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0篇 |
免费 | 332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7篇 |
农学 | 158篇 |
基础科学 | 43篇 |
86篇 | |
综合类 | 674篇 |
农作物 | 147篇 |
水产渔业 | 32篇 |
畜牧兽医 | 207篇 |
园艺 | 36篇 |
植物保护 | 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5篇 |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选取大同市云州区作为研究区,基于DSSAT模型,在基准年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2个CO2浓度:450、550 μmol/mol;2个增温:1.5、2.0℃)下开展40个播期和7个温度敏感系数处理的模型模拟试验,其中认为450 μmol/mol CO2伴随1.5℃增温、550 μmol/mol CO2伴随2.0℃增温情景为未来最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以此探讨未来晋北地区马铃薯最适播期以及品种耐热性的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采取改变最适播期或改变品种措施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气温升高、CO2浓度增加均使马铃薯最适播期提前,且未来最适播期变化主要源于气温的增加,其中450 μmol/mol CO2伴随1.5℃增温、550 μmol/mol CO2伴随2.0℃增温,最适播期分别提前4、5 d;采取最适播期管理措施后,通过改变播期将给450 μmol/mol CO2伴随1.5℃增温、550 μmol/mol CO2伴随2.0℃增温情景分别带来10.2%、20.7%的增产,此时的产量将比基准年产量分别增加12.3%和20.8%;采取改种温度敏感性高的品种,提高品种的耐热性,可以适当提高产量,但提高幅度有限。因此,未来晋北地区可采取播期提前或辅以培育温度敏感性高的新品种来降低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32.
王壮壮;姚凯文;张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3,(4):279-284
科学合理地评价三峡外迁移民社会适应性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移民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结合相关文献、实地调研数据以及专家意见建立三峡外迁移民社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OWA-AHP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博弈论融合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同时将GRA、KL距离与TOPSIS法结合,来构建相对熵(KL距离)替代欧式距离和一种新的相对贴近度形式,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和评价;最后以广东省三峡外迁移民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客观地反映三峡外迁移民社会适应性状况,并且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文中研究成果、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可以为水库移民社会适应性课题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目的]贵州省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周年繁殖区,采用分子标记鉴定贵州贵阳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生物型,并对其在玉米、高粱、水稻上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明确入侵贵州贵阳的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生物型并了解其特性.[方法]采用CO Ⅰ和Tpi两种分子标记,对贵州贵阳 3 个县市共 32 个草地贪夜蛾样本进行PCR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明确入侵贵州贵阳的种群生物型.记录草地贪夜蛾各龄期幼虫取食 3 种寄主植物(玉米、高粱、水稻)后的发育历期、成虫羽化率和存活时长,评估草地贪夜蛾对 3 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基于线粒体CO Ⅰ基因分析结果显示,32 个草地贪夜蛾样本中,93.75%为水稻型、6.25%为玉米型,且其序列特征与相应生物型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基于核基因组Tpi基因分析的结果表明,32 个样本的单倍型特点均表现为玉米型.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入侵贵阳的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的幼虫期最短(13.22 d)、成虫存活时间最长(16.42 d)、羽化率最高(95.14%),在高粱上次之,在水稻上的幼虫期最长(16.59 d)、成虫存活时间最短(8.56 d)、羽化率最低(75.15%).[结论]利用CO Ⅰ分子标记方法鉴定入侵贵州贵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型时,93.75%为水稻型、6.25%为玉米型,而利用Tpi分子标记的结果为 100%玉米型.以玉米为食的雌性草地贪夜蛾寿命明显高于以水稻、高粱为食的雌性草地贪夜蛾.研究结果有助于分析入侵贵州省的草地贪夜蛾来源,可为高粱的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陇东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04-2006年对陇东地区的半干旱区(环县)和半湿润区(宁县和西峰)1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干草产量与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得出,降水是影响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增加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平均气温,而日照时间和≥0 ℃积温能满足紫花苜蓿生长需求.同时,引进品种在半湿润区以两年生最佳,第3年产量开始下降.在半干旱区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产量逐年增加.分析得出,适宜宁县种植的品种有:甘农1号、新疆苜蓿、苜蓿王、皇冠、金皇后、大富豪、三得利、牧歌401、巨人201、赛特;适宜西峰种植的品种有:巨人201、金皇后、甘农1号、苜蓿王、新疆苜蓿、赛特、三得利、牧歌401、皇冠、阿尔冈金;适宜环县种植的品种有:牧歌401、金皇后、三得利、皇冠、阿尔冈金、新疆苜蓿、甘农1号、苜蓿王、大富豪、赛特. 相似文献
35.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探究移民的生计适应性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湖南省凤凰县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移民生计适应性的影响,探究人力资本对移民生计适应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凤凰县移民的健康状态较好,但受教育程度不高,部分家庭抚养负担较重,移民整体人力资本不强。从生计适应性的角度看,移民的社会适应程度较高,心理适应程度偏低,生计适应性不强。人力资本对移民的生计适应性有正向影响,信贷支持在人力资本改善生计适应性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生计策略多样性在人力资本改善信贷支持关系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持续巩固,提升移民的生计适应性,提出要完善安置区的治理机制,加快补齐医疗和教育短板,推进就业保障设施建设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
国外引进优良草坪草种———多年生黑麦草顶峰 (Pinnacle) ,在国内的 3个气候带 :北京 (北过渡带 )、兰州 (寒冷半干旱带 )和成都 (南过渡带 )等地 ,进行了品种评定和适应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多年生黑麦草顶峰适宜在中国北方过渡带和南方夏季不甚高温高湿的地区推广 ,在兰州以西越冬不理想。 相似文献
37.
过渡型小麦品种在我国非过渡地带早播条件下的生育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0年,用过渡型小麦品种在黑河、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进行早春播,在西南冬播麦区的昆明和贵阳进行早播,生长发育均正常。与当地春型小麦品种相比,成熟期因各地生态条件不同而有差别。在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殖生长这三大生育阶段中,过渡型小麦品种在黑河、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表现长—短—长的“两长一短”现象,而在昆明和贵阳则表现“三长”现象。田间春化的温度条件较宽,在日均温0~15℃范围内均可。开花前,对日长要求不严格。生理拔节—抽穗期间的天数与同期间的“平均光温积”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表现温光互作效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抽穗—成熟天数与此期间日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春型小麦品种相比,过渡型品种的千粒重较高。通过在我国非过渡地带试验,从生长发育上,过渡型小麦品种表现了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38.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区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21
通过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叶片中积累的脯氨酸量的对比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法评估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品种间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叶片中积累的脯氨酸量差异较大,Ameristand 201和Algonquin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其它7个品种;Ameristand 201和Sandili的地下生物量显著大于其它7个品种,而Ameistand 201叶片中积累的脯氨酸量在同一时期高于其它8个品种。可以看出以某一性状评价9个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区的适应性,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运用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叶片中积累的脯氨酸量3个指标,对参试9个品种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meristand 201和Sandili较其它7个品种在黄土丘陵区的整体适应性较好,适宜大面积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39.
40.
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水环境pH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探讨蝌蚪对pH的适应能力,提高蝌蚪养殖效果及其雌性比例。结果表明,pH对蝌蚪96h存活率没有影响,其急性毒性效应的24h、48h、72h和96h半致死值(LpH50),碱性范围分别为10.30、10.15、10.01及9.94,酸性范围分别为3.92、4.07、4.11及4.15。中国林蛙蝌蚪对pH的适应范围为4.27-9.74,最高耐受限为10.73,最低耐受限为3.72。蝌蚪养殖及其雌性诱导的水环境pH宜控制在6.0-8.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