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47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57篇
  80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王萍  罗晓云 《干旱区研究》2006,23(4):583-587
地下微生境位置的确定对于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没有准确、简单可行的确定方法.应用额济纳盆地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数据,分析了3类植物群落结构(草本 灌木组合、灌木 乔木组合及草本 灌木 乔木组合)中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曲线.结果发现:过氧化氢酶活性曲线的各峰值区与植物群落中各生活型植物的根群位置对应,而已有研究指出植物的根群位置正与植物的地下微生境位置对应.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过氧化氢酶活性曲线来确定植物地下微生境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22.
刘斌 《油气储运》1997,16(12):36-39
采用地下水封石洞储存原油是油气储存的重要发展方向,黄岛地下洞库是我国目前唯一库容为10×10~4m~3以上的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因该油库是不易检修的永久性工程,所以在施工中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最重要、技术性最强、安全隐患最大的就是浸没油泵及裂隙水泵的安装。概述了地下洞库的储油原理及浸没油泵、裂隙水泵的结构特点。对泵的安装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该洞库的投产运行,为我国的石油储存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3.
文章介绍了地下喇叭仓的储藏性能、管理技术及造价低、容量大、密闭性好、低温和适合粮食长期储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4.
辽宁省水资源贫乏(年人均885米~3)。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地下水的需求量一直在不断增长,以致引起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并在沈阳、辽阳、鞍山和大连等地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永久性地下水漏斗形成、含水层部分疏干以及海水内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5.
陆琪  钱林波  陈阳 《森林工程》2004,20(1):40-42,45
通过对南京市大型公共地下停车场的交通影响分析,研究确定了该停车场实施建设的可行性、停车场规模、出入口位置及相应的交通组织方案。对于我国其他城市开展此类项目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6.
散生类竹子地下鞭系生长影响因子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搜集、分析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影响散生类竹地下鞭系生长的主要因素,如林分气象、林地土壤、地形条件及林分经营干扰等因子,论述了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7.
毛竹林笋期管护及合理挖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毛竹鞭笋、冬笋、春笋及大年笋、小年笋在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针对毛竹林笋期各不同阶段特点,提出科学经营管护及合理挖笋的技术措施,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8.
对种植26a的天童林场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下共有植物59种,主要包括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其中分布最多的树种是红楠、栲树、薄叶润楠、细枝柃、南酸枣、枫香、细叶青冈、赤皮青冈、山杜英等;大多数林下植物的高度在2.0~2.5m,有10.6%的植株高度在3.5~4.0m,大于6m的植株数量约占全部的6.8%。林下常绿树种的胸径多在1.0—3.5cm,落叶树种南酸枣和枫香的平均胸径较大,分别为3.6和6.2cm。  相似文献   
29.
岩-土界面是石漠化区露石岩面流和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裂隙流的主要路径。作为地下裂隙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界面流对坡面降雨径流转化、水分地下快速渗漏以及土壤侵蚀/漏失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流形成过程与转化机制,通过模拟典型露石岩-土界面,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露石面-土壤组成的岩-土结构单元下地表径流及地表下壤中流、岩-土界面流及非岩-土界面流的形成过程及输出特征,探究其对岩周径流形成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土界面流产流量在降雨过程中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相同条件下,有出露岩面流形成的岩-土界面流(岩面倾角45°、60°、75°)产流量远大于仅有土壤水分下渗形成的岩-土界面流(岩面倾角90°),前者是后者的4.78~16.58倍。岩面倾角是影响岩周径流形成、转化的主要因素,岩面倾角越大则岩-土界面流对水分漏失总量贡献越小,而非岩-土界面流则相反;雨强次之。然而,雨强是影响初始产流时间、稳定产流时间的主要因素,二者均随雨强增大显著减小(P<0.01);岩面倾角次之。岩-土界面的存在不仅直接形成岩-土界面流,同时对非岩-土界面流表现出较强的补给效应,约有一半的岩-土界面流最终以非岩-土界面流的形式流失。研究结果可为石漠化区产流过程及机制的深度揭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内蒙古柠条生物量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自治区的常见灌木种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样本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利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单株水平的地上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并建立了基于平均植冠面积和密度或覆盖度的群落水平的总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植冠面积是影响单株生物量的首要因子,其次才是丛生枝个数;基于植冠面积和丛生枝个数的单株地上生物量模型,其确定系数能接近0.7,但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要低些,还不到0.5;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均能达到90%左右,总生物量的平均预估精度能达到92%以上,完全可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柠条灌木林的生物量估计。以单株总生物量模型为基础,直接推导出不同密度或覆盖度的群落总生物量模型,可为建立群落水平的灌木生物量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