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0篇
  31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使接种微生物壮秧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苗床培养试验,研究了在低磷土壤上(石灰性黑钙土),接种微生物壮秧剂对水稻秧苗吸收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接种抗生菌5406和溶磷菌P77的壮秧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秧苗冠部氮、磷、钾的含量和吸收量,增加了根部氮、钾的含量和吸收量,减少了根部磷的含量和吸收量。研究表明,试验各处理中,P4处理(接种P77,浓度为5×107cfu/g)效果最好,其次是P2处理(接种5406,浓度为5×107cfu/g),即在壮秧剂中接种P77的效果好于5406,并且接种浓度为5×107cfu/g时较好。  相似文献   
12.
极端嗜热多肽的纯化、性质初探及对苗瘟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加热法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菌株的发酵液中纯化得到2个极端嗜热多肽。平板拮抗实验表明,5μl纯化多肽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抑菌率达89.6%。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多肽分子量介于6 000~7000 Da之间。多肽复性后,其中之一对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的拮抗活性,命名为APPLM3(Antagonism Polypeptide fromPaenibacilluspolymyxaLM-3);另一个则无此活性,命名为PPLM3(Polypeptide from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APPLM3经氨基酸测序,获得了其N-末端5个氨基酸序列(H2N-ANDPR);以该序列为靶序列在NCBI上进行相似性检索,发现其可能与3个假设蛋白(或推导蛋白)相关。以APPLM3为主效成分配得5种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水稻苗瘟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乳剂的防效都优于LM-3拮抗液直接喷雾,其中AB4处理的防效最佳,达80.73%,其拮抗成分、吐温80、乳化剂OP、溶剂的质量比为50∶6.5∶1.75∶41.75。APPLM3为首次报道的兼具极端嗜热性和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调查及其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特点,筛选出对猕猴桃溃疡病有防治作用的植物内生放线菌。[方法]对陕西关中地区(杨陵、周至、眉县)13个村65个猕猴桃园中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在242株植物内生放线菌中筛选猕猴桃溃疡病菌拮抗菌株并进行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结果]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溃疡病的平均发病率达7.95%;猕猴桃品种与发病率密切相关。对猕猴桃溃疡菌有抑制活性的菌株有76株,其中35株的发酵液对猕猴桃溃疡菌的抑菌圈直径≥20 mm,TIASA5菌株对4种靶标细菌均具有抑制活性,而gCLA4菌株不仅对4种靶标细菌具有抑制活性,还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gCLA4菌株发酵液对猕猴桃溃疡病具有明显防效,21 d的相对防效可达66.7%。[结论]gclA4菌发酵液的抑菌谱广,gclA4菌具有开发成为一种广谱农用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番茄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在增施放线菌剂后,对苗期植株生长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为探索放线菌剂在改良土壤连作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鹏一号”番茄为试材,棚外未种植过番茄的土壤和棚内连作4、8年番茄的土壤为介质,分别设施放线菌剂和不施放线菌剂处理(浇灌放线菌剂和清水,灌根量均为0.8 g/株),槽式栽培,测定番茄植株生长指标、光合性能、PPO活性及PPO与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施菌处理均可促进番茄苗期叶长、叶宽、茎粗和株高的生长,且对连作4年土壤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番茄叶片和根系的PPO活性随连作年限延长逐渐升高;在连作4年土壤中施用放线菌剂后,番茄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菌剂效应最高,达10.78%,胞间CO2浓度在非连作土壤中提高3.48%;在连作土壤中,苗期番茄根系PPO活性与叶片PPO活性和叶绿素含量(P<0.05)呈正相关,与叶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P<0.01)和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结论】放线菌剂对连作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可以促进连作番茄苗期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库源的生长,提高番茄PPO活性和叶片净光合速率,且以连作4年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而对CO2的固定和利用过程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更多特异性各异的生防放线菌,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试管斜面划线法,对从陕西省商洛市土壤分离的11株生防放线菌菌株(MX1,MX2,MX3,MX4,MX5,MX6,MX7,MX8,MX9,SY1,SY2)和供试细黄链霉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表明:有8株菌株产脂肪酶,SY1、MX1和细黄链霉菌的浑浊圈很明显,直径大于15 mm 的菌株共计4株;有10株菌株产生卵磷脂酶,直径大于15 mm 的菌株共计5株;有11株菌株对淀粉的水力较强,直径大于15 mm 的共计6株;仅4株菌株可水解酪蛋白。12株供试菌株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V-P 试验,MX1、MX2和 SY1呈阳性,MX6呈弱阳性;甲基红试验,MX2、MX3和细黄链霉菌呈阳性,MX9呈弱阳性;共有9株菌株可使明胶液化,占供试菌株的75%;仅 SY2产纤维素酶,有3株菌株产过氧化氢酶;有2株菌株能使牛奶培养基凝固,4株菌株能使其胨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生防放线菌对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运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内生放线菌SG2和生防放线菌SC11进行融合,测定了融合菌株对尖镰孢西瓜专化型和大丽轮枝菌的抑菌效果,并测定了其内生性和产多胺的能力。【结果】获得了G-C1-G-C18共18株形态特征和菌落颜色与亲本菌株有差异、遗传性状稳定的融合菌株,其中G-C1、G-C2、G-C8、G-C10、G-C11、G-C12、G-C16和G-C18等8株融合菌株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率均≥70%,G-C12和G-C8对尖镰孢西瓜专化型的抑菌率均>75%。融合菌株分泌物的抑菌效果均有所降低。融合菌株G-C1、G-C2、G-C10、G-C11、G-C12和G-C16继承了亲本SG2的内生性;上述8株融合菌株均继承了双亲产生多胺的特性。【结论】实现了植物内生放线菌和土壤中生防防线菌的原生质体融合,为枯、黄萎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番茄早疫病生防放线菌WL07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放线菌WL07液体发酵的抗菌效能,采用自然选育、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对其进行菌种选育,并测定生物活性.筛选到4株有较高生产水平的突变株:S.tz-10、S.tz-22、S.tz-36、S.tz-45,其中突变株S.tz-22经液体发酵,产量稳定,抑菌圈直径也最大,其直径是出发菌株的1.66倍,将该菌株连续传代5代后,其生物效价基本稳定.最终确定S.tz-22作为高产稳产的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板纸片法测定药用植物刺五加内生放线菌菌株13-12发酵液抑菌活性及稳定性;PCR扩增、克隆并测序分析菌株活性物质合成相关功能基因;并通过生理生化、培养特征及16SrRNA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3-12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草分枝杆菌、MRS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4~20℃、pH6.0~8.0及光照48h条件下发酵液抑菌活性稳定;菌株基因组含有NRPS、Halo基因;通过菌株表型特征及分子特征初步鉴定该放线菌为游动单胞菌属(Planomonospora)有效发表种球形浮游动单胞菌(Planomonospora sphaerica)的一个菌株。菌株有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多种活性物质的潜能,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以化学强化初沉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温/高温(35℃/55℃)厌氧消化方法,研究采用化学一级强化处理工艺(CEPT)产生的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效果,并对比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在中温、高温工况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明确适合化学强化初沉污泥的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单位VSS累积产甲烷量和VSS...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of the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that produce plant growth promoters used as co-inoculants with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soybean. These endophytes exhibited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plant growth, nitrogenase activity of root nodules and plant nutrient uptake. Co-inoculum of B. japonicum with Nocardia alba conferred the maximum yield of root and shoot dry weight. All single-inoculated actinomycetes strains had the ability to enhance plant growth. Noc. alba and Nonomuraea rubra increased total plant dry weight up to 2.14-fold and 2.11-fold,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to the uninoculated controls. Co-inoculations of B. japonicum with each of Noc. alba, Non. Rubra, and Actinomadura glauciflava increased acetylene reduction activity up to 1.7 to 2.7-fold. For plant mineral composition, all of co-inoculation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trient levels of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calcium (Ca), magnesium (Mg), iron (Fe) and zinc (Zn) within a soybean pl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