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77篇
农学   155篇
基础科学   53篇
  298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研究了巢湖北部的烔炀河-岐阳河小流域土壤、富磷地质区岩石风化碎屑及烔炀河沉积物等表土物质中总磷(TP)含量,以及NaOH提取态磷(NaOH-P)、HCl提取态磷(HCl-P)、有机磷(OP)等形态组成特征,探讨了富磷地质区岩源性磷及人为污染对表土磷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TP平均含量为436.8mg·kg-1,其形态组成以OP和NaOH-P为主,分别占到TP含量的41.6%和32.0%,HCl-P平均百分含量为11.8%;富磷地质区岩石风化碎屑中TP平均含量4539.5mg·kg-1,其形态组成以HCl-P为主,NaOH-P、HCl-P、OP分别占到TP含量的0.5%、74.9%、3.5%;烔炀河沉积物中TP平均含量为683.0mg·kg-1,NaOH-P、HCl-P、OP分别占到TP含量的45.0%、20.6%、24.9%。空间上,HCl-P含量在流域上游的富磷地质区最高;NaOH-P含量在流域上游地区较低,而在流域中游-下游地区逐渐增加。烔炀河-岐阳河小流域表土中总磷含量与形态组成空间分异受到富磷地质区岩源性磷及人为污染的共同影响,其中岩源性磷对流域上游地区影响较大,而在中下游地区受到生活污水及化肥施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2.
秸秆还田是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田间生产秸秆量大且降解缓慢,添加外源物料对加快秸秆降解、促进养分释放有重要意义。基于网袋法,添加不同浓度的生化黄腐酸和微纤维岩棉,研究其对玉米秸秆降解及土壤碳氮、作物生长的影响。外源物料施入量设计3个梯度,分别为土重的0.5%、1%、2%。设计7个处理:单秸秆(CK)、秸秆+0.5%生化黄腐酸(T1)、秸秆+1%生化黄腐酸(T2)、秸秆+2%生化黄腐酸(T3)、秸秆+0.5%微纤维岩棉(T4)、秸秆+1%微纤维岩棉(T5)、秸秆+2%微纤维岩棉(T6)。结果表明:(1)添加生化黄腐酸的各处理降解前100天慢后快,降解率、降解速率与浓度呈反比,360天后降解率达75.97%~82.6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秸秆氮释放率以100天为转折点,360天氮释放率达71.51%~74.75%;与CK相比,降低土壤容重19.85%~30.53%,增加土壤总孔隙度19.57%~26.09%,提升土壤碳氮含量;除T1外,对作物生长起抑制作用。(2)微纤维岩棉在各时期均能加快玉米降解,快速释放氮(除T4),360天达63.60%~78.13%;相比CK土壤容重降低24.43%~29.77%,总孔隙度增加21.74%~26.09%,土壤碳氮含量显著提升;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促进根系发育。两物料一定程度上均能加快秸秆降解,促进养分释放,提高土壤碳氮含量,作物生长受物料浓度影响差异显著,整体效果添加微纤维岩棉各处理优于生化黄腐酸,以土重0.5%、1%为宜。  相似文献   
153.
冬季衬砌混凝土施工面临的寒潮等问题,容易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江坪河放空洞有压段洞口段衬砌厚度为1.0 m的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围岩特性以及在遭遇寒潮时保温与否等6种不同的方案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温控方案和温控标准供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54.
沙棘资源开发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砒砂岩区沙棘植物"柔性坝"试验研究和周章义提出"把沙棘作为‘农作物’和沙棘开发的基础上,论证了沙棘资源开发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给出了沙棘生态工业链状开发框架模式和防止土壤侵蚀的生态环境功能。提出建立小流域支毛沟沟头沙棘生态园,有序进行沙棘开发,把建立黄土高原基岩产沙区沙棘生态工业园开发,作为21世纪该区一场新...  相似文献   
155.
矿区农产品质量及土壤-岩石界面重金属行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对辽宁省铁岭柴河Pb-Zn矿区的农产品质质量及土壤-岩石界面的重金属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Cd,Ph Zn元素含量分别是当地背景含量的11.4.5.3倍,大大超过了当地背景含量水平。Cd元素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5.8倍,Cd是制约当地农业用地的限制性元素。矿区玉米子实Ph Cd分别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16~21倍、5.5~9.7倍,Ph元素严重超标、土壤岩石界面淹水的多少和pH的改变直接影响重金属的行为特性和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156.
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工程观点出发,忽略不计完整岩块的渗透系数,借助于层面缝隙流运动规律(立方定律)和变分基本原理,建立了三维裂隙岩体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模型。并推出了耦合的有限元支配方程,提出了运用同一套单元网络对两场进行区域离散的观点。以重力坝坝基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计算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7.
为了探索和验证聚合物分子尺寸与岩石孔喉尺寸的配伍关系,以河南油田东部老油区稀油油田为例,应用数学方法、微孔滤膜过滤方法和动态光散射方法,对开展聚合物驱条件下拟使用的聚合物的分子尺寸进行试验测定,得到了双河油田不同渗透率岩石能够匹配的聚合物分子量。  相似文献   
158.
【目的】建立新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为准确合理地进行高面板堆石坝的坝坡稳定动力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应力水平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将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的应力变形计算功能与GEO-SLOPE软件的边坡稳定分析功能相结合,提出了高面板堆石坝坝坡稳定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面板堆石坝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间的大坝动力反应及坝坡稳定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利用建立的高面板堆石坝坝坡稳定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面板堆石坝位移的动力分析计算结果与该坝震后位移实际观测结果基本吻合,坝坡动力稳定的分析计算结果与震后实际调查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所提出的高面板堆石坝坝坡稳定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是合理的,所获得的计算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59.
正长岩和花岗岩森林土壤矿物质的钾素释放研究,得出了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山地土壤矿物质的钾素释放量、年平均释放速率、释放度、缓效性钾素贮量和待释放年限,初步解决厂长石质森林土壤矿物质释放养分有关测定和计算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开拓了生态岩类在森林土壤养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长石质岩类森林土壤矿物质所释放的钾素,完全可以满足这一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松、栎纯林及其混交林吸收利用的需要,同时也使森林养分循环收支平衡系统的定量计算更趋完整。长石质森林土壤的林地和苗圃地一般无需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160.
Abstract

Different sources of phosphorus (P) fertilizer (triple superphosphate and phosphate rock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Cd) as an impurity were applied in different amounts to plots in a field experiment to produce soil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d. The plots were sown to canola (rape, Brassica napus L.) and spr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For each amount of Cd appli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d in canola grain was about three times that in wheat grain. The concentration of P in canola grain was consistently about double that in wheat grain. Canola used all sources of P more effectively than wheat to produce dried shoots and gr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