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5篇 |
农学 | 60篇 |
基础科学 | 43篇 |
82篇 | |
综合类 | 167篇 |
农作物 | 19篇 |
水产渔业 | 6篇 |
畜牧兽医 | 28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312.
313.
过热蒸汽干燥凝结段的干燥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深入了解过热蒸汽干燥过程的机理,进而优化干燥操作,开展了褐煤热空气干燥和过热蒸汽干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过热蒸汽干燥的初始阶段存在明显的蒸汽凝结现象,其干燥动力学特性与热空气干燥存在明显不同。通过对过热蒸汽干燥动力学过程的理论分析,研究了过热蒸汽凝结对干燥过程初始阶段的影响。在热空气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过热蒸汽的凝结现象,对过热蒸汽干燥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经试验结果验证,改进的数学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决定系数大于0.97。研究为优化干燥设备设计和操作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14.
为深入了解汽爆过程对生物质秸秆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汽爆前后的秸秆分别做了检测,分别得到了它们的形貌特征、微区成分分布和太赫兹图谱。其形貌特征显示,秸秆薄壁细胞和表皮被汽爆过程所粉碎,秸秆物质的比表面积大大增加,致使增加了物料的接触面积,在制备沼气或生物质燃料过程中,使得其发酵速度增加。太赫兹时域图谱表明,薄壁细胞和表皮物质的吸收系数,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由于汽爆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吸收系数在汽爆前后明显不同,表明其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微区成分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薄壁细胞在汽爆前后,其吸收光谱分别检测出2个明显的吸收峰,且前后频率位移较大,但其结构变化的机制、变化与振动峰的关系和对振动峰的归属和指认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15.
爆破法制浆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介绍了爆破法制浆技术的发展历史 ,概述了爆破法制浆的工艺、原料、机理、设备、浆料的微观结构及应用的研究状况 ,为进一步研究爆破法制浆技术打下了基础 . 相似文献
316.
317.
为资源化利用涉烟有机废弃物,以废弃烤后烟叶为底物进行了中温厌氧发酵实验,通过对比研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及5种汽爆条件对烤后烟叶产甲烷潜力的影响,探讨汽爆在烤后烟叶厌氧发酵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未处理烤后烟叶L0的生化产甲烷潜力值高于绝大多数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达到了252.7 mL·g~(-1)VS,且产气周期短,是优良的发酵原料;烤后烟叶在汽爆过程中发生固液组分分离,液体糖难以完全回收进而影响产气。与L0相比,汽爆后烟叶的生化产甲烷潜力均有下降,L1~L5分别降低了11.6%、23.0%、24.0%、22.4%及26.3%。对于烤后烟叶,尽管汽爆预处理能打开物料结构,但也会导致液体糖分大量流失,甲烷产量下降。综合考虑产品价值和处理能耗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直接将烤后烟叶进行厌氧发酵是更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318.
319.
320.
针对蒸汽疏水阀内普遍存在的空化及噪声问题,设计了一种套筒式疏水阀.基于RANS方程、Mixture多相流模型及空化模型,对阀门内部的空化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基于时均湍流流场信息与宽频噪声模型计算噪声源声功率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阀门在空化和无空化工况时的噪声声功率.结果表明:疏水阀内空化主要发生于套筒节流孔处;阀内的空化强度随入口流速的增加而增强;空化发生的临界流速为2.5 m/s,当入口流速低于2.5 m/s时,阀内基本不发生空化;阀内的主要噪声源分布于套筒节流孔内的高流速空化区和阀腔环向壁面及阀腔底面的涡旋区内;套筒处的空化强度是决定套筒处最大声功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抑制套筒处的空化程度可有效降低套筒处声源最大声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