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152篇
  1326篇
综合类   593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生长、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产强筋小麦为试验材料,探讨返青、拔节与孕穗肥施用比例对氮、磷、钾吸收利用、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产量提高,后期施氮有利于磷、钾素吸收效率和运转效率提高。施氮量为300kghm-2条件下,以基肥、拔节肥比例为7∶3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2.
流域泥沙模型中雨量资料的时空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为民 《水土保持通报》1999,19(2):36-39,43
以经改进的格林-安普特下渗模型为基础,选择降雨资料有足够短的时段记载的流域和有足够密度雨量站的流域,分别变化时段长和站网密度计算产品,根据模型模拟精度与时段长及站网密度关系线的转折点,确定适当的时段长和合理的站网密度,通过曹坪流域的站网分析和6个小流域试验站的时段分析,发现对社些流域而言,时段长小于15min,站网密度大于2个/100km^2,其降雨时空均化给模型计算带来的误差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3.
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集流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集流节水利用的定位试验观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 :将果园修成“回”字形集水面 ,将超渗产流蓄贮 ,既可以减少果园水土流失 ,又能满足果树旱季用水 ;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绿色覆盖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面蒸发 ,调节地表温度 ,增加土壤有机质 ,达到高效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该技术具有简便、实用、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适宜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模拟降雨条件下玉米植株对降雨再分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辨明成熟期玉米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有效地防治区域水土流失,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就川西低山丘陵区成熟期玉米植株对降雨的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冠层截留率平均为7.5%,茎秆流率平均为28.8%,穿透雨率平均为63.7%。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单位时间内玉米冠层的截留量呈增加趋势,但随着玉米植株的叶面积增大,有效截留量却呈减少趋势,株高和角度对它的影响较小。随着叶面积和降雨强度的增加,茎秆流量呈增加趋势,角度影响较小。随着叶面积的增加,穿透雨量呈减少趋势;而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单位时间内穿透雨的数量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株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5.
天然降雨下红壤坡地氮磷流失过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野外实测资料,对天然降雨条件下南方红壤区自然坡面的氮磷流失过程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由于降雨强度的时间变化不稳定,且不连续,自然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也是不稳定和不连续的,呈现出一峰或多峰的特性;同一场降雨下自然坡面的产沙过程与产流过程基本一致,累积产沙量和累积径流量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小幅增长后快速增加,最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坡面径流中总磷的输出浓度始终小于总氮输出浓度,且总磷变化稳定,总氮波动较大;侵蚀泥沙中均存在养分富集现象,且总氮富集比要小于总磷富集比。  相似文献   
56.
为了给透水砖铺装系统综合排水设计提供依据,建立了透水砖铺装地面物理模型,采用4种透水砖铺装结构形式(垫层由不同厚度的无砂混凝土、中砂、砂砾料组合而成),进行了模拟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超渗的水流形成表层流,其水分延续入渗使地基土壤水分继续增加;4种处理在模拟降雨1 h,强度59.36 mm/h的情况下产流量均为0,下渗率的大小与垫层透水性程度呈正比,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呈反比;在模拟降雨2 h,强度59.36 mm/h的情况下(相当100年一遇2 h降雨量),透水砖铺装地面处理1(垫层结构自上而下为中砂10 cm、砂砾料20 cm),入渗效果最优,此时无地面产流。对于新建居民小区、道路、园林绿化等领域布置综合排水系统,以及那些现有排水系统超载严重,难以进行管网改建或改建代价过高的区域,用透水砖铺装地面取代不透水铺面是减少城市地面淹水频次和涝灾程度的良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7.
利用黄土区燕沟流域42场模拟降雨下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研究2种坡度的草地、灌木地在不同经营方式(原状地、刈割地、翻耕地)下的土壤水分对模拟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次降雨补充下,依据土壤水分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指标,0-100cm土壤水分受土地经营方式影响表现为,原状草灌地土壤水分可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刈割地全剖面为相对稳定层,翻耕地可分为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2)单次降雨事件则随降雨量增加,各经营方式下的水分活跃层逐渐变薄或消失,次活跃层变厚,而相对稳定层变薄,整个土壤剖面水分变化趋于一致。3)对于受高强度降雨补充的土壤水分变异性分层,建议采用更加灵敏的土壤水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判别标准:活跃层,标准差大于1.4,变异系数大于0.12;次活跃层,标准差1.4-0.9,变异系数0.12-0.08;相对稳定层,标准差小于0.9,变异系数小于0.08。4)坡度越小,土壤水分越高,坡度对草灌木地、刈割地的影响较翻耕地显著,且对50-100cm层水分影响远大于对表层0-50cm的影响。总之,降雨后土壤水分0-100cm层不断增加,且剖面土壤水分逐渐一致,土地经营方式、坡度因素对土壤水分变化强度和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表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8.
黄土高原降雨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调查和模拟降雨试验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降雨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主要是由少数几次大雨或暴雨所引起,大多数的降雨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能够引起水土流失的土壤侵蚀暴雨标准随雨强和历时而异;EI30是较适用的降雨侵蚀力指标,各种降雨特征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9.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05年“达维”台风登陆海南岛过程与登陆越南大陆过程大尺度物理量场的垂直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达维”经过岛屿过程的结构演变与登陆大陆不同之处在于结构复原现象。登陆海南岛过程及岛上移动初期,水平风场的对称结构以及次级环流被破坏,在岛上移动后期及离岛入海过程,结构复原。“达维”台风经过海南岛过程水汽不被切断,反而由于陆地摩擦加大、辐合增强而导致水汽通量辐合增加,暖心及位涡中心下移,中低层对流在登陆岛屿过程短暂减弱后,在岛上移动阶段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60.
采用径流场结合人工模拟降雨方式,研究了海南岛万泉河、南渡江和昌化江三大流域土壤中氮、磷、有机质等营养物质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三大流域土壤径流系数和泥沙流失速率的大小顺序为:暴雨〉大雨〉中雨;相同雨强条件下,万泉河的径流系数与南渡江相近,昌化江最小;泥沙流失速率大小顺序为: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雨强对总磷(TP)流失速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磷随径流流失以颗粒磷(PP)为主;氮在雨强较小时以可溶氮(DN)流失为主,当达到暴雨时则以颗粒氮(PN)流失为主;雨强越大,地表径流中COD、TN、DN和PN流失速率越高。三大流域区土壤养分随泥沙流失特征相似,不同雨强条件下,三大流域的总氮、总磷和有机质流失速率的规律一致,雨强越大,流失速率越高;在同一雨强条件下,三流域区总氮、总磷和有机质随泥沙流失速率为:昌化江〉万泉河〉南渡江。影响面源流失的主要因素为坡度、雨强、土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