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8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林业   241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59篇
  512篇
综合类   1153篇
农作物   116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腐植酸对甘薯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腐植酸对甘薯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影响,并为研究甘薯植株及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施用腐植酸。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以后,甘薯对各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量均显著增加,增幅为12.87%~29.84%;矿质元素吸收积累量增加与腐植酸提高了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有关,生长后期的吸收速率增幅最大。同时,施用腐植酸提高了收获期土壤中有效P、Ca、Mg和K元素的含量;使N、K、Ca、S、B和Cu的块根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施用腐植酸可以改善甘薯的矿质营养条件、提高部分矿质元素的块根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2.
田间调查了高接在两种不同基砧的锦橙上的华红脐橙的栽培表现及矿质营养含量年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栽培效应上,红桔基砧树体生长较旺,投产晚,果实小,果实含酸量较高、糖酸比较低,出汁率和Vc含量较高;枳基砧则相反。在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上,不同基砧树的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趋势除Mn、Zn外,其它元素含量年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不同基砧根系的各种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在不同基砧树之间,除根系Mg、Fe含量外,叶片和根系的各种矿质元素含量在年周期内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3.
土壤微量元素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以天津地区为例 ,在分析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各种人为因素的基础上 ,利用天津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联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探讨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人类活动强度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 ,Hg、Cd、Se元素是最敏感的地球化学因子 ,能够反映天津地区土壤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 ,利用土壤环境中Hg、Cd、Se的变化特征 ,可以确定本地区土壤环境受人类影响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64.
典型黑土pH值变化对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的方法,控制典型黑土样品的酸碱度值,探讨典型黑土中Cu、Zn、Mn、P和Fe等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pH值变化0.5个单位左右,有效态铜含量变化约0.5~1倍;有效态锰含量变化约3~5倍;有效态锌含量变化9~15倍之多;有效态磷含量变化约1.5~2倍;有效态铁含量变化约3~4倍。说明精确掌握土壤的酸碱度值对于土壤诊断、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在浙北和浙南分别建立不同围垦利用时间的土壤系列,采集不同围垦利用时间的表层土壤混合样和剖面分层土样,分析土壤基本性状和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围垦利用时间对微量元素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围垦利用时间的增加,土壤中铜、锌含量呈现增加,而铁、锰、硼、钼含量呈现下降;有效态铜、锌、铁、锰都呈现明显的增加,而有效态硼、钼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围垦时间的增长也增加了上下层土壤之间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土壤剖面由上至下铜、锌和钼含量呈现下降,而铁、锰和硼呈现出向中下层增加的变化。围垦利用时间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主要是土壤基本性状发生变化、长期种植水稻发生淋溶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刘志华 《土壤》2008,40(4):630-634
在实验室用水培模拟轻度污染土壤,研究低浓度 Cd(5 1.μmol/L)对不同Cd耐性的4个大白菜品种苗期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对耐性强的品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耐性差的品种的生长有抑制作用.5umol几Cd显著促进大白菜根系对S、Cu的吸收,分别增加22.0%~58.0%、45.9%~116.0%,但抑制S、Cu向地上部转运;大白菜地上部K、P、Ca、Mg、Mn、Zn含量受到Cd的较强抑制,且抑制程度存在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6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甘薯品种北京553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并分析其中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薯干物质前期积累少,中后期快速积累,并逐渐由地上部转移至块根中。各矿质元素在甘薯不同器官的积累量随植株生长而增加,但分配率不同,前期各元素集中于地上部,中后期逐渐转移至块根中。甘薯一生吸收最多的元素是氮、钾和钙,其中氮和钙主要在前中期积累且分布在地上部,钾则主要在中后期积累且分布于块根。微量元素中,甘薯对铁的需求较大,主要时期是生长中期并多分布于地上部。单位产量的需肥规律与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一致,可以根据需肥规律来指导生产,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68.
利用田间试验初步研究了污泥农用对小麦、玉米大田作物及土壤环境影响以及污泥中痕量元素在土壤与植物可食部分之间转移规律。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后,尤其是36t·hm^-2施用量时,土壤中Zn、Cu、Cd、Pb、As和№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但是施用污泥4.5至36t·hm^-2后,除小麦籽粒中Zn、Cu含量和玉米籽粒中Zn、Cr含量显著增加外,其他痕量元素在小麦和玉米籽粒中的含量没有显著增加。作物籽粒中Zn含量与土壤中污泥施加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土壤中增施1t·hm^-2之污泥,小麦和玉米籽粒中Zn的含量分别增加0.570和0.118mg·kg^-1。小麦和玉米籽粒除M和Pb的富集系数相近外,对其他痕量元素而言,小麦籽粒的富集系数显著高于玉米籽粒。从痕量元素的累积速率和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考虑,北京污泥中Hg是优先考虑控制的元素,但是污泥中№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大田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9.
农作物品质受农作物遗传发育特征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在相似的遗传背景条件下,CO2浓度持续升高影响农作物中碳水化合物合成、有益和有害元素吸收的权重逐渐加大,从而引发所谓的“隐形饥饿”和农产品卫生品质下降。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CO2浓度升高影响农作物中碳水化和物合成、有益和有害成分吸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团队近年的研究结果,提出:随着产地环境污染由局部向整体扩延,CO2浓度持续升高对农作物卫生品质的潜在影响不断加剧,包括增加或减少农作物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吸收;强化农作物对土壤中有益或有害物质的非均衡吸收等。本文还对比了目前国内外CO2浓度升高对农作物品质影响研究的常用手段与方法,并对相关研究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这一研究方向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用薄层扫描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细胞转化牛膝和天然怀牛膝进行了齐墩果酸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天然怀牛膝相比,细胞转化牛膝的齐墩果酸含量略低(1.43%),钙、镁、铜、铁、锌含量明显偏低,而锰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