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86篇
  154篇
综合类   634篇
农作物   50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08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Abstract.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described in Greenwood & Karpinets (1997) was tested against the results of single year, multi level K fertilizer experiments. Measurements of plant mass, %K in the plant and K activity ratio in soil had been made at harvest and at interval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on spring wheat, summer cabbage and turnips.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se measurements and simulated values when the two 'crop' parameters (defining the dependence of critical and maximum possible %K on plant mass) were adjusted for each crop. Also good agreement was generally obtained for plant weight and plant %K at harvest in less detailed experiments on 10 other crops. Values of the two 'crop' parameters for 12 of the crop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one another suggesting that a single 'crop' parameter may be all that is required to define most inter-species differences in plant-K demand.
Simulations with the model indicate that, in central England, no response of 10 crops to K fertilizer would be likely on soils containing more than 170 mg of 1 M ammonium nitrate extractable-K/kg of soil and having clay contents of between 15 and 45%. Shortcomings of the model and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 are discussed.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model runs on the Internet at: http://www.qpais.co.uk/moda-djg/potass.htm  相似文献   
92.
谈山野菜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山野菜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山野菜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1-MCP结合低温通过调控影响品质变化的相关酶来缓解叶类蔬菜采后软化与黄化。分析4 ℃及4、6 μL/L 1-MCP+ 4  ℃复合处理2种叶菜(生菜和瓢儿菜)后,其失水率、膜透性(电导率、丙二醛(MDA)、脆性[脆性、β-半乳糖苷酶(β-GAL)酶活性]、黄化程度[叶绿素、叶绿素酶(CLH)酶含量、脱镁叶绿素酶(PPH)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下2种叶菜贮藏4 d后严重萎蔫失去商业价值,1-MCP+4  ℃保鲜处理后能贮藏至12 d,1-MCP+4  ℃复合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叶类蔬菜水分散失程度、缓解电导率和MDA升高、缓解叶片脆度降低和叶绿素降解,其中6 μL/L 1-MCP+4  ℃复合处理效果最为理想。6 μL/L 1-MCP+4  ℃复合处理12 d时生菜、瓢儿菜的脆性下降率(14.48%、28.12%)均比对照组4 d时(82.89%、80.12%)低,其β-GAL酶活性分别为15.01 nmol/(min·g)、19.53 nmol/(min·g),分别上升41.86%、12.74%,而对照组仅4 d就上升2倍左右。贮藏12 d时,6 μL/L 1-MCP+4  ℃复合处理两种叶菜叶绿素含量降解率(23.45%、30.13%)低于第4天时对照组(65.76%、72.37%)。相关的酶活含量数据也正好对应,6 μL/L 1-MCP+4  ℃复合处理生菜贮藏12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2.33%、67.11%,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55.99%、74.50%。6 μL/L 1-MCP+4  ℃复合处理瓢儿菜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4.93%、51.49%,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活则降低53.03%、52.04%。6 μL/L 1-MCP+4  ℃通过有效调控β-GAL酶活性从而延缓叶菜软化的速度,通过影响CLH和PPH酶含量而缓解叶绿素降解,这为探索叶类蔬菜的保鲜机制,进一步利用采后处理技术延长叶类蔬菜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赵维  何远宽  程啦  闵家媛  马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53-5754,5782
[目的]确定适宜的菜用板蓝根播种期。[方法]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对菜用板蓝根进行5个不同播种期试验,探索菜用板蓝根的最佳播种期。[结果]在毕节市种植的菜用板蓝根鲜叶产量以4月30日播种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播种期(P〈0.05),播期提前或延后都会导致菜用板蓝根鲜叶产量的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合菜用板蓝根生长及鲜叶产量分析,毕节市种植菜用板蓝根最适播种期在4月下旬。  相似文献   
95.
探讨运用简便高效的前处理方法要QuEChERS,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要柱后衍生荧光法分别测定普通蔬菜水果中10种氨基甲酸酯多类农药的含量。结果表明院10种农药的检出限为0.008~0.010 mg/kg,加标回收率在91.2%~102.0%,相对标准偏差为0.98%~4.90%。此方法选择性强,有机溶剂用量少,准确可靠、准确度和精密度好,比较适合只配备液相色谱仪的基层实验室用于普通蔬菜水果中常用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蔬菜消费观念的改变,利用庭院、阳台、露台、楼顶等家居空间开展家庭蔬菜种植悄然兴起。从品种的选择与搭配、基质选择、物理措施、植物制剂、肥料及家居日用品等方面介绍了家庭蔬菜病虫害的非农药防治技术,以期为家庭蔬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有机蔬菜种植,但我国有机蔬菜种植企业在融资、流通等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CSA模式可以有效化解我国有机蔬菜种植企业融资难、销售难、流通费用高、种植风险大、有机认证费用高等问题,CSA模式为有机蔬菜种植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98.
王颖荣  谢晶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9):107-111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但是其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使其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因此采后蔬菜的保鲜效果对后期的贮藏加工十分重要.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物理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3个方面对采后蔬菜的保鲜方法进行综述,同时指出目前国内蔬菜保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采后蔬菜的保鲜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
果蔬热处理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果蔬采后热处理过程的传热机理,建立了柱状与球状果蔬热处理的普适传热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多种边界条件下柱状与球状果蔬热处理时的组织温度变化及动态响应,柱状及球状果蔬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及均方根误差均低于5%。热水浸泡法与热空气法的对比试验表明:达到相同的热处理效果,伊丽莎白香瓜热水浸泡法的处理时间仅为热空气法的35%~50%;热水浸泡法中香瓜果实的表面换热系数为190~250 W/(m2·℃),而在热空气法中仅为10~30 W/(m2·℃  相似文献   
100.
绿叶蔬菜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绿叶蔬菜的清洁高效生产和均衡供应需求,借鉴日本、荷兰等国家植物工厂发展的先进经验,针对绿叶蔬菜工厂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和技术突破点,以小白菜的工厂化生产为例,综述了品种选择、基质研发、肥水运筹、节能生产、绿色防控、物流加工、质量管理等关键设备与技术研究进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机生态型绿叶蔬菜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