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7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林业   355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191篇
  798篇
综合类   1685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178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雨水集蓄利用是近年来缺水型山丘区补充水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成为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其理论研究尚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该文结合新沂市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规划的实例,采用自优化模拟模型对其雨水利用灌溉调度进行了优化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过程.  相似文献   
72.
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农用地膜污染现状调查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我国北方典型地区的调查,初步探索了该地区土壤农膜残留量和残膜特征.研究表明,河北省典型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的农膜土壤残留量平均分别为5.629、7.369和2.822 kg·hm-2,黑龙江省典型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残留量平均分别为4.169、3.682和2.430 kg·hm-2,各采样点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普遍较高,均明显高于未使用农膜的对照土壤.两地区之间除作物田的土壤农膜残留量没有明显差异外,河北地区其他两类土壤中的农膜残留量水平明显高于黑龙江地区,这种差异与各地区在农事活动及农膜使用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上述两地区土壤中残留农膜尺寸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10~15 cm之间.该文针对我国目前农膜使用情况及其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3.
北京市平原农区深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市平原农区481眼深层井硝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平原农区深层地下水硝态氮(NO-3N)含量平均为5.74mgL-1,其中48.4%的调查机井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NO-3N≥2mgL-1),21.0%的机井超过国际安全允许上限(NO-3N≥10mgL-1),8.1%的机井超过我国饮用水上限(NO-3N≥20mgL-1)。地下水位在120~200m的饮用水质量总体较好,硝态氮平均含量为5.16mgL-1,超标率为13.8%;而地下水位在70~100m的农灌水质量相对较差,硝态氮平均含量为5.98mgL-1,超标率为24.1%。近郊地下水质量劣于远郊,其中近郊饮用水超标率为38.7%,远郊为3.0%;近郊农灌水超标率为52.6%,远郊为15.3%。地下水硝态氮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老菜区。总体来看,北京市平原农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程度已超过欧美国家,必需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74.
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格(5 m×5 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洼地典型区域(150 m×50 m)表层土壤水分(0~5 cm和5~10 cm)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采样区内呈比较简单的斑块状分布,相同性质斑块与土被连续分布区和石丛集中分布区范围相当;半变异函数在不同性质斑块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异特征,在整个采样区内表现出各向异性;旱季洼地表层土壤水分主要受石丛和地形两个不同尺度的环境因素影响;土壤水分具有一定的尺度效应,半变异函数的变程随着最小采样间隔增大而增大;当研究区域存在多重尺度的变异结构时,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精度确定合理的采样尺度。  相似文献   
75.
洞庭湖环湖丘岗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洞庭湖环湖丘岗区4个生态系统为标准样地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季节性变化。全部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31 298只、30类分别隶属于4门13纲29目。其中,蜱螨类、弹尾类、等翅目、膜翅目、鞘翅成虫和双翅幼虫为最重要类群。被调查的4个生境的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变化趋势是:针阔混交林>茶林>竹林>阔叶林,类群数变化趋势是:竹林=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4个生境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随土层加深动物个体数及类群数递减的规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以冬季、春季最丰富,夏季最少,季节变化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76.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全区耕地面积101.2万hm^2,其中旱地耕地92.36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1.26%,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山区.结合毕节地区实际,从旱地耕作模式和耕作技术等方面对旱作农业优质高效耕作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7.
贵州喀斯特山区冬闲田土种草模式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省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0.047 h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0.094 hm2的50%.因此,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开展冬闲田土种草养畜,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对贵州省2005年冬闲田土种草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冬闲田土种草的建议.  相似文献   
78.
贵州烟区紫色土养分状况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贵州烟区紫色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将55个紫色土样品的10项养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积贡献率达到85%以上提取6个主成分,求出各土样的主成分得分,并对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把供试土样分为高(Ⅰ)、较高(Ⅱ)、中等(Ⅲ)和较低(Ⅳ)4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2.7%、29.1%、36.4%和21.8%。第Ⅰ等级的综合得分≥0.5323,各养分含量最高;第Ⅱ等级的综合得分为0.0631~0.3845,除有机质和CEC含量显著低于第Ⅰ等级外,其它养分含量与第Ⅰ等级差异不显著;第Ⅲ等级的综合得分为-0.2349~0.0056,除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第Ⅱ等级外,各养分含量中等;第Ⅳ等级的综合得分≤-0.3003,总体上养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流入城市的农民工突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开创了三元社会结构,也使得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从农民养老保障的客观需求出发,顺应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综合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选择‘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设施促早栽培对‘东魁’杨梅的物候期、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效应。经过3年的试验,通过对‘东魁’杨梅物候期的记载,产量、效益的统计,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钾含量、Vc含量等质量指标的检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魁杨梅大棚栽培促早、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本研究对优化和推广杨梅大棚促早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山区农民增收提供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