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8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413篇
基础科学   220篇
  469篇
综合类   1926篇
农作物   126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320篇
植物保护   38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主要围绕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无公害蔬 菜的种植,然后分析无公害蔬菜的相关种植技术,最后提出无公害蔬菜在种植过程当中一些病虫害防 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2.
总结了近年来在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生产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施磷钾肥对叶菜、瓜类、豆类蔬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目前条件下华南地区蔬菜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肥料贡献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表明,叶菜、瓜类和豆类蔬菜施用磷钾肥均能促进蔬菜产量的增加和磷钾养分的吸收。叶菜、瓜类、豆类蔬菜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781.9 kg/kg、257.6 kg/kg、211.9 kg/kg,农学效率为30.5 kg/kg、64.1 kg/kg、23.1 kg/kg,表观利用率为17.2%、9.7%、6.1%,生理利用率为222.3 kg/kg、370.6 kg/kg、292.7kg/kg,肥料贡献率为16.4 %、19.4%、12.9%,地力贡献率为83.6 %、80.4%、87.1%。叶菜、瓜类、豆类蔬菜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98.8 kg/kg、164.3 kg/kg、165.8 kg/kg,农学效率为29.5 kg/kg、39.5 kg/kg、25.8 kg/kg,表观利用率为24.8%、24.3%、13.0%,生理利用率为152.3 kg/kg、218.6 kg/kg、229.1kg/kg,肥料贡献率为13.8 %、21.6%、17.4%,地力贡献率为86.2 %、78.3%、82.6%。分析肥料利用率分布频率可以看出,磷肥表观利用率<20%的试验样本和钾肥表观利用率<30%的试验样本均占总样本的80%以上,表明目前试验条件下各类蔬菜的磷钾肥利用率较低,生产上需同时解决蔬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果蔬采后冷害机制及其防控是当前采后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科技问题。果蔬冷害发生是由内在因子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并借鉴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成果,果蔬采后冷害发生调控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本文综述了热带果蔬采后冷害发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和冷害防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能量代谢调控果蔬采后冷害作用,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在防控果蔬冷害上的应用,并对今后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基于尾菜中存在农药残留的现状,以设施农业尾菜黄瓜秧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尾菜黄瓜秧在静态好氧发酵过程中多菌灵、吡虫啉、哒螨灵等50种农药残留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发酵重要影响因子堆高对农药残留消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尾菜黄瓜秧中共检测出腐霉利、多菌灵、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虫螨腈、吡虫啉、啶虫脒和哒螨灵9种农药残留,其中多菌灵平均残留量最高,达11.2 mg/kg,其他8种农药平均残留量在0.042~0.89 mg/kg之间。在发酵的24 d中,不同堆高条件下9种农药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但不同农药半衰期差异较大,其中吡虫啉的平均半衰期最长,为28.9 d,多菌灵的平均半衰期最短,为10.2 d;不同堆高处理中农药的消解速率也有差异,总体上在2.5 m堆高下各农药的消解率最高、半衰期最短。本研究结果可为尾菜发酵参数优化、农业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以及研发基于尾菜发酵产物的有机蔬菜专用有机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5.
36.
Barley/cereal yellow dwarf viruses (YDVs) cause yellow dwarf disease (YDD), which is a continuous risk to cereals production worldwide. These viruses cause leaf yellowing and stunting, resulting in yield reductions of up to 80%. YDVs have been a consistent but low‐level problem in European cereal cultivation fo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mostly due to the availability of several effective insecticides (largely pyrethroids and more recently neonicotinoids) against aphid vectors. However, this has changed recently, with many insecticides being lost, culminating in a recent European Union (EU) regulation prohibiting outdoor use of the neonicotinoid‐insecticide compounds. This change is coupled with the growing challenge of insecticide‐resistant aphids, the lack of genetic resources against YDVs, and a knowledge deficit around the parameters responsible for the emergence and spread of YDD. This means that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of cereal cultivation in several European countries including France and United Kingdom is now again threatened by this aphid‐vectored viral disease.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YDV pathosystem, describe management options against YDD, analyse the impacts of the neonicotinoid ban in Europe, and consider future strategies to control YDV. © 202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37.
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从菜地土壤中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4种菜地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6株纤维素降解菌,其中生菜地土壤中获得的菌株最多,白菜地土壤中获得的菌株最少;在16个菌株中,从油菜地中分离纯化的1个菌株具有最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优化发现,以麸皮作为唯一碳源、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96 h时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38.
为探明北方地区常见蔬菜中Cd的健康风险,以北京地区Cd污染的大棚菜地土壤为对象,利用盆栽实验测定了韭菜和小油菜对Cd的吸收、转运特征及2种修复剂(沸石+蚯蚓粪,凹凸棒+蚯蚓粪)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基于体外模拟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污染土壤修复前、后的2种蔬菜中Cd的有效性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上的2种蔬菜中Cd含量均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但2种蔬菜对Cd的吸收具有显著差异,小油菜中Cd的含量为韭菜的2.04倍;体外模拟法测定结果表明,韭菜和小油菜中Cd在模拟人体胃液中的有效浓度分别为0.027、0.039 mg·kg-1,韭菜中的Cd对人体具有更高的生物有效性;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2种蔬菜中Cd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上种植的2种蔬菜中Cd对人体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其中,对0~6岁儿童的致癌风险大于成人(>18岁)的风险;添加修复剂可使韭菜和小油菜中Cd含量最大分别降低65.2%和72.3%;2种修复剂处理的韭菜与小油菜中Cd的生物有效性和致癌风险值显著下降,其中凹凸棒+蚯蚓粪处理土壤的2种蔬菜中Cd的致癌风险值接近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9.
湛江市地处热带北缘,背陆面海,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野生蔬菜资源,据统计共有93科21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10种、种子植物60科153种、菌类植物10科21种、藻类植物18科26种。野生蔬菜具有抗逆性强、无污染、营养价值高和医疗保健作用等特点,湛江市的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建议扩大宣传,建立野菜生产基地和开发研究野菜系列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40.
为比较杭白菊主栽品种早、晚小洋菊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性,通过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菊蚜在菊顶叶上刺吸行为,并检测了菊顶叶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在晚小洋菊上,菊小长管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4.31、3.47 min,分别短于在早小洋菊上的4.63、3.75 min;棉蚜、桃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4.32、4.72 min和4.92、4.64 min;3种蚜虫的平均刺探次数均大于在早小洋菊上的平均刺探次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栽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差异。早小洋菊顶叶平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71 mg/g和25.36 mg/g,均高于晚小洋菊;早小洋菊顶叶总酚含量为0.24 mg/g,显著低于晚小洋菊;早、晚小洋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6 mg/g和3.37 mg/g。早小洋菊顶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上与每种菊蚜的E1、E2波持续时间显著正相关,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每种菊蚜的E1或E2波持续时间显著负相关。推测早小洋菊对于菊长管蚜的抗性稍弱于晚小洋菊,2种杭白菊对棉蚜或桃蚜的抗性相当,且菊叶中的这4种物质含量与抗蚜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