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156篇
基础科学   123篇
  416篇
综合类   636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354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Objectives]To establish suitable quality standards of children antipyretic lotion.[Methods]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for Paederia scandens and A...  相似文献   
72.
宋琦  李林  吴姝  魏新华 《农机化研究》2017,(10):156-162
为研究如何在有限的充电电压下获得良好的雾滴荷电效果,首先建立了雾滴荷电过程的等效模型,对影响雾滴荷电效果的关键性参数进行理论推导;然后采取圆环形和仿形两种电极形式,取3个高压电极的关键性技术参数,设计4种不同的高压电极方案;最后配合2、2.5mm两种不同的绝缘层厚度,为雾锥角为80°的空心圆锥雾喷头TR 80-04设计了8种不同的高压静电罩,用网状目标法与法拉第筒法结合的荷质比测量系统对其荷电比进行测量,以荷质比评价其荷电效果的优劣。结果证明: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达到了良好的一致性,仿形电极的荷电效果明显优于圆环形电极,且电极宽度、电极中心到喷口的轴向距离与雾滴荷质比正相关,为高压静电罩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3.
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生育期内水肥耦合条件下小麦根系层(0~100 cm)总磷浓度迁移过程的监测,系统分析了不同灌水量(高水7.6 mm、低水6.1 mm)及不同施肥量下(高肥125 kg/hm~2、低肥75 kg/hm~2)总磷在根系层的迁移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74.
采伐干扰下次生林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伐干扰下的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用Levins、Schoener和Pianka等生态位测度公式定量分析闽北天然次生林采伐后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样地中黄绒润楠和刺毛杜鹃的生态位最大,属优势树种;甜槠、石栎和映山红为衰退树种,在林分生产作业中需加以保护。采伐干扰促进了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释放,各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伐后10~15 a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伐后20 a接近于未采伐林的生态位;各树种弱度和中度择伐的生态位宽度值约占其生态位宽度总值的50%。生态位重叠值在伐后10 a最大,随后下降,到伐后20 a趋于稳定状态。因此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的最优期为伐后10~15 a,最佳采伐干扰强度为弱度和中度择伐。  相似文献   
75.
边界层方法是描述土壤溶质迁移的简单方法,通过边界层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估计溶质迁移参数。基于边界层方法,研究了土壤溶质迁移的数学模拟及相应参数估计问题。假定土壤溶质浓度剖面为指数函数,得到了描述溶质浓度分布的指数函数模型。各参数对边界层距离的影响分析表明,应选取较小的孔隙水流速度、短历时推求土壤溶质迁移参数;对不同模型预测土壤溶质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短距离处指数型解与精确解的误差比其它都要小。误差分析表明了指数函数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6.
Soil dept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determining soil propertie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for ecological site assessment. To evaluate the use of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for fast and high‐resolution mapping within mountainous regions, we examined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GPR to determine soil depth over bedrock and to delineate individual substrate layers formed during the Pleistocene in a periglacial environment (Pleistocene periglacial slope deposits, PPSD). Selected catenae in representative subregions of the study area (Dill catchment, SE Rhenish Massif, Germany) have been successfully mapped using GPR. A practicable method was developed using a 400 MHz antenna to reach a mean penetration depth of 1.5 m and to map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layers of PPSD based on calibrations of the GPR at soil pits along 12 catenae. Colluvium, the three types of PPSD layers, as well as the in situ bedrock could be distinguished in most sections of the GPR surveys. Characteristic GPR facies caused by intrinsic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different substrates, such as stone content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could be distinguished in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 and lithological settings. A layer‐based velocity distribution was determined for characteristic substrate layers at soil pits enabling us to considerably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soil‐depth prediction. Compared to traditionally surveyed soil profile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an accuracy of layer thickness surveying within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approx. 0.1 m.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GPR with conventional soil‐pit mapping is an efficient and valid method to produce high‐resolution data of substrat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77.
黄淮海旱作区土壤压实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旱作区农田不同层次土壤压实度特征,基于2017年采集的255个土壤样品,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地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淮海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层次的土壤压实度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最佳土壤压实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厚度均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耕作层最大厚度可达22.50 cm,最低仅有10.21 cm;压实层厚度最大可达17.50 cm,最小值也达到7.50 cm。从不同层次来看,耕作层和压实层的压实度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耕作层压实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安徽北部及河北北部地区,最大值可达87.68%以上,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山东西北部以及河北南部地区。和压实层压实度相比,耕作层压实度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且在70%~80%时获得较高产量。分析表明,土壤压实度受到年降水量、平均气温、土壤自然属性等环境因子和机械耕作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农田土壤压实情况的改善及管理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8.
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有效养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21个样区的土样有效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稍缺;有效氮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稍丰;有效钾含量丰富;有效铜含量丰富;有效锌含量缺乏。  相似文献   
79.
陕西礼泉苹果林地和麦地土壤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山  赵景波  龚成双  孔雯雯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24-6426,6530
根据对陕西礼泉县城郊苹果林和小麦地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礼泉10龄和10龄以上苹果林地土层含水量较低,2m以下土层含水量一般低于12%,发育了长期性轻度土壤干层;麦地平均含水量普遍较高,没有土壤干层发育,但春季2m以上的土层含水量较低,有季节性干层发育。苹果树的种植造成了土层含水量明显降低,表明研究地区的降水量对苹果林的生长有一定的制约,可通过减少果树种植密度、增大行间距、适度溉频等途径减少苹果林地土壤干层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降水少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对麦地采取灌溉措施,减少季节性干层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0.
基于空间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农业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农业污染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等的有效途径。循环农业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都是以产业链为支柱建立起来的。以天水市为例,从循环农业模式的农户层、企业层各子体的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循环农业模式是以个体间能量物质需求以及流动方向为基础,通过农户个体循环体系组成企业与农户间的大循环产业链体系,最终形成地区性的规模化循环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