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0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林业   1033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213篇
  1934篇
综合类   1233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465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46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植被所需碳、氮的重要“源”或“库”,是公认的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研究其动态变化,可为退耕还林及后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林地碳氮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以农田( FL)为对照,研究华北土石山区10年生刺槐林、43年生刺槐林、自然恢复植被( NRV)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四季动态变化,并对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随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其季节动态变化差异显著;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0~20 cm 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分别为251.94,290.68,150.66,197.34 mg·kg -1和30.95,46.46,36.55,45.27 mg·kg -1。其中:自然恢复植被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最高,其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是农田、10和43年生刺槐林的1.15,1.93和1.47倍,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它们的1.50,1.27和1.03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刺槐树龄增大而升高,43年生刺槐林0~20 cm 土层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10年生刺槐林的1.31和1.24倍。各植被样地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季节差异明显,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年和43年生刺槐林 0~20 cm 土层碳氮比四季均值分别为8.64,6.26,4.12 和4.36;10,43年生刺槐林碳氮比分别是农田的0.48和0.50倍,是自然恢复植被的0.66和0.70倍。在 0~20 cm 土层中,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88%,2.00%,1.54%和1.24%,土壤微生物量氮对土壤全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1%,5.44%,3.55%和2.26%。【结论】各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它们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相关;除此之外,土壤微生物量碳还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随着树龄的增加刺槐林土壤微生物量尤其是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因而土壤的生物肥力也显著提高;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可知,自然恢复植被更利于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的恢复和生物活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2.
北盘江喀斯特峡谷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酶催化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化学反应,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郑文教等,1995),是土壤质量变化中比较敏感的一种生物学指标(李勇,1989),与植被生长密切相关(何腾兵等,2000).  相似文献   
203.
综述国内外就高速公路建设和使用过程对路域生态系统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情况,以及路域生态系统修复中的植被恢复基础研究、恢复技术研究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在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存在着缺少适用于多种路域的技术体系和生态修复模式;植物种类与配置简单,生态适应性差;缺乏后期养护与管理等问题.藉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4.
以许昌市清溟河岸带植被为研究对象,观测不同植被覆盖下的温度效应,初步得出以下结论:①不同类型植被覆盖的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都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变化。植被对日温极差变化的缓解作用是通过降低最高温度来实现,对最低温度影响不明显。②林内各垂直高度与大气温度相关密切。并存在明显的梯度效应,随着垂直梯度及层次间距离的增加,相关系数减小。③各类型植被覆盖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具有动态性和时序性。  相似文献   
205.
文章基于岳阳市2009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全市森林植被类型的生物量、碳贮量和碳密度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岳阳市森林植被碳贮量为9.238Tg,其中,平江县的森林植被C贮量最大,为3.606Tg,占总C贮量的39.03%。各森林类型的C贮量来看,松木林的C贮量最大,为2.754Tg,占总C贮量的29.81%。岳阳市森林植被平均C密度为16.02t.hm-2,各县市区森林植被的C密度为13.39~27.10t.hm-2,森林植被平均C密度最大是云溪区,为29.02t.hm-2,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树的C密度最大,为27.24t.hm-2,是全市森林植被平均C密度的近2倍。    相似文献   
206.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3个不同火烧恢复时期森林植被恢复的调查,以火烧迹地内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调查区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迹地各层物种数随火烧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层与灌木层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而草本层变化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逐渐降低;各层的物种多样性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各层的物种均匀度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也是先增加后下降,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其中波动变化最大的是灌木层,说明火干扰对灌木层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7.
海南中部山区什运乡小斑块分布次生林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CA排序和TWINSPAN分类方法,将海南中部山区什运乡区域内分布的小斑块次生林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毛叶青冈+香合欢+毛柿群系(Form.Cyclobalanopsis kerrii+Albiza odoratissima+Diospyros strigosa)、枫香+岭南山竹子+黄椿木姜群系(Form.Liquidambar formosana+Garcinia oblongifolia+Litsea variabilis)、黄牛木+九节+青梅群系(Form.Cratoxylumcochinchinense+Psychotria rubra+Vatica mangachapoi)、鸭脚木+木荷+短穗探柯群系(Form.Schefflera octophylla+Schimasaperba+Lithocarpus fenestratus)、长圆叶新木姜+南岛青冈群系(Form.Neolitsea oblongifolia+Cyclobalanopsis insularis)、黧蒴栲单优群系(Form.Castanopsis fissa)、黄叶树+皂帽花+美叶菜豆树群系(Form.Xanthophyllum hainanense+Dasymaschalontrichophorum+Radermachera frondosa)。DCA排序第1轴反映了群系自南向北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温度变化梯度,第2轴上呈现的环境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8.
Introgression populations consist of a set of introgression lines or families, constructed by continuous backcrossing to the recurrent parent, while carrying a limited number of chromosome segments from a donor parent in their genomes. Increasing the genome coverage is an important aim when constructing introgression population.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d bulk pollen pollination (BPP) method and used it to increase the genome coverage of a maize introgression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ome coverage of the introgression population constructed using BPP method reached 100% at BC3 generation, which accord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 The BPP‐based BC3F1:2 population could identify mos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detected using the F2:3 population, especially major QTL. Simu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ome coverage of introgression popul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size and the number of bulked plants,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backcross generation. Our results 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PP‐based introgression population in increasing genome coverage and detecting QTL, and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constructing high‐coverage introgression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209.
冬小麦生物量及氮积累量的植被指数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小麦生长状况,依据监测结果适时促控,可提高产量。本研究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27为试验材料,在不同试验地点设置了水氮耦合的大田试验,筛选出了适宜监测冬小麦地上部氮积累量和生物量的植被指数,并构建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优选植被指数的动态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的水氮耦合模式显著影响小麦冠层光谱变化,在350~700nm和750~900nm表现相反的反应特征;(2)对2个农学生长指标反应敏感且兼容性好的植被指数主要有修正型红边比率(mRER)、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825,735)]、红边叶绿素指数(CIred-edge)和归一化差异光谱指数(NDSI),其与产量间相关性较好的时期为拔节至灌浆中期;(3)双Logistic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高产和超高产水平下拟合精度较高(R^2>0.82),而低产水平下相对较低(R2=0.608~0.736)。比较而言,CIred-edge和SAVI(825,735)用于评价小麦长势较为适宜。研究结果对作物因地定产、以苗管理、分类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0.
王静  万红莲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0):108-113
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过程,本研究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宝鸡气象局11个气象站点的气候因子(气温、降水量)数据,运用趋势和相关分析法等探讨宝鸡地区近13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区域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宝鸡地区近13a年均NDVI以0.025/10 a的速度上升,较快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区1982—2006年植被覆盖的增速(0.007/10 a),且出现2001—2002年、2003—2004年两次高恢复期;(2)多年NDVI高值区集中于太白河和湑水河之间的太白县南部地区。千河沿岸及渭河流域宝鸡段的宝鸡市、宝鸡县、凤翔、岐山南北沿岸的“带状”地区,植被覆盖最低;(3)全区植被覆盖与气温较显著正相关像元占15.016% (P<0.05),与降水量较显著正相关像元占16.872% (P<0.05),相关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