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0篇
  免费   674篇
  国内免费   1072篇
林业   1360篇
农学   1361篇
基础科学   690篇
  1835篇
综合类   4780篇
农作物   683篇
水产渔业   552篇
畜牧兽医   1045篇
园艺   342篇
植物保护   72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588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686篇
  2012年   876篇
  2011年   900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28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736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唐物语》第十九段对《汉书·朱买臣传》中朱买臣故事进行改编,因受众群体、文化差异、民族向性的不同,在改编过程中必然产生对母国文化信息的过滤与人物形象变异。以朱买臣故事东渐日本为线索,运用比较文学流传学与变异学,探究该文学作品对朱买臣故事的摄取与创新、朱买臣故事日本化的实现条件等,以期增进文学文化交流中的互读互解,避免因文学流变中信息过滤增删、形象失落变形而产生的民族心理与意识形态的误读。  相似文献   
72.
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nutrition, development,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insects.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insects with piercing-sucking mouthparts, the habitats of cicada nymphs and adults are totally different.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ut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nymphs and adults within any cicada species. The diversity of bacteria in the gut of nymphs and adults of both genders of Meimuna mongolica (Distant) was studied using th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method. Few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s among gut microbiota were observed, suggesting that M. mongolica typically harbors a limited and consistent suite of bacterial species. Bacteria in the genera Pseudomonas and Enterobacter were the predominant components of the gut microflora of M. mongolica at all life stages. Bacteria of Pantoea, Streptococcus, and Uruburuella were also widespread in the cicada samples but at relatively lower concentrations. The relative stability and similarity of the PCR-DGGE patterns indicate that all individuals of this cicada species harbor a characteristic bacterial community which is independent from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genders. Related endosymbionts that could be harbored in bacteromes of cicadas were not detected in any gut samples, which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cicada spec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endosymbionts in the cicada cavity, or due to some of the possible limitations of PCR-DGGE community profiling. It is worthwhile to further address if related cicada endosymbiont clades distribute in the alimentary canals and other internal organs through diagnostic PCR using group-specific primer sets.  相似文献   
73.
高校图书馆保存本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图书馆保存本必须改革。文章指出保存本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措施和意义,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变保存本为特色馆藏。  相似文献   
74.
高彦彬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449-452,456
在简要论述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和金融性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经营过程中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面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实现农发行政策性与金融性有机统一的若干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75.
作为一种RNA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极易变异,具有快速演化且易与其他毒株发生重组的特性,不同PRRSV毒株又存在着明显的致病性表型差异,异源毒株间交叉保护较差,这也是迄今为止PRRSV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PRRSV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基因2型PRRSV不断变异与演化,根据ORF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其被划分为9个谱系,我国主要以谱系1,3,5,8为主。本文从自然流行毒株、疫苗演化毒株、重组毒株3个方面对基因2型PRRSV的遗传变异与演化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RRS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及其免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刘佳茹  赵军  王建邦 《草业科学》2021,38(3):419-431
祁连山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及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对干旱的响应,为生态环境改善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MOD13Q1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Thornthwaite方法、趋势分析法、Hurst指数和相关分析法,计算得到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和表示干旱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FVC和SPEI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FVC最低,2011年FVC最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FVC最高;空间上,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年均值为0.4522,区域差异明显,绝大部分区域FVC呈增加趋势;2)近16年,祁连山地区FVC改善的区域占77.13%,退化的区域占22.87%;FVC未来变化趋势负向特征强于正向特征,持续改善的面积为28.10%,由改善到退化的面积最大为49.23%,需要加大力度对这些区域进行关注和保护;3)祁连山地区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湿润状态,中段和东段部分地区处于轻度干旱;不同时间尺度上,年际SPEI均呈现干旱化加强趋势,总体上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干旱化程度呈降低趋势,气候向好的方向发展;4)年尺度上祁连山地区SPEI与FVC呈正相关关系,季节尺度上夏季FVC对SPEI干旱程度响应最明显,春季和秋季次之,说明FVC与SPEI间相关显著性越高,响应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77.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钠水平及种类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血清矿物质水平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一致的白羽肉仔鸡83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试验日粮采用4×2因子设计,即日粮钠水平分别为1.5、2.4、3.3和4.2 g/kg,以小苏打和硫酸钠两种形式添加,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1~10 d肉鸡的增重和采食量受钠盐水平及钠盐水平与种类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在1~10 d时,硫酸钠组日增重和采食量最高(P<0.05)。同时,在整个试验期间(1~42 d),2.4 g/kg硫酸钠显著改善了增重(P<0.05)。随着钠水平的升高,血液pH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硫酸钠组血液pH显著高于小苏打组(P<0.05),硫酸钠组腹脂占比较小苏打组显著提高2.23%(P<0.05)。4.2 g/kg钠水平组血清钠和钙浓度最高(P<0.05),3.3 g/kg钠水平组血清钾、氯和镁浓度最高(P<0.05)。与小苏打组相比,硫酸钠组血清钾水平显著降低0.33%(P<0.05),而血清钙浓度显著提高9.2%(P<0.05)。结论:日粮中钠以硫酸钠的形式添加2.4~3.3 g/kg可改善1~10 d肉鸡的生长性能,而在33~42 d时降低日粮钠水平可以使肉鸡获得最大的增重和采食量。  相似文献   
78.
甘肃省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甘肃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遥感数据和2014年实测数据,采用经验回归模型法构建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估算模型,并研究了过去20年高寒草甸FVC时空变化规律、稳定性及变化原因,以期为FVC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6种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中除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外,其余VI与FVC相关系数均大于0.65(P<0.01);模型精度检验发现高寒草甸FVC最佳反演模型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二项式模型:y=-0.65x2+1.97x—0.23(R2=0.81,RMSE=7.33);甘肃省高寒草甸FVC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20年FVC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年均FVC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0.15%·a-1,其中FVC增加的面积占52.76%,稳定的面积占27.58%,下降的面积占19.66%,FVC变异系数小于0.15的面积占86.57%。综上所述,2000—2019年甘肃省高寒草甸FVC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并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黑暗处理对植物挥发物释放日变化节律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在1天中6个时间点对正常光照和黑暗处理下的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研究表明:百里香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酚类和酯类,其中烯烃类挥发物的数量与相对含量均最多。正常光照下共检测出80种挥发物,8:00为挥发高峰期,12:00和0:00为挥发低谷期。黑暗处理组中共检测出77种,16:00数量最少,20:00数量最多。黑暗处理影响了各类挥发物相对含量日变化趋势,并且减小挥发物相对含量日变化波动幅度,其中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挥发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正常光照的41.57%,61.03%,42.87%。本试验为进一步探明植物挥发物释放机理提供了试验证据。  相似文献   
80.
1990—2019年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奇  高琪  马自强  王楠  王明玥  彭杰 《草地学报》2021,29(5):1014-1024
监测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等方法分析阿拉尔垦区1990—2019年近30年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9年,阿拉尔垦区平均植被覆盖面积呈增加趋势,高和极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呈增加趋势,差异显著,分别增加了674 km2和1 147 km2;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时段性和区域性差异,时段上,2005—2010年垦区西北部开始出现植被,以中覆盖类型为主,区域上,垦区西北部植被覆盖的增加趋势最显著;近30年,垦区植被覆盖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转移;气候对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保护自然植被,有计划地开垦土地,合理调整垦区农业结构,科学分配水权,保证垦区生态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