒属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989.
水库运行导致河流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对鱼类洄游及其性腺发育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为了探究丹江口水库运行对汉江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洄游的影响,利用三维水动力模型EFDC模拟水库不同运行情景下的库区和下泄口水动力条件,建立带有外源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模型预测下游水动力条件;通过室内试验获取草鱼洄游与水文条件响应关系,并建立草鱼洄游适宜度计算公式,评价丹江口水库上游、库区和下游的洄游适宜性。结果表明,时间上,由于4月水温升温较慢,且流速较低,草鱼洄游状况劣于5-7月;空间上,无论是水库下游还是库区,鱼类洄游状况都劣于未受丹江口水库影响的上游区域。库区极低的流速是影响草鱼上溯的限制因素,而下游降低的流速和水温对草鱼上溯和性腺发育都造成了阻碍。在鱼类洄游期间,降低库区水位、增大下泄量有利于提升库区及下游的流速和水温,改善洄游的外部环境条件。根据已有水库下泄方案(初始水位153 m),如果初始水位降至142 m、下泄增大20%,库区平均洄游适宜度可提高6.5%,下游可提高22.0%。  相似文献   
990.
为了解西部内陆水库放牧式养殖西伯利亚鲟的生产潜力,以甘肃省酒泉市的红砂墩水库为例,调查了水库中底栖动物的资源以及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和季度摄食量。结果显示:水库中底栖动物12种,其中,腹足类3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3种,甲壳类2种。2龄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包括调查所得的全部底栖生物,以甲壳类、腹足类、寡毛类和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随着鲟鱼的生长,秋冬季后开始逐渐摄食小型底栖鱼类。研究表明2龄西伯利亚鲟食谱范围较广,适合在此类水库中养殖。另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估算,该水库底栖动物每年提供给鲟鱼生长的鱼产潜力为18.55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