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典型园林植物一串红橙香公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磷营养液施用量对植株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营养液供磷水平依次为0(P0)、15(P1) 、30(P2)、60(P3)、90(P4)、120(P5) mg·L-1。结果表明,供磷水平在0~120 mg·L-1范围内,株高、冠幅、地径、叶面积、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随着磷浓度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在P2处理达到最大值。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均在P1处理达到最大值,P1处理叶绿素含量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根长随着供磷浓度增加而增加,P5处理达到最大值。P0处理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各指标均最小,且发育延迟。综上说明供磷水平过低或者过高均不利于植株生长,在15~30 mg·L-1橙香公主观赏效果最佳,是最适合磷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52.
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典型草原植被群落土壤质量情况,选择镶黄旗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0项土壤理化指标作为总数据集,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Norm值构建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通过非线性评价方法对该区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在A2~Bk层显著高于针茅草原(P<0.05),在A2和AB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土壤pH显著低于西北针茅草原(P<0.05),在A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大于西北针茅草原(P<0.05),但在Bk~C层则相反;2)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土壤有机质、电导率和容重这3个土壤指标组成,可以反映草原土壤质量有效信息,经总数据集验证具有较好准确性;3)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A_1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西北针茅草原,A2~C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西北针茅草原(P<0.05)。研究结果可为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3.
铜胁迫对海州香薷和紫花香薷根系形态及铜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在不同Cu浓度处理条件下海州香薷和紫花香薷根系形态和植物各器官铜含量、累积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Cu处理(<50μmol/L)对海州香薷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植株干重、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和侧根均略有升高。但随着Cu浓度(100~500μmol/L)增加,表现出一定的负效应,海州香薷在500μmol/LCu处理时植株干重、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和侧根明显受到抑制,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紫花香薷在50μmol/LCu处理时根系生长就受到严重抑制,而当浓度再增加时,根系形态的各项指标则无明显变化。海州香薷地上部铜含量明显高于紫花香薷。  相似文献   
154.
 2021年夏季,受台风“烟花”影响,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大面积一串红种苗突发穿孔病,本文按照柯赫氏法则鉴定病原物并进行初侵染源分析。从田间病样中分离出的黄色分离物YchA回接一串红形成穿孔症状,在非寄主本氏烟草上可激发过敏反应。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YchA为黄单胞菌属;以持家基因fyuA、gyrB、rpoD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MLSA)发现,菌株YchA与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 juglandis, Xaj)亲缘关系最近;Biolog鉴定系统分析显示,一串红穿孔病病原为Xaj的可能性约为68%。对育苗基质、种子和灌溉水的检测发现,种子和灌溉水带菌。这些结果表明,一串红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为树生黄单胞菌(X. arboricola),可能是一个新致病变种;种子带菌是病害的初侵染来源,灌溉水带菌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