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90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157篇
  274篇
综合类   4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为探讨水文变异对生态流量影响,确定最佳水库生态流量推求方法,针对尼尔基水库生态问题,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滑动T检验法和有序聚类法,结合序号总和理论和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对水文时间序列作综合识别,确定水库发生水文变异年份为1963年和1999年。利用NGPRP法和逐月频率年内展布计算法分别计算天然状态、次天然状态、现状和不考虑水文变异条件下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参考Tennant法评价结果表明水库生态系统退化主要受人类扰动影响,观察次天然状态和不考虑变异状态下生态径流过程,最小生态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百分数相差9.21%和1.70%,适宜生态流量相差3.04%和1.47%。研究应更多考虑次天然生态径流过程,其最小生态流量仅可作为生态流量下限。  相似文献   
42.
碧流河水库鲢、鳙的年龄、生长和资源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89~1991年间对碧流河水库鲢、鳙的取样调查分析,对该水库渔获物中鲢、鳙的年龄、生长和可捕群体的资源量进行了初步研究。渔获物中鲢、鳙均以Ⅳ、Ⅴ、Ⅵ龄为主,VonBertallanffy生长方程适合描述其生长过程。鲢的可捕群体资源量为2.99×10 ̄5kg,鳙为3.75×10 ̄5kg。  相似文献   
4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龙羊峡水库年末消落水位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羊峡水库长期处于低水位运行,严重影响了其综合效益。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寻找影响水库年末消落水位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控制龙羊峡水库年末消落水位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长系列资料对逐步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优于逐步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44.
对嘉陵江不同断面营养盐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为1.11 ̄4.18 mg/L,年均值2.16 mg/L;TP为0.03 ̄0.67 mg/L,年均值0.14 mg/L。不同形态N、P营养盐浓度存在季节性差异,但变化规律不明显。NO3-N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无机氮的80% ̄90%,三态无机N处于较稳定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中;流量与TN、TP年输出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6**(n=12)、0.996 3**(n=12),说明水体氮、磷主要来自于面源污染。对嘉陵江全年营养盐输出作了初步估算,对比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口营养盐排放量,表明嘉陵江全年TN、TP通量分别达到三峡库区67个主要城市污水口排放量的33.2、27.9倍。  相似文献   
45.
老江河的水质理化特性及其渔业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老江河的周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平均18.8℃(9.1~31.1℃);透明度平均231cm(63~525cm);pH平均7.69(7.12~8.20);溶解氧平均9.24mg/L(7.96~11.52mg/L);化学耗氧量平均4.56mg/L(3.37~5.79mg/L);碱度平均2.29mmol/l(2.05~2.64mmol/l);硬度(CaCO3)平均127.4mg/L(110.8~143.4mg/L),属软水。主要离子含量及排列顺序与长江水相近,属O·A阿列金分类法CCaⅢ型。主要营养元素中,无机N含量为0.489mg/L,其中NO-13—N0.24mg/L,NH+4—N0.225mg/L,NO-12—N0.024mg/L;PO-34—P0.008mg/L。N∶P平均为61∶1,P更缺乏。老江河的水质状况表明它是适宜鱼类生长发育的良好渔业水体,营养类型介于贫-中营养型之间,适合于在此建立中国长江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46.
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在北京地区饮用水源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给出了该区小流域对比实验的初步研究结果,有林小流域和无林小流域对1996年7月30日降雨过程较为一致的径流响应表明,土壤前期含水量对流域产流有较大的影响,在降雨较多土壤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该区产流方式可以表现为饱和地表径流.尽管该区以霍顿超渗产流为主,但对于1997年7月31日至8月1日降雨过程,森林流域产流总量为1393.80m3,无林流域为2202.43m3,森林流域减少洪水总量36.7%,消减洪峰流量达373%.然而,1997年7月19日降雨过程森林流域径流洪峰量与洪水泥沙含量均较无林流域高,这表明预处理措施对径流泥沙过程有极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以威海市泊于水库工程为例,根据流域现状工程条件下来水情况,按照供水任务的主次顺序,设定一定的限制库容,按照长系列时历法进行调节计算,得到水库的可供水量;同时为减少弃水、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在满足供水任务各自保证率的前提下,按照不均匀供水进行优化长系列调算,得到更多的可供水量。并对计算结果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青狮潭库区沉积物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及其释放特征,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测定了青狮潭库区水库沉积物、池塘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和稻田土壤中OCPs含量,并运用室内模拟装置探讨了沉积物和稻田土壤在静置和悬浮两种情景下OCPs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水库沉积物、池塘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和稻田土壤中总OCPs残留量分别为81.55、88.60、68.96 ng·g~(-1)和92.62 ng·g~(-1)(干质量)。HCHs和DDTs是两类残留量较高的OCPs,其含量分别达到23.26~39.89 ng·g~(-1)和12.22~17.20 ng·g~(-1)。上覆水为超纯水时,静置组与扰动组的底物中OCPs向上覆水释放表现出先快后慢的特征,且扰动组的底物中OCPs释放量明显多于静置组;其中HCHs和β-硫丹的释放量最高。OCPs的理化性质、底物组成特征和外力扰动使各种OCPs在上覆水中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稻田土壤中OCPs向上覆水释放量最高而河流沉积物中OCPs向上覆水释放量最低。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使底物中的OCPs快速向上覆水中释放(尤其促进了DDTs的释放),在扰动和静置情形下,上覆水OCPs浓度最少可提升134.44%和118.41%。因此,外界扰动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汇入均可促进底物中OCPs的溶出释放。  相似文献   
49.
许多  曹银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38-7340
以1975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图件,以各个县市为研究单位,提取各个县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三峡库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然后接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引入了斑块平均面积、景观的多样性与景观破碎度,寻找分异特征。研究表明,三峡库区近30年各类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河流水域的变化速度>林地、草地的变化速度>耕地的变化速度;各县市土地利用程度在增加;各个景观指数的变化在各个地域分布上的变化趋势是不一样的,土地利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比较和缓,三峡库区景观的多样性在减少。  相似文献   
50.
云南云龙水库库区野生有毒种子植物共有103种,隶属于50科82属,占该区全部种子植物种的23.1%;其种数和科数分别占全国有毒植物的7.9%和35.7%。优势科为Asclepiadaceae,Compositae,Ericaceae,Leguminosae,Lolanaceae和Ranunculaceae,优势属为Anemone,Carpesium,Ranunculus和Rhododendron。最主要的生态型是草本。该区有毒种子植物种数在海拔2010m最多,丰富度指数也表明2010m处的有毒种子植物最丰富,但有些有毒种子植物却广泛分布在较宽的海拔范围内。水库完成蓄水后,将有61.17%野生有毒种子植物被永久淹没。该区有毒植物基本属于"有毒类",最主要的毒性部位为全草,但通常仅一个器官的毒性最大。基础教育、及时建立相关法律制度、扩大人工种植面积和加强市场管理应是保护和开发该区野生有毒种子植物资源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库区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和该区有毒种子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利用提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