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47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1771篇
林业   2806篇
农学   1041篇
基础科学   984篇
  5920篇
综合类   9754篇
农作物   230篇
水产渔业   131篇
畜牧兽医   684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950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03篇
  2022年   557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667篇
  2018年   427篇
  2017年   794篇
  2016年   976篇
  2015年   819篇
  2014年   1212篇
  2013年   1215篇
  2012年   1921篇
  2011年   1800篇
  2010年   1409篇
  2009年   1371篇
  2008年   1257篇
  2007年   1387篇
  2006年   1097篇
  2005年   818篇
  2004年   639篇
  2003年   567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01.
本文以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的国土资源管理为例,针对村镇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需求分析,详细研究了村镇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包含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首先对丁庄镇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深入探讨了村镇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系统界面设计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然后,利用丁庄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建立了丁庄镇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研发了丁庄镇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在该地理信息平台上,运用丁庄镇国土资源有关数据和组件式二次开发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空间数据的村镇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具有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等功能。实现了村镇一级基本农田管理到田块、图查属性和属性查图等功能。  相似文献   
902.
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农民"被上楼"现象及其原因,并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对策:应充分调查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从设计安置区模式、落实资金、完善建后管理3个方面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03.
取1986、1996和2001年3个时期覆盖近代黄河三角洲的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1980年地形图,经监督、非监督分类及人工目视解译,获得研究区各时相土地覆被类型图.运用地形图和TM影像人工目视解译勾画3个时期居民点图,通过3个时期的居民点分布图向外等距离扩展形成辐射状梯度圈,并以此剪裁相应时相的土地覆被类型图,形成不同距离辐射梯度土地覆被类型图,计算各土地覆被类型图的景观指数,分析研究区15年间土地覆被动态过程、居民点动态过程以及居民点变化对景观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居民点建成区面积的增大,其对周围地区影响的范围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904.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聚类方法对重庆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将重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4级.总结出重庆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异特点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异结构.最后分析了重庆城市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探寻更优的城市空间架构.  相似文献   
905.
周陶  高明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182-185
为促进农地流转,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Logistic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事者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收入比、家中有无干部、社保参保率以及流转交易时间成本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要促进农地流转,首先应弱化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同时要完善政府职责,建立流转平台。  相似文献   
906.
董芸雷  妥德宝  李彬  张三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77-6678,6680
随着人口资源矛盾的加剧,盐碱地开发、改良成为普遍关注问题。利用工业副产物脱硫石膏,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提高作物产量。综述了石膏改良盐碱土的原理、研究方法以及影响石膏改良盐碱土的因素,着重讨论了石膏施用方法、石膏施用量以及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石膏改良碱土的影响,并对石膏改良盐碱土研究工作的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展望,以期为石膏改良盐碱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7.
【目的】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研究资源型城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过程,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邯郸市1990、2000、2008年遥感影像、耕地调查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邯郸市耕地非农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转移矩阵进一步探讨邯郸市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关系;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探讨2000-2010年来邯郸市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990-2010年,邯郸市耕地非农化面积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在空间上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城市中心耕地非农化程度最高,耕地非农化程度从市中心向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先后出现耕地缓慢非农化区、耕地增长区;转移矩阵分析表明,耕地转出量大于转入量,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最后经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人口因素、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科技水平、第三产业是影响2000-2010年邯郸市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因素。【结论】资源型城市耕地非农化问题日益严重,促进其耕地资源合理非农化,对保障该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8.
鲁成树  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83-7985
在安徽省大力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尝试研究和探索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不同区域的土地整治模式,不仅可以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参考,也可以为更好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服务。该研究分析了美好乡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的辩证关系,指出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土地整治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美好乡村建设是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基于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土地整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分区,分为皖北、皖中、沿江、皖西、沿江、皖西、皖南5个片区探讨差别化的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909.
介绍了千岛湖竹岛建设的建议及竹岛的作用,并提出一些保障措施,以期为千岛湖竹岛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0.
为给旱地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措施,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比对旱地小麦0~100 cm土壤蓄水量、籽粒蛋白质积累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增加了N∶P为1∶0.5和1∶0.75条件下越冬至抽穗期0~100 cm土壤蓄水量,显著增加了0~35 d籽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降低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土壤蓄水量.结果还表明:施氮量为150 kg·hm-2,增加施磷量增加了越冬至抽穗期土壤蓄水量、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显著增加了0~35 d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了开花期、成熟期土壤蓄水量;施氮量为180 kg· hm-2,越冬至抽穗期土壤蓄水量以N∶P为1∶0.75最高,开花期、成熟期以N∶P为1∶0.5显著最高;0~35 d籽粒蛋白质、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均以N∶P为1∶0.75显著最高,N∶P为1∶0.5最低.此外,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与越冬至抽穗期土壤蓄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开花期、成熟期土壤蓄水量呈负相关.可见,旱地小麦深松十深施有机肥条件下,播前适当增施氮肥且N∶P为1∶0.75有利于增加越冬至抽穗期土壤蓄水量,降低开花期、成熟期土壤蓄水量,增强小麦抗旱性,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