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193篇
基础科学   376篇
  376篇
综合类   1022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农作物秸秆热解多联产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4,他引:4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先进高效的秸秆利用技术,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增加废弃物资源的二次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农作物秸秆固定床干馏釜气固液联产技术,并以湖北省天门市杨林办集中供气示范站为商业化运行典型案例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农作物秸秆固定床干馏釜气固液联产技术可以同时产出中等热值(8~12 MJ/m3)的民用燃气和低位发热量达到28 MJ/kg的生物质焦炭,此外还有一定应用潜力的木焦油和木醋液。现有规模商业化运行,电价和用工成本的大幅上升降低了集中供气示范站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2.
交替灌溉下不同水氮供给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交替灌溉条件下蔬菜的最佳水氮供给模式,采用盆栽试验,以常规充分灌水为对照,研究交替灌溉条件下不同水氮供给对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充分灌水相比,交替持续高水、交替开花坐果期低水、交替结果期低水和交替持续低水的产量分别下降5.08%,13.31%,21.28%和28.22%,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1.90%,7.36%,10.30%和6.74%.中氮处理的产量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和常规充分灌水相比,交替持续高水、交替开花坐果期低水、交替结果期低水和交替持续低水处理可提高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而减少有机酸含量.交替灌水条件下,高氮处理的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和硝酸盐含量最高,而中氮处理的番茄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维生素C含量最高.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和品质的因素,交替灌溉条件下番茄的最佳水氮供给模式为开花结果期低水中氮处理.  相似文献   
73.
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秸秆沼气工程可有效地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科学核算温室气体减排量为管理和监督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提供数据支撑。该文以河北省沧州市耿官屯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为研究对象,参考和借鉴了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CDM方法学,构建了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计量方法,包括项目边界、基准线排放量、项目排放量、泄漏量、减排量5个方面,计算了2014年耿官屯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量。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基准排放量包括秸秆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未建秸秆沼气工程情况下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及农田施用化肥生产耗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项目排放量包括秸秆与沼肥运输过程耗能排放、工程运行过程耗能排放及沼气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项目泄漏量即沼气生产、储存、管网供气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因物理泄漏所造成的排放。2014年耿官屯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基准线CO2排放量为5 776.15 t,项目排放量为57.53 t,泄漏量为136.59 t,减排量为5 582.03 t,约相当于2 100 t标准煤CO2排放量,每消耗1 t(干质量)秸秆可净减排3.56 t,每利用1 m3沼气可净减排11.50 kg。同时,在工程设计、管道设计、工程管理、工艺技术改良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型秸秆沼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4.
通过大田模拟试验,研究UV-B增强下施硅对大麦抽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的影响。UV-B辐射设2个水平即自然光(对照,A,1.5kJ·m-2)和UV-B增强(E,增强20%,1.8kJ·m-2),施硅量设2个水平即Si0(不施硅)和Si1(150kg·hm-2SiO2)。结果表明,不施硅情况下(Si0),UV-B增强处理的Pn、Tr、Gs和WUE的日平均值比自然光(A)处理分别下降23.13%、7.66%、1.07%和16.38%,而施硅情况下(Si1)则分别下降10.52%、5.71%、3.77%和12.15%,说明UV-B增强可降低大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而施硅可缓解UV-B增强对大麦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缓解UV-B增强对大麦蒸腾作用以及气孔导度的抑制。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UV-B增强下施硅对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5.
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水分补给和消耗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缺乏,水资源,特别是土壤水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势在必行。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上黄生态试验站对多年生人工柠条林林冠截留,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和植物生长等进行了定位观测,对林地土壤水分补给和消耗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柠条林次降雨林冠截留随降水量增加而逐渐增加,地表径流与林外降雨量为直线关系。影响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因素为天然降水,其次为林冠截留。土壤水分补给量与降雨量为线性关系;降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土壤水分最大入渗深度为170~270cm。偏早年随着柠条林生长并进入速生期,柠条林地耗水量加大,土壤早化加剧。丰水年土壤补给量剧增,但柠条林依然生长不良,储存在土壤中的水分只能等到来年被植物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76.
针对河豚供应链环节复杂、监管要求高以及溯源系统信息传递繁杂、数据查询效率低的问题,以提高河豚溯源查询效率和安全性为目的,建立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河豚供应链溯源优化模型,并搭建相应系统。首先,对河豚供应链业务供应链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提取供应链各业务环节溯源码信息和产品信息;然后,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河豚供应链可信溯源优化模型架构,设计多链的存储模式和快速查询流程并制定相应的智能合约;最后,基于Hyperledger Fabric实现了一种河豚供应链信息溯源系统,并使用Caliper性能测试工具测试。结果表明,在数据记录条数大于1000条后,本文模型查询效率高于传统单链模型,在10000条数据记录上链后,本文模型较传统单链模型查询效率提高约92.9%。以江苏省某河豚企业为例,实现河豚供应链信息安全传递和快速溯源。所提出的模型可以应用到河豚行业从而提高溯源效率和安全性,为河豚行业提供一个防篡改、查询效率高的模型。  相似文献   
77.
为实现根据无人机作业位置改变中途补充能源或喷洒物的起降地点,增加无人机有效作业时间,提高无人机作业效率,设计了无人机移动补给平台。通过研究农用无人机自主降落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和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 and derivative,PID)分段控制的农用无人机跟踪降落算法,该算法既拥有PID算法的高精度,又兼顾模糊控制算法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鲁棒性强的优点。目标轨迹跟踪预测由粒子滤波器跟踪算法和轨迹拟合算法相结合进行求解。仿真和现场试验表明,与单一的PID算法和模糊逻辑算法相比,分段控制算法能够把农用无人机对移动补给平台的跟踪误差缩小到6. 7 cm以内,在移动补给平台上的降落精度控制在7. 2 cm以内。  相似文献   
78.
为了探讨变化环境对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运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Dss建立了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情景,仿真模拟了变化环境下农业供、需水量及缺水量的变化情况.石羊河流域模拟结果表明:未来农业供水量和需水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但 2033年以后,农业供水量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相同;不同行政区农业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金昌市A2气候情境缺水率大于B2情景,在2029年、2038年缺水率分别达到32.0%,28.6%, B2情境下,2021年开始出现轻度缺水,中度缺水年仅出现在2023年和2039年,缺水率分别为30.7%,30.5%;武威市A2气候情境下缺水率小于B2情景,仅2038年为中度缺水,缺水率为24.9%,B2气候情景中度缺水年较多,2023年缺水率最大,达到33.2%.研究结果可以对变化环境下区域用水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9.
为了阐明播期和灌水对冬小麦生物量积累动态特征的影响并实现不同播期与灌水条件下的产量模拟,在吴桥实验站2年(2017—2019年)播期水分大田试验基础上,结合2011—2017年播期水分文献资料,采用“小麦钟”模型发育指数来定量模拟冬小麦的发育期,以Logistic模型定量模拟不同播期和水分处理对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动态的影响,并建立冬小麦生物量模型,进而构建冬小麦产量模型。结果表明,播期通过影响冬小麦生长旺盛期来影响生物量积累;播期推迟,冬小麦生长旺盛期缩短而使生物量减小。不同水分处理造成的地上部最大生物量的差异主要由生物量的最大积累速率决定,生物量最大积累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基于冬前积温和生长季供水量建立冬小麦生物量与产量模型,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1980.2kg/hm2和15.7%,产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RMSE和NRMSE分别为839.7kg/hm2和10.6%。基于发育指数的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的生物量积累,对不同播期与灌水条件下的产量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足墒播种条件下,冬小麦适宜冬前积温为200~600℃·d,生长季适宜供水量为200~450mm。该研究为华北地区合理调控播期灌水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不同播期与灌水条件下冬小麦产量预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0.
促进农业增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一直是中国农业发展主要任务,但是中国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同中国居民的膳食需求相结合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依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膳食标准,计算出平衡膳食条件下中国各类农产品的需求量,通过与目前中国各类农产品的产量对比发现中国大部分农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了平衡膳食条件下中国居民的合理需求量,调整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倡导平衡膳食,成为解决中国农产品供求平衡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