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林业   65篇
农学   245篇
基础科学   48篇
  1429篇
综合类   622篇
农作物   227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14C标记碳酸钡(Ba14CO3)为起始物,采用4步反应合成14C-1,2,4-三唑,总强度为5.813 1 mci,比强为15.53 μci/mg, 纯度大于99%,放化收率84.21%。在此基础上,参照文献报道的有关腈菌唑合成的方法,以4-氯苯乙腈为原料,经取代、缩合等3步反应合成了14C-腈菌唑,其总强度为0.556 6 mci,比强为2.53 μci/mg,纯度大于96%,放化收率85.4%。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腈菌唑在2~3叶期小麦幼苗上的吸收、分布和传导。结果表明,根部给药后6~120 h,小麦根部放射性物质分布比例由59.88%下降为 24.87%;在幼苗茎基部和叶片中,放射性物质分布比例分别由14.18%、1.19%上升为 19.47%和33.75%;14C-腈菌唑被小麦幼苗吸收后向顶传导的速度很快,在叶片中的分布和积累与根部给药时间呈正相关,放射强度由2.94×10-6 μci上升为322.72×10-6 μci。放射性自显影表明,根部给药后120 h,14C-腈菌唑可以内吸传导到整个小麦植株。  相似文献   
992.
Sediment cores were taken from impacted and non‐impacted areas and subjected to different incubations: (i) uninoculated, (ii) inoculated with fish feed and (iii) inoculated with gilthead seabream (Sparus aurata) faeces. After inoculation (or not), the cores were incubated for 8 h and the following biogeochemical fluxes were determined: sediment oxygen uptake (SOU), total ammonia nitrogen flux (TANf) and the production of acid volatile sulphides (AVS‐S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acted sediments had a more pronounced benthic metabolism than non‐impacted sediments.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ables and factorial analysis showed that oxygen consumption caused by the organic enrichment appeared as the trigger for subsequent biogeochemical alterations. The addition of faeces led to proportionally higher benthic rates of SOU, TANf and AVS‐Sp than those obtained in the feed incubations. Although the feed is relatively sterile and does not create an oxygen demand until colonized by bacteria, the faeces are already richly colonized with fish gut bacteria and could start to consume oxygen without the lag phase experienced in the incubations with feed. The TANf values measur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feed or faeces seem to be more related to the leaching velocity of TAN than with the benthic flux, given the short incubation time.  相似文献   
993.
邢月华  汪仁  包红静  宫亮  王聪翔  李振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34-19835,19923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确定经济施磷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海城、昌图和彰武地区进行不同磷肥用量试验。[结果]施磷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各施磷处理比不施磷处理增产3.2%~21.5%,增收173~1 724元/hm^2;施用磷肥可促进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但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磷肥的增产效益和利用率降低。[结论]海城、昌图和彰武地区最高产量施磷量分别为89、116和129 kg/hm^2,经济施磷量分别为77、98和100 kg/hm^2。  相似文献   
994.
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分析提高其氮素吸收利用的途径。【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88—122个常规籼稻品种(2001—2002)、94个常规粳稻品种(2008—2009)为材料,测定生育期、各器官干物重和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播种到抽穗日数(为方便描述本文统称为生育期)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六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生育期长的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大(籼稻)或较大(粳稻),但结实期吸氮量并无优势;生育期长的品种植株含氮率较低(粳稻)或品种间差异较小(籼稻),单位面积穗数较少(籼稻)或品种间差异较小(粳稻),但其生长日数多、干物质生产量大、单穗吸氮量较大、单穗吸氮强度大(籼稻)或较大(粳稻),干物质生产量、单穗吸氮量、单穗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长日数对吸氮量的作用;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低(籼稻)或中等偏大(粳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较大(粳稻);生育期长的品种抽穗期、成熟期茎鞘叶中氮素分配比例大,穗中氮素分配比例小或较小(成熟期粳稻)。【结论】生育期长的品种吸氮能力强(籼稻)或较强(粳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低(籼稻)或中等偏大(粳稻)。生育期长的品种植株含氮率、穗数或小或无优势,但生长日数、干物质生产量、单穗吸氮量、单穗吸氮强度大。促进干物质生产,提高单穗吸氮强度和单穗吸氮能力有利于提高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吸收量。无论是籼稻品种还是粳稻品种,促进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穗部运转,减少茎鞘叶中氮素分配比例,均有利于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对粳稻品种而言,成熟期较低的植株含氮率也是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利用效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香蕉幼苗时期对K+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特征。【方法】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研究香蕉幼苗对K+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用根干重作为Michaelis-Menten方程的Vmax量纲较为合理,当K+浓度为560mg/L时,香蕉吸K+速度最快,吸钾量最大;当香蕉钾吸收量达到最大钾吸收量的1/2时,溶液中K+浓度(Km)为129.2mg/L。【结论】香蕉对K+的吸收量随着溶液中K+浓度的增加而增加,K+吸收动力学曲线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Vmax量纲不同,所得到的K+吸收动力学参数值也不同。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水培法,在铁胁迫下,研究硒对寒地水稻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培养液培养( Fe0+Se0)相比,加铁胁迫(Fe+Se0)显著提高了植株体内铁的含量,物质积累降低并不显著,但是抑制了水稻对氮、磷和锰的吸收,氮、磷和锰的积累量分别降低了7.8%、26.7%和74.0%,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997.
以叶萝卜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外源复合氨基酸(由等浓度的丙氨酸、β-丙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组成)处理对叶萝卜NO3-吸收和同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0.3 mmol/L的复合氨基酸处理对NO3-的吸收比对照低38%,浓度为3.0 mmol/L的复合氨基酸处理对NO3-的吸收比对照高305%,并且与NO3-同化相关的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都相应增加,氨基酸处理后NO3-成分也有所增加。说明高浓度的复合氨基酸处理能促进植物对NO3-的吸收和同化。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内蒙古武川地区沟灌条件下最佳的水氮供应,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克新一号’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水氮条件下产量和氮肥利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或增施氮肥均可增加马铃薯的单株产量,主要是增大了单块茎重,对单株结薯数的影响无规律性。在低水分和中水分条件下,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高水分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在高水分和低水分条件下,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水分条件下,则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氮肥的偏生产力是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量为2400 m3/hm2,施氮量为150~225 kg/hm2时,马铃薯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都较高,是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的水氮配比。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重金属Cr在小麦植株吸收、积累规律,为Cr污染修复与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试验以矮抗58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种植和盆栽试验,测定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Cr含量,研究小麦植株中Cr吸收和累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中Cr含量较多的部位为根,而籽粒中含量较低。Cr的吸收速率以灌浆中末期最快,其次是返青一拔节期,出苗期至分蘖期最慢。并通过测定土壤Cr含量、成熟期籽粒Cr含量等建立回归方程,以此预测籽粒中Cr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计7种不同灌溉水质对苜蓿(Medicago sativaL.cv‘.Algonquin')进行灌溉处理,包括:清水灌溉(F)、再生水灌溉(R)、等营养水灌溉(E)、清水和再生水交替灌溉(T)、再生水和清水1∶1混合灌溉(FR)、再生水和清水1∶2混合灌溉(F2R)、再生水和清水2∶1混合灌溉(2FR)。研究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F)相比,再生水灌溉(R)可以明显提高苜蓿的株高和侧枝数水平;交替灌溉(T)和混合灌溉(2FR)对提高苜蓿干草产量作用明显;各灌溉水质对苜蓿叶茎比、根冠比和根系活力的影响都是暂时性的,长期进行灌溉影响不显著;混合灌溉(FR、F2R、2FR)和再生水灌溉(R)会提高苜蓿体内氮、钙和镁的含量,而对钾的含量没有影响,苜蓿体内磷的含量随各灌溉水质中磷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