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4篇 |
免费 | 175篇 |
国内免费 | 3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95篇 |
农学 | 356篇 |
基础科学 | 212篇 |
602篇 | |
综合类 | 1727篇 |
农作物 | 198篇 |
水产渔业 | 138篇 |
畜牧兽医 | 496篇 |
园艺 | 122篇 |
植物保护 | 1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143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175篇 |
2016年 | 181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379篇 |
2011年 | 342篇 |
2010年 | 267篇 |
2009年 | 267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143篇 |
2004年 | 119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艾草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其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称其为“草医”。对艾草的理化性质、提取方法、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和应用进行国内外文献研究总结。艾草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和糖类,具有抑菌、抗虫、抗氧化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开发出了具有抑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的产品。基于目前的文献研究,提出仍需深入研究艾草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艾草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艾草的安全性评价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该综述以期为艾草的药理机制研究和提高艾草的应用价值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实现喀纳斯景区山地草甸的可持续管理,本研究通过设置无牧对照(NG)、单牧马-轻牧区(HG)、牛马混牧-重牧区(MG)三种放牧方式,探求提高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多项生产和生态功能协同性的放牧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下山地草甸的生产功能放牧后较放牧前均有下降,生态功能中土壤N:P、植物N:P、凋落物N:P放牧后较放牧前均升高,其他生态功能降低,但HG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放牧后变化不大;NG的土壤呼吸速率和植被C:N升高。在山地草甸生态系统生产和生态功能的权衡关系中,权衡、协同和不相关关系同时存在,与牧草产量,草地质量指数相关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存在协同关系;与植被平均高度、土壤呼吸速率、土壤碳储量相关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存在权衡关系,其余指标为不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最适放牧方式为HG,其协同关系最佳。 相似文献
16.
17.
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总结了不同的转基因方法;对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Takeyuki OZAWA Kumiko MUKUDA Masaru FUJITA Jiro NISHITANI 《Animal Science Journal》2009,80(2):212-219
A consumer questionnaire conducted with the purpose of ascertaining the acceptability of goat milk and related products in Japan was carried out on 345 guarantees of Nippon Veterinary and Life Science University in December 2006. 275 effective responses (79%) representing middle class urban households were return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 30% of respondents have experienced drinking goat milk and only 10% are aware of the current retail situation of goat milk and related products; (2) over 70% of goat milk drinkers raised goats by hand at some point in their past and their first experience drinking goat milk was in infancy; (3) those with experience in drinking goat milk expressed a vague evaluation and minimal understanding of drinking goat milk; (4) respondents who were inexperienced goat milk drinkers expressed a strong desire to taste and a weak desire to purchase goat milk; (5) respondents expressed low recognition regarding retailed goat milk products, but those who had already purchased goat milk products expressed a high evaluation and strong desire to purchase these products again; and (6) recognition of goat milk characteristics is low, but those with high recognition also rate goat milk highly. Goats are perceived as being 'mild and familiar.' It is necessary for those who manage goat husbandry to present goat milk and related product tasting opportunities to consumers. The key point is to make the fun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ow and goat milk clear and present the advantages of goat milk at the fore of this promotion. Goat milk should not be promoted merely as a drink that is similar to cow milk, but must be positioned as a functional drink or health food in order to expand the Japanese goat milk market. 相似文献
19.
以根蘖型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茎、叶为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法比较了改良CTAB法和TRNzol试剂盒法等4种方法提取的苜蓿总RNA的产率和纯度。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的OD260nm/OD230nm大于2.0,并且OD260nm/OD280nm接近1.8,具有较高的纯度。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有28S rRNA和18S rRNA 2条清晰的条带,且很少有降解;TRNzol试剂盒法获得的RNA品质也较好,但存在降解和弥散现象;其他2种方法提取效果较差。这证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总RNA具有很高的纯度,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TRNzol试剂盒法也可以满足实验的下一步要求,但需要进一步纯化。 相似文献
20.
覆盖和粮草间作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普通地膜和氮肥的投入,实现该地区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在甘肃武威试验站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毛苕子和玉米//箭筈豌豆)和覆盖方式(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对玉米和绿肥作物氮素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和间作对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玉米收获期,与无覆盖相比,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玉米植株吸氮量分别增加21.46%,11.22%和34.63%,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毛苕子和玉米//箭筈豌豆的玉米吸氮量分别增加6.94%和6.26%。玉米收获期,秸秆覆盖的牧草植株吸氮量较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分别增加46.75%,72.31%和21.76%,间作毛苕子的吸氮量较间作箭筈豌豆增加25.26%。玉米收获期,各处理玉米带、牧草(裸露)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牧草收获期,无论牧草收获期还是玉米收获期,单作玉米的玉米带、裸露带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间作玉米。玉米收获期,普通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的玉米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无覆盖分别显著增加32.87%和27.82%,普通地膜覆盖的牧草(裸露)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分别增加9.17%、6.07%和35.4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