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7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1733篇
林业   69篇
农学   1648篇
基础科学   697篇
  1989篇
综合类   5814篇
农作物   1023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03篇
园艺   224篇
植物保护   1011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542篇
  2019年   542篇
  2018年   450篇
  2017年   596篇
  2016年   683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672篇
  2013年   671篇
  2012年   870篇
  2011年   799篇
  2010年   670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进一步研究候选基因发掘、克隆以及基因组结构,在生物信息学基础上,利用公共网络资源上已发表的149个玉米粒重相关QTL位点信息,初步探讨了玉米粒重"一致性"QTL发掘。结果表明:构建出一个包含了80个玉米粒重QTL位点的整合图谱,并在第7染色体上确定出一个"一致性"QTL,由标记bcd349和gpm760a界定,置信区间为463.29~505.50,间距42.21cM。  相似文献   
62.
为探讨酸化红薯粉渣对肉兔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胃肠pH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128只(公母各半)50日龄体重相近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试验1组、2组和3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含0%、5%、10%、15%酸化红薯粉渣的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3组肉兔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胃pH显著降低(P<0.05);试验1、2和3组腹泻率、十二指肠pH、盲肠pH均有所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酸化红薯粉渣能提高肉兔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降低胃肠pH,其中添加量为10%~15%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3.
为加强青贮玉米贮前品质调控,实现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全面提升,试验在已有青贮后品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贮前青贮玉米品质调研工作。试验采集天津市22个奶牛养殖场共55个批次的窖贮前的青贮玉米,进行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等营养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青贮玉米窖贮前干物质含量21.06%~43.85%、粗蛋白含量6.14%~10.09%、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0.92%~30.4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4.38%~40.90%、淀粉含量18.74%~35.85%。根据国标青贮玉米品质分级,青贮玉米品质综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占比58.18%,说明大部分牧场青贮玉米综合品质控制良好,但仍有部分奶牛养殖场在青贮玉米窖贮前品控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益生菌发酵红薯渣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试验,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育肥肉牛4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试验1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4组分别用10%、15%、20%益生菌发酵红薯渣替代饲粮中的玉米,预试验10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3、4组的平均日增重较1组比分别提高16.9、14.1%(P<0.05),试验2、3、4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料重比较1组比分别降低14.9%、12.4%(P<0.05);(2)试验2、3、4组干物质、蛋白质、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1组(P 0.05);试验3、4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1组比分别提高12.7%、11.0%、18.9%、16.4%(P<0.05)。综上,益生菌发酵红薯渣替代饲料中15%玉米,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65.
播期对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L.)适宜的播种日期,本研究以青贮玉米‘德美亚1号’、‘院军1号’、‘巡天3号’、‘德美亚2号’4个品种为材料,设置S1(5月2日)、S2(5月7日)、S3(5月12日)3个播期,开展播期试验,探究3个播期下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株型适中、适合密植、生育期短,在5月7日播种,株高、茎粗最高,为208.95 cm,2.67 cm,叶面积指数为3.93,干草产量可达17.53 t·hm-2,相对饲用价值最高达159.7,草品质达国标二级;‘德美亚2号’秆矮、早熟、抗逆性好,在5月7日种植产量为17.24 t·hm-2,相对饲用价值达205.9,草品质达国标一级;‘院军1号’、‘巡天3号’含水量过高,不适宜制作青贮玉米。综上,‘德美亚1号’为最适宜在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播种期为5月7日。  相似文献   
66.
调亏灌溉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对黑土区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调亏灌溉方案的优劣取决于它的综合效果,难以直观评价。以2013年在黑龙江省红星农场进行的玉米调亏灌溉技术效应的试验研究为基础,选取了8个评价指标,采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优化其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函数值得到各评价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大小对不同调亏处理的各项指标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调亏程度为田间持水量60%的处理为最佳调亏灌溉方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适宜调亏灌溉处理分别提高了2.11%和6.42%。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玉米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膜下滴灌下玉米需水规律及优化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适宜于赤峰地区玉米的最佳滴灌灌溉定额和节水效果,在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乡南平房村示范基地内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方式下玉米地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玉米需水规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玉米苗期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在玉米拔节期土壤含水量升高,在玉米抽穗期土壤含水量急剧下降,在灌浆阶段土壤含水量下降的程度加快,在玉米成熟期土壤含水量维持在较低水平;2玉米需水量基本上呈现为苗期小,拔节期大,抽穗期-成熟期小的规律,需水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最大需水量为117.23mm(GGDE4);3通过对2013年不同水分处理的玉米产量和WUE与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玉米产量与耗水量之间、WUE与耗水量之间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4平水年膜下滴灌玉米的优化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共灌水5次,第一次灌溉时间选择在播种后2~5d,第二次灌溉选择在5月下旬为佳,第三次宜选择在7月中旬的玉米抽穗期阶段,第四次选择在8月上旬的玉米灌浆期最佳,第五次灌溉选择在8月中旬,灌水定额除播种后定植座苗水为180m3/hm2外,其余均为300m3/hm2。  相似文献   
68.
通过田间试验,就制种玉米密度对土壤水分、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在拔节期以前,低密组的土壤含水量比高密组的高;在拔节期到灌浆期,高密组的比低密组的高。在整个生育期,拔节期前土壤含水量比较高,而后逐渐降低,吐丝期达到最低,然后又逐步上升。2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制种玉米株高、亩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株产量产量相反;叶长、穗粗、穗粒数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后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叶宽、穗长、百粒重、出籽率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后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叶面积、茎粗、穗位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后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然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秃顶变化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69.
于2019—2021年采用再裂区设计,设置氮肥、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3个因素,主处理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和300 kg·hm-2,副处理设2个生物炭水平:0 t·hm-2和7.5 t·hm-2,副副处理设2个脲酶抑制剂水平:0%和2%,共20个处理,研究氮肥配施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以及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生物炭处理分别增加4.4%和2.9%、2.3%和3.0%、25.8%和13.5%、4.9%和6.1%、4.5%;氮肥单独配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且氮肥和生物炭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施用脲酶抑制剂显著增加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分别提高1.5%和3.0%;氮肥单独配施脲酶抑制剂可提高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但氮肥与脲酶抑制剂无显著...  相似文献   
70.
为实现对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MaYMV)的血清学检测,丰富该病毒的检测方法,将编码MaYMV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的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DBHis-MBP上,将构建成功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对新西兰大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进行免疫并制备MaYMV MP多克隆抗血清,并采用Western blot对抗血清的效价、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利用成功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获得分子量大小约为62 kD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免疫获得MaYMV MP抗血清,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128 000,灵敏度为1∶32,且该抗血清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到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瞬时表达的MaYMV MP,而不与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及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的其他病毒发生血清学交叉反应,证明该抗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表明本研究制备的MaYMV MP抗血清能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