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林业   878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185篇
  202篇
综合类   747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71.
Understanding variability in the composition of aquatic assemblages requires a multiscale perspective, since processes operating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from regional to local) drive the community assembly. Her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on fish species composition in streams of the Brazilian savanna (Cerrado) is assessed and quantified at local and landscape scales. The importance of both local and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structuring fish assemblages was supported. Local variables explained a substantially higher amount of variance of fish assemblages than landscape variables. However, the shared explanation indicate that landscape variables had a complementary effect. The streams sampled were mostly headwaters at similar altitudes and with similar watershed sizes, so the sensitivity of the fish assemblages, even to small landscape gradients, is highlighted. Maintaining these important instream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close to natural conditions seems to be essential for conserving stream fish species, and for this, the landscape contex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Considering the near‐pristine condition of the streams studied, these finding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addressing the effects of human modifications on stream fish biodiversity of the Cerrado.  相似文献   
972.
猕猴桃果碱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猕猴桃果实为原料提取并分离纯化,得到碱溶性多糖组分,通过采用正交试验得到提取碱溶性多糖的最佳方案。该多糖经层析方法和Smith降解等反应,证实其为单一组分。该组分多糖由葡萄糖为单一糖基组成,并证实该多糖具有β(1→3)及β(l→6)连接的糖苷键。  相似文献   
973.
沽源县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沽源县为例,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民种植结构的调整及牲畜饲养方式的改变等,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74.
木荷地理遗传变异和优良种源初选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5年底,对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庆元的3年生37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研究了幼林生长和分枝性状的种源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地径、冠幅及侧枝总数、侧枝长和侧枝粗等分枝性状都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木荷地理种源分化明显.造林区立地生境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对木荷种源生长影响显著,如福建建瓯点3年生种源平均树高较北缘区浙江淳安点和高海拔山地浙江庆元点分别提高了24.1%和18.0%.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冠幅、侧枝总数等存在显著的种源×地点和种源×重复/地点互作,不同种源在各区试点上的生长相对表现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木荷生长和分枝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环境条件差异而迥异.在中心分布区的福建建瓯点,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相关性显著,呈典型的纬向地理变异模式,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南部;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种源高径生长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仅发现侧枝总数和树冠浓密度与产地纬度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部;而在较高海拔区的浙江庆元点,由于环境相对恶劣,木荷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偏北部种源的早期生长表现较好.基于种源幼林测定结果,分别从中心分布区和北缘区初选了一批速生用材和生物防火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75.
热效应对小麦醇溶蛋白起泡性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来源于小麦面筋的醇溶蛋白由于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能,其通过乙醇-水溶液反溶剂制备的胶体粒子展现突出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然而,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热效应作用下的泡沫特性表现还未得到揭示.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真实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起泡能力和稳定...  相似文献   
976.
选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干扰如何作出响应.结果表明:影响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干扰做出响应的系统是一个5级的多级递阶系统,响应结果表现为抵御性和恢复性.群落中优势树种分布格局和松树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松林生态系统的抵御性的最大因素,受害木伐除和其他措施也通过影响松墨天牛的危害程度和物种分布格局而间接影响到抵御性.对于恢复性而言,除受土壤因子、水文、周围种源和次优或共优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等直接影响外,气象因子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恢复性.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和防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干扰作出响应.  相似文献   
977.
文章论述了木材加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阐明了我国的木材工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使我国从木材工业大国向木材工业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978.
本文对我国桥梁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和总结,并对桥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此外,文中就桥梁发展对人类文明及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强调了加速桥梁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79.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株洲市绿地景观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碧清 《林业科学》2007,43(3):127-132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居生活水平、创造生态宜居型城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刘滨谊等,2002).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绿地系统,需要在景观水平上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特征,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该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肖笃宁等,2004).  相似文献   
980.
南疆地区棉田土壤高盐碱与板结问题,限制棉田增产增效。粉垄耕作有利于破除土壤板结层、促进灌溉洗盐作用。为探讨粉垄深松深耕对盐碱棉田的改良效果,该研究开展2 a(2021–2022年)田间试验,共设置3个粉垄耕作深度(DT20:深松20 cm,DT40:深松40 cm,DT60:深松60 cm)与常规耕作(五铧犁翻耕20 cm)交替,并设置CT20为连续2 a常规耕作,分析其对土壤理化性质、棉花生长及籽棉产量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量化明确作物增产效应。结果表明:1)粉垄深松深耕能够疏松耕作范围内土壤以优化土壤结构。其中DT60能够较DT20与CT20显著降低耕作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容重、粗大团聚体(>2 mm)的含量与黏粒和粉粒(<0.053 mm),这使得土壤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显著降低,并增加孔隙度和微团聚体(<0.25~0.053 mm)的含量。2)DT40与DT60处理能够显著增加0~40 cm土壤水分,并降低土壤盐分和pH值,而DT20处理则仅能降低0~20 cm的土壤盐分,而DT60能够较DT40显著降低0~60 cm土壤盐分和pH值,但不能显著增加土壤水分。盐分降低促进了土壤中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和0~60 cm的全氮累积。3)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表明,土壤盐分是影响籽棉产量的间接因子,干物质量累计和棉铃质量为直接因子。土壤盐分的降低,有利于土壤养分累积和根系生长,促进养分向植株运移和累积,提高棉花干物质累积量和籽棉产量。因此DT60处理使得土壤盐分降低的效果最佳,使得该处理下的增产效果最佳。综合分析得,粉垄深松深耕60 cm与常规耕作交替的制度能够实现南疆重度盐碱棉田改良与增产增效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