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43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20篇
  158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大蒜花序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花序轴离体培养的差异和不同pH值、激素组成对花序轴培养的影响以及继代培养基种类、激素组成及糖原条件。结果表明,取未熟花序轴为外植体,其繁殖系数可高达76;花序轴培养适宜条件为B5+BA2.0mg/L,NAA0.1mg/L,pH6.5;花序轴培养效率存在品种间差异;继代培养条件为MB+BA2.0mg/L,NAA0.1mg/L,GA30.05mg/L,  相似文献   
22.
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为西北干旱区灰漠土农田土壤碳通量的计算以及灰漠土固碳潜力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在连续定位施肥22 a灰漠土长期试验的12个处理中选择5个处理,利用英国ACE土壤碳通量测量仪,对其呼吸速率进行24 h的连续监测.同时监测试验区气温和5 cm地表温度等相关气象数据.[结果]长期施用有机物料(NPKM、M、S)的土壤呼吸速率总体高于不施用有机物料(NPK、CK)的处理,以单施有机肥(M)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秸秆还田处理其次.NPK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小于M和S,说明化肥配合有机肥的施肥方式能够减缓农田CO2的释放,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大于不施用有机物料的土壤,陈NPKM处理外,其余处理与地表温度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从农业固碳减排和土壤肥力培育的角度,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实现新疆农田地力提升和环境友好双赢的重要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23.
基于对微分方程非振动解的存在性的研究,考虑时标上的具有正负项的二阶非线性动力方程非振动解的存在性,主要通过时标上的导数积分运算,链式法则,含参量积分求导及中值定理,构造适当的映射,用Banach压缩映射原理得到它们非振动解存在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完善动力方程的振动性理论.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偏微分方程(PDE)的图像放大算法.方法 算法模型由全变分、四阶PDE和数据保真项构成,将图像演化的过程转为PDE模型,进而通过迭代求解方程得到放大图像.结果 通过设置与图像局部特征有关的连续函数作为调节全变分和四阶PDE的权重,实现两种PDE的自适应耦合,避免了全变分模型在放大时出现分块效应;通...  相似文献   
25.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5年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年作物累计产量以紫色土为最高,其次是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壤最低。(2)3种母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于不同处理,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均能获得较高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施用有机物料稻草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施肥是加速红壤母质熟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对于不同处理方式,作物归还条件下其作物产量要高于不归还。(4)供试的3种土壤在熟化的过程中对植被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熟化的初期,许多作物在花岗岩发育的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上,都生长不好,然而在施有NPK的处理中,马唐草(Dischaemum Schreb)生长特别茂盛(覆盖度100%,高lm),明显地影响了土壤的水热状况,紫色土上马唐草生长不好。(5)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长势差,叶片淡黄,植株矮小。(6)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0M>NPK。  相似文献   
26.
通过分析、总结长期试验的研究进展,研究长期试验的特点、意义和研究内容,综述了长期试验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有助于该学科研究的纵深发展与广泛利用.目前,长期试验通常采取2种方法,分别是“长期”和“定位”,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和气候的重复性等特点,能够克服各种生态因素差异对试验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其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特性等关系密切,对研究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不同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提供研究场所.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耕作制度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时间变化的影响,选择了海南省定安县4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稻田(一熟制、二熟制、三熟制和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表层土壤在2019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四个季节都表现为二、三熟制高,一熟制和撂荒地低,且在春季和夏季差异较大,夏季差异最为显著.各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年内变化不明显.研究区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都在春季时最高,一熟制和二熟制稻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土壤总有机碳中的占比年内变化明显,三熟制和撂荒地易氧化有机碳占比则较稳定.研究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但由于耕作制度的不同使得其在不同季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可见稻田耕作制度对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固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不同细胞因子对水牛原始生殖细胞(PGCs)传代培养的影响,将PGCs分别采用A、B、C、D、E、F和G共7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即A组:基础液+10ng/mL白血病抑制因子(LIF)+10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组:基础液+20ng/mL LIF+20ng/mL bFGF;C组:基础液+20ng/mL LIF+10ng/mL bFGF;D组:基础液+20ng/mL LIF;E组:基础液+20ng/mL LIF+20ng/mL bFGF+20ng/mL干细胞因子(SCF);F组:基础液+20ng/mL LIF+40ng/mL bFGF+40ng/mL SCF;G组(对照组):基础液。将机械法分离的PGCs小集落接种到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EF)饲养层上进行传代培养。结果,原代时,A、B、C、D、E和F组的克隆数目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E和F组的克隆数目显著高于A组(P〈0.05),而与B、C、D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1~8代时,B、C、D、E、F组的克隆数目显著高于A组(P〈0.05);对照组传代数仅为2代,A组为5代,而B、C、D、E和F组均为8代以上。结果表明,在传代过程中,LIF起主要作用,20ng/mL的LIF浓度可以满足水牛PGCs传代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9.
对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用6种玻璃化冷冻液1:10%DMS0+10%EG+10%PVP,Ⅱ:20%EG+10%PVP,Ⅲ:20%DMSO+10%PVP,Ⅳ:10%DMSO+10%EG+0.5mol/L Surcose,Ⅴ:20%EG+0.5mol/LSurcose,Ⅵ:20%DMSO+0.5mol/L Surcose进行冷冻保存。结果:第19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Ⅱ与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与Ⅵ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28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Ⅳ与Ⅴ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与Ⅳ、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与Ⅲ、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玻璃化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复苏后接种培养传至第2代的鸡胚PGCs细胞,PAS染色、AKP染色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  相似文献   
30.
The set of twenty long‐term field nutrition trials starting from 1957 at five sites. The sites differed by their altitude (from 180 m to 620 m) with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s (from 6,8°C m to 9°C m) and soil type (from chernozem to brown podsolic soil) Provided mainly the following results:

? The geonomic division to the fertile sugarbeet region and less fertile potato region did not strictly differentiate the influence of fertilizer and climatic effects to the crop yields.

? The effect of fertilizing was dependent on the nutrient content and on the conditions of releasing and binding of the nutrients in soil.

? The precipitation regime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effect of the nitrogen escalated doses.

? The facts concerning the nutrient intake are very precious knowledge. These facts have not been examined yet during the long‐term trials.

? The site effect, particularly its climatic conditions, on the nutrient intake is often more obvious compared to the fertilizing effect.

? Very interesting impulses for further research monitoring during the long‐term trials was contributed by “mapping”; of soil capacity to provide nutrients to plants at various sites and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