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46篇 |
免费 | 335篇 |
国内免费 | 143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29篇 |
农学 | 776篇 |
基础科学 | 1616篇 |
1563篇 | |
综合类 | 3187篇 |
农作物 | 184篇 |
水产渔业 | 186篇 |
畜牧兽医 | 360篇 |
园艺 | 142篇 |
植物保护 | 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237篇 |
2022年 | 388篇 |
2021年 | 389篇 |
2020年 | 389篇 |
2019年 | 484篇 |
2018年 | 280篇 |
2017年 | 424篇 |
2016年 | 571篇 |
2015年 | 412篇 |
2014年 | 504篇 |
2013年 | 444篇 |
2012年 | 680篇 |
2011年 | 580篇 |
2010年 | 381篇 |
2009年 | 358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313篇 |
2006年 | 275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辣椒种子引发技术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辣椒种子引发方法进行了优化。以不同品种的辣椒种子为试材,利用振荡器作引发工具,用不同化学药剂和H2O作引发剂,通过测定引发过的辣椒种子的发芽特性,筛选最佳引发剂配方和引发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后的种子发芽特性和抗逆性均增强,处理(1)‘1.8% KNO3+0.2% ZnSO4,处理4天’的综合表现最佳,处理(4)‘10% PEG+1.8% KNO3+0.2% ZnSO4,处理6天’的种子在半个月内发芽特性最好,但3个月后发芽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处理(1)‘1.8% KNO3+0.2% ZnSO4,处理4天’为最佳引发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通过解译获得官司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1万森林资源分布图、2007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资料,结合样地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选取坡度、土层厚、土A层厚、土壤含水率、坡位、土壤类型6个立地特征因子,建立该流域的297个小班物元模型,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再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该流域防护林体系空间对位配置。结果表明:1)本区针阔(桤柏/栎柏)混交林面积为124.39hm2,仅占整个有林地面积的14.97%,而针针混交林(松柏)的面积却占27.37%,针叶纯林(马尾松/柏木)的面积更是占42.48%。2)经优化后本区防护林体系分配按面积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31.12%)>灌木林(15.5%)>经济林(12.28%)>针针混交林(11.46%)>阔叶纯林(11.41%)>针叶纯林(9.51%)>草地(8.70%)。优化后,年径流总量将减少43171mm,减少62.15%;年土壤侵蚀总量减少465.97t,减少79.66%。3)该流域的防护林体系空间对位配置结果为:①少发展柏木、马尾松纯林,多发展桤柏、栎柏、松栎等针阔混交林。对现有的柏木、马尾松纯林,引进桤木、栎类等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②柏木纯林和桤柏混交林的郁闭度控制在0.60~0.75,栎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松栎柏混交林则应控制在0.60~0.80。③对现有针叶纯林、针针混交林,采用开窗补阔和密度调节2种方式进行改造。开窗补阔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带状砍伐,砍伐后补植栎类、桤木、香樟、天竺桂等阔叶树种。④在树种的搭配上,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及树种的适宜性,选择不同的混交比。在中性或微酸性紫色土上,多发展以柏木为主的混交林;在黄壤和酸性紫色土上,则可发展柏木、马尾松与其他阔叶树种的混交林;在灰白砂土上配置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比例不少于20%~30%,立地条件好的则可以达到40%左右,以充分发挥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3.
104.
为了提高黑蒜的生产效率、降低黑蒜的生产成本,将蒸制工艺与烘制工艺相结合,设计并优化了一种非发酵黑蒜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非发酵黑蒜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蒸制温度127℃、蒸制时间70 min、烘制温度95℃、烘制时间6.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黑蒜总酚质量比为11.15 mg/g,含水率为27.41%,还原糖和总酸质量比分别为7.87 g/(100 g)和36.09 g/kg。在0.06~0.18 m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黑蒜的还原能力是维生素C的1.4倍以上,说明黑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与发酵工艺相比,总酚等活性成分含量相近,但极显著地缩短了黑蒜的制备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为功能性蒜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确定含水层参数的混沌序列优化算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泰斯公式为例,将混沌序列优化算法应用于求解分析抽水试验资料,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函数优化问题.就混沌序列长度、粗搜索次数和待估导水系数初值取值范围等因素对算法收敛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1)混沌序列优化算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求解含水层参数计算问题;2)粗搜索次数的多少和序列长度的大小对算法收敛性的影响不明显;3)待估导水系数的初始取值范围对算法的收敛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影响最终计算结果.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混沌序列优化算法具有原理简单、易于编程和运算、计算结果精度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和应用范围较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6.
基于1978—2016年畜禽产品年度产量数据,采用HP滤波技术和非线性MS-AR模型,分析中国畜牧业生产波动的特征,从畜牧业生产区制转换的视角剖析畜牧业生产波动的具体路径,探讨影响畜牧业生产波动和路径转换的原因。结果表明:从生产波动变化趋势上看,猪肉生产增长高峰期出现最早,其次是牛肉、羊肉、禽肉和禽蛋生产,牛奶生产增长高峰期出现时间最晚;从生产波动比较上看,猪肉生产波动幅度最小,其他畜牧产业生产波动幅度相对较大,各畜牧产业生产波动趋势存在差异,但近年来总体趋于收敛。通过模型识别将畜牧业生产划分为低速、中速和快速增长3个区制,低速和中速增长区制下各畜禽业产品产量平均增长率在3%和5%左右,而快速增长区制下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猪肉生产倾向于保持中速增长,牛肉、羊肉和牛奶生产容易出现低中速增长往复徘徊的现象,禽肉和禽蛋生产在各区制下均较为稳定且区制变迁较为平稳;改革开放以来,除牛奶产业以外,其他畜牧产业生产基本在低速或中速增长区制时间最长。基于此,提出针对不同畜禽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相机制定不同调控政策,推动畜禽产业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畜禽产业抗冲击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7.
108.
烟草DNA的提取与SRAP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烤烟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烟草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建立烟草SRAP-PCR 反应体系的影响因子设置梯度试验.结果显示:改进的CTAB法能较好地满足烟草基因组DNA的提取,在20 μL SRAP-PCR的反应体系中,DNA模板40 ng、Mg2+1.5 mmol/L、dNTP 0.25 mmol/L、引物0.2 μmol/L、Taq聚合酶1.5 U,8个烤烟品种的扩增多态性高,带型清晰,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9.
为实现油菜等小粒径作物覆膜种植中膜上均匀打孔的功能,针对传统膜上成穴装置结构庞大复杂、工作时易黏土挑种及撕挑地膜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法兰式滚轮与螺纹式圆锥型锥钉组合式结构的打孔装置,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参数范围;构建了打孔装置运动学模型,分析了打孔锥钉关键点的运动轨迹,确定了膜上打孔过程,并基于轨迹方程分析了膜孔尺寸参数;运用ADAMS运动学仿真,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以打孔锥钉顶角、打孔锥钉直径、打孔滚轮半径、机组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膜孔长度、膜孔间距偏差为试验考核指标,进行了打孔装置结构和运动参数的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影响膜孔长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打孔滚轮半径、打孔锥钉顶角、打孔锥钉直径、机组前进速度;影响膜孔间距偏差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打孔滚轮半径、机组前进速度、打孔锥钉顶角、打孔锥钉直径;基于参数优化,获得较优参数组合为:打孔锥钉顶角53°、打孔锥钉直径16 mm、打孔滚轮半径65 mm、机组前进速度4 km/h。以打孔装置较优结构参数组合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打孔装置所打膜孔形状较规则,普遍呈类圆形状,膜孔长度均在18 mm以上,膜孔间距较为均匀,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各行膜孔长度一致性变异系数为4.98%,各行膜孔间距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44%。结果表明试验参数组合选取合理,打孔装置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0.
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多功能一体机行走及脱粒性能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自行研制的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多功能一体机所存在的行走直线稳定性差、脱粒质量较低等问题。依据横向轴流式滚筒对稻麦秸秆的传递导流作用和二次复脱的原则,通过增设辅助滚筒的方法既改变出草口位置使开沟总成中移,消除整机偏向力,又延长秸秆在滚筒内的作用时间,提高谷物脱粒质量。其中:辅助滚筒总长为855 mm,导流角为18°,滚筒直径为452 mm,转速为1 350 r/min。性能测试表明:改进后自研一体机在0.27、0.58、0.85 m/s 3种不同工况下行走偏移度分别降低了93.9%、94.4%、93.3%,行走直线稳定性显著提高;小麦和水稻总损失率分别降低20.9%和11.8%,含杂率分别降低45.7%和21.4%。尽管水稻破碎率增加了7.4%,但脱粒的综合质量有较大提高。该研究增进了多功能一体机的适用性,为稻麦秸秆机械化集沟还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