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74篇 |
免费 | 192篇 |
国内免费 | 16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55篇 |
农学 | 327篇 |
基础科学 | 5篇 |
182篇 | |
综合类 | 1689篇 |
农作物 | 108篇 |
水产渔业 | 136篇 |
畜牧兽医 | 122篇 |
园艺 | 304篇 |
植物保护 | 2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69篇 |
2012年 | 289篇 |
2011年 | 313篇 |
2010年 | 233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262篇 |
2006年 | 208篇 |
2005年 | 159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经度天山云杉林分因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新疆天山山脉从西到东处于不同经度的昭苏、巩留、乌苏、乌鲁木齐和哈密的天山云杉林进行垂直样带调查:将各地点划分为低、中和高3个海拔范围,比较不同范围内主要林分因子的差异;分析主要林分因子随海拔梯度(50 m间隔)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地点3个海拔范围内主要林分因子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天山云杉林分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平均树高、最大树高、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随海拔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单峰型的变化趋势;尽管不同经度位置天山云杉林分布的海拔上下限范围不同,但各个位置天山云杉林分的平均树高、最大树高、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都可以用二次曲线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变化趋势,为半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及植被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站2021年5—10月份的蒸渗仪数据、逐日气象数据、荆条叶面积指数(LAI)及新梢生长量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水分充足条件下的荆条不同生育期的潜在蒸散量、作物系数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生长指标的关系。 结果 (1)在荆条生育期内,ET0值整体呈下降趋势,5、6月份较高,7月份后开始下降,ET0总值为630.86 mm,日均值为3.43 mm·d−1。(2)荆条生育期内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呈抛物线式变化,表现为开花期最大,总值为336.26 ± 18.19 mm,日均值为5.51 ± 0.30 mm·d−1;结果期和展叶期次之,落叶期最小,总值为41.57 ± 3.61 mm,日均值为1.98 ± 0.17 mm·d−1;整个生育期的总值为716.47 ± 40.21 mm,日均值为3.89 ± 0.22 mm·d−1。(3)荆条灌丛LAI和新梢生长量在5、6月增长较快,之后变缓。其中LAI在8月达到最大值(2.93 ± 0.07),之后开始下降,10月降为最小值(1.63 ± 0.08)。新梢在5月增长量最大,为6.85 ± 0.25 cm,10月基本停止生长。(4)荆条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结果期最大(1.45 ± 0.22),开花期次之(1.25 ± 0.13),展叶期(0.98 ± 0.05)和落叶期(0.95 ± 0.14)最小,整个生育期平均为1.28 ± 0.16。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R2为0.736,与新梢生长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3.
为探明虎杖对鱼类损伤肝细胞是否具有修复作用,分离建鲤肝细胞,设6个试验组:I组(空白对照组);II组(CCl4模型组);III组(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对照组);IV组(造模前200、400、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V组(造模后200、400、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VI组(造模前、后200、400、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各组细胞经处理后继续培养12 h,收集肝细胞培养液,检测上清培养液中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III组肝细胞培养液中GOT、GPT、LDH、SOD、MDA值及细胞存活率与I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800 μg/mL虎杖提取物没有细胞毒性,可用于后续试验;与II组相比,IV组中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的效果优于其他2个浓度组,可以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OT值(P<0.01),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PT、LDH值(P<0.05),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P<0.05),而MDA含量和S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I组相比,V组中400 μg/mL虎杖提取物效果优于其他2个浓度组,可以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OT值(P<0.01),显著降低培养液中LDH值(P<0.05),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P<0.05),但GPT值、MDA含量、SO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I组相比,VI组中800 μg/mL虎杖提取物效果优于其他2个浓度组,能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OT、GPT、LDH在肝细胞中的释放(P<0.01),显著降低培养液中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P<0.05)。综合以上结果,以VI组中800 μg/mL的虎杖提取物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CCl4所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4.
抗烟草黑胫病菌的植物源杀菌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烟草黑胫病菌为供试菌种,对7种植物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离体生物测定筛选.结果表明,相对其它植物,中草药F和中草药H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显著的抑菌活性.进一步毒力测定表明,中草药F和中草药H提取物对烟草黑胫病菌的3 d后的EC50值分别为1.53和0.79g·L-1,5 d后的EC50值分别为1.32和0.59 g·L-1. 相似文献
25.
Chang Baobo Sun Hongbo 《保鲜与加工》1997,(6):16-22
This paper has applied the var cost to the theory of spot price.An augmented Lagrange method is employed to develop the exact model of spot price of active power and reactive power,and the physical means of Lagrange multipliers are explained.The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相似文献
26.
秦岭松栎林带生物量及其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秦岭脱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林(包括0-60cm土层)营养元素总贮量达29.2500-390.1739t.hm^-2,其大小为锐齿栎林>华山松>油松林,土壤中营养现贮量占系统总量的93.10%-99.39%,植被层和凋落物层仅占0.57%-3.00%和0.10%-1.99%;3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木材蓄积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120.483t.hm^-2,129.384m^3.hm^-2和1226.9kg.hm^-2,锐齿栎林>油松林>华山松林。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1.553t.hm^-2和53.1kg.hm^-2,锐齿栎林最大,华山松林最小。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量平均值分别为17.475t.hm^-2和502.5kg.hm^-2,3林分凋落物现存量、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积累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和平均归还率分别为33.4、147.2和264.3,195.6、66.9和84.1,138.8、80.4和180.2kg.hm^-2和0.585、0454和0.318,3林分各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归还量和存留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锐齿栎林干和皮中Ca和Mg含量远远高于油松林和华山松林的,锐齿栎林多代连作势必导致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特别是Ca和Mg,会破坏土壤原有离子动态平衡,引起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林地生产潜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7.
以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 levisporus)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克隆出外切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cbh1片段,采用RACE方法获得全长cDNA克隆,其全长为1 710 bp,编码一种由457个氨基酸组成的单肽,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1~19位为信号肽序列,GenBank的登录号为AY840982。将该片段克隆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上,获得表达重组质粒pPIC9K/cbh1,转化毕赤酵母GS115,所得重组子经PCR验证后进行诱导表达,筛选出一重组子GSp-15,经144 h诱导后,外切纤维二糖水解酶表达量为1.17 mg/mL,产酶活力为20.3 U/mL。 相似文献
28.
该研究分析了稻田养殖建鲤的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了解建鲤在贵州省稻田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试验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测定了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的营养。结果表明: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58%±0.31%,粗灰分含量2.20%±0.03%,粗脂肪含量为2.39%±0.06%,粗蛋白含量为21.02%±0.21%。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量为83.47%±1.17%,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比34.29%±0.11%,非必需氨基酸占49.18%±0.23%,鲜味氨基酸占31.29%±0.64%,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69.12%,均符合FAO/WHO的评价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6.40%。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0.65%、37.51%、31.87%;∑SFA:∑MUFA∶∑PUFA比例为1∶1.22∶1.04,ΣPUFA n-6∶ΣPUFA n-3为1.38。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常见稻田养殖品种,稻田养殖的建鲤营养成分均衡,以期为稻田养殖建鲤以及居民... 相似文献
29.
利用PCR结合测序方法,在鲤(Cyprinus carpio)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内含子1和内含子2中各鉴定1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分别命名为intron1189和intron2310,这两个位点均以4碱基为重复单元.以黑龙江鲤(Cyprinus cario haematopterus,YL)(n=263)、德国镜鲤选育系(Cyprinus carpio L.mirror,JL)(n=229),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Cyprinus carpio var.wuyuanensis,HL)(n=255)为研究对象,评估了这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频率>3%)与鲤4个生长时段(135 d、325 d、335 d和445 d)生长表型的关联.结果显示,2个位点在3个鲤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intron1189位点多态性主要对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385 d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intron2 310位点多态性对JL各检测时段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体长和体质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intron 1189位点,185/229基因型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385 d体质量最低,而205/221基因型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体质量最高.在mtron2310位点,290/350基因型JL在各检测时段的体长及135 d、325 d、385 d体质量最低,而318/350基因型JL的135 d、325 d、385 d体长和体质量均为最高.上述结果表明,鲤IGF-Ⅰ基因内含子中的这两个高度多态微卫星位点潜在影响鲤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0.
GHS-R基因在哺乳类为候选的肥胖和生长数量性状位点。本实验使用RT-PCR及PCR的方法,从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分离到2个jlGHS-R1s,称为jlGHS-R1a和jlGHS-R1b(分别简称1a和1b)。jlGHS-R1s的阅读框编码360个氨基酸,两者间相似性高达96%;另外还存在2个jlGHS-R1s的转录变体(分别简称1a’和1b’),选择性切割了翻译起始碱基后第490-680 nt的191 bp片段,该片段两端碱基分别为gt-ag,这种选择性切割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仅翻译184个氨基酸,包括前面3个半跨膜区,这与已报道的罗非鱼等的保留内含子的转录变体不同。jlGHS-R1s的阅读框被1个内含子分隔,该内含子位于第260个氨基酸密码子的第1和第2个碱基之间,1a和1b的内含子长度分别为676 bp和885 bp。使用分段PCR在建鲤群体的1a和1b基因上共找到32个SNP位点,构建PCR-RFLP法对其中9个SNPs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各种基因型在322尾建鲤中均有出现,但存在着明显的偏分布。与增重的相关分析表明,位点1a-I_C386T和1b-E1_G159T与雌雄鱼鱼种和成鱼阶段增重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相关,CC型和GG型个体增重最快,另外有5个位点则与其中的某阶段或者某性别的增重相关,为了确定上述所得标记的适用性,选取其中4个标记在另外7个家系共610尾鱼中检测,结果 C386T和G159T还是与增重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相关,可用于建鲤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