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6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582篇
林业   871篇
农学   931篇
基础科学   231篇
  1246篇
综合类   2319篇
农作物   325篇
水产渔业   485篇
畜牧兽医   607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49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保证向家坝一期围堰工程汛期安全度汛,时汛期横江入流的向家坝一期河段水位的顶托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时首先采用实测资料对横江洪水的顶托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不同横江来流下向家坝水文站的水位变化进行预测,给出向家坝水文站的水位壅高幅度.结果表明:横江洪水对向家坝河段水位顶托影响主要发生在金沙江洪水过程的涨水段,一期围堰修建后向家坝水文站受横江来水顶托影响主要发生在屏山流量为8 OOO~17 000 m3/s,且横江流量大于1 000m3/s时的范围内,其水位壅高幅度一般在0.44~1.5 m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32.
区域尺度土壤入渗特征参数的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凌地区为例,进行野外双环入渗试验研究,运用2种常用模型(Kostiakov模型和Philip模型)对土壤入渗参数进行模拟。在分析土壤特征参数,寻求适合区域尺度的最优入渗模型同时,对土壤的状态变量进行标定并研究标定系数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Philip模型可作为区域最优入渗模型,土壤入渗特征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标定系数aA比as对模型参数的标定效果好,且在较大范围内存在一定的趋势性,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因此,可根据标定系数随机模拟得到某一具体时刻的土壤入渗量的空间分布,为定量分析土壤水分运动、研究土壤水分入渗的空间分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3.
基于回归等值线法对百喜草覆盖、百喜草敷盖和对照处理的红壤水分时空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年初到年终,随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各层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测定深度内,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处理各层土壤含水量却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百喜草覆盖处理,特别是上中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较大,与气候和百喜草生长密切相关,但随深度变化,层间土壤含水量变化较慢;百喜草敷盖和对照处理,土壤含水量受土层深度因素影响更明显。对于百喜草敷盖处理,随深度变化,层间土壤含水量变化较慢,但对于对照处理,随深度变化,层间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4.
常压灌水器在低压条件下水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目前国内低压滴灌系统中的滴灌带(管)基本沿用常压滴灌下使用的滴灌带(管),对常压滴灌系统中使用较多的国内6种单翼迷宫和内镶片式滴灌带在低压下的水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2~8 m和6~14 m水头压力范围拟合的流量与压力关系式不相同,在2~8 m水头压力范围的流态指数明显高于在6~14 m水头压力范围的流态指数。在较低压力下测定灌水器的制造偏差时,相比额定压力下所测定的结果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即由于灌水器制造工艺和材料配方引起的制造偏差,在工作压力较低时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5.
A challenge test against Aeromonas hydrophila was conducted using 2062 rohu carp (Labeo rohita) fingerlings obtained from 52 dams and 87 sires (87 full-sib families) of two year-classes (2003 and 2004).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cohabitant challenge model were not successful. Therefore, fish were challeng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with A. hydrophila in two replicate tanks per year-class, and dead fish were collected hourly. The mortality reached its peak at 16–22 h after challenge and had almost completely stopped after 58 h. The test was terminated after 382 h at which the average survival was 43.9 and 48.9% in the two 2003 year-class tanks, and 77.1 and 35.8% in the two 2004 year-class tanks. Heritability estimates for survival were obtained from sire and dam threshold models (THR) and sire and dam linear repeatability models (LINR). For both types of models th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based on data from single tanks were not consistent. For both year-classes, data from one of the two challenged tank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additive genetic variation in survival during the A. hydrophila infection, whereas th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zero for the other tank. Further,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survivals in the two replicate tanks in each year-clas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zero. The differential results from the replicate tanks demonstrate that additional challenge test experiments are needed before firm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bout the magnitude of additive genetic variation for survival to aeromonasis in rohu carp. A cohabitant challenge model that allows the testing of important defence mechanisms in the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s of the fish might have been more appropriate. To establish a valid cohabitant challenge model for rohu carp should be given high priority.  相似文献   
136.
毛竹人工林生物量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会同县经营10年的毛竹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竹林不同龄级、径级、枝下高级和不同密度的生物量分配,81.2%生物量分配于1~7年生幼龄、壮龄、中龄竹;83.4%生物量分配于胸径11~15 cm之内;90.7%的生物量分配于枝下高7~11 m之内;86.2%生物量分配于立竹4 500~9 000株/hm2的林分之内,其中立竹4 500~6 750株/hm2的中密度林分,群体和个体生物量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试验竹林垂直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多1.81倍和1.97倍、1.56倍,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为1.774∶1,经济系数为0.501,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地上部分为秆﹥枝﹥叶﹥凋落物﹥竹箨﹥退笋,地下部分为鞕根﹥竹鞕﹥竹蔸﹥竹根﹥死鞕。  相似文献   
137.
栽培种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由于长期的人工选择压力和驯化作用,造成栽培种花生种质遗传背景渐趋狭窄,严重限制了利用现有品种进行遗传改良的效果.准确揭示栽培种花生与本区组内其它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是野生遗传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首要前提.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系遗传、能够解决低阶分类单元问题等特点,但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全序...  相似文献   
138.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麦9023是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为了建立郑麦9023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对该品种品质特性在河南省的地域性变化以及土壤养分、氮磷钾肥料、杀菌剂对该品种品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郑麦9023的品质特性在河南省的北部地区可稳定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中部地区总体上接近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南部地区可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2级标准;(2)抽穗期土壤速效N的含量是决定郑麦9023品质水平的关键栽培因素,此时土壤速效N含量60mg/kg、80mg/kg和160mg/kg分别为郑麦9023品质达到亚强筋、强筋、超强筋的土壤N素临界值;(3)K肥对强筋品质特性具有正效应,而P肥对强筋品质特性具有负效应;(4)杀菌剂粉锈宁对强筋特性具有劣化作用,而多菌灵无此负作用。  相似文献   
139.
为快速、准确获取江淮麦区县域冬小麦赤霉病发生信息,选用中、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做多尺度信息融合研究。在筛选适宜冬小麦田块分布特征的空间尺度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分析冬小麦长势指标和赤霉病病情指数之间的互作关系,构建基于多农学参数的冬小麦赤霉病估测模型,并对县域冬小麦赤霉病空间变化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2m×2m、8m×8m和16m×16m三种空间尺度融合影像的均值相差不大,平均梯度和标准差存在明显差异。16m×16m融合影像的清晰度最好,信息量也多,比较适合研究区域冬小麦田块分布特征。(2)16m×16m融合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值明显高于2m×2m和8m×8m融合影像,说明16m×16m融合影像光谱信息量较丰富,有利于冬小麦的识别。(3)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是影响赤霉病发生的主要长势指标。基于主要长势指标构建冬小麦赤霉病估测模型,平方根误差(REMS)为10.5%,相对误差为14.6%。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县域冬小麦赤霉病空间变化的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140.
[目的]鉴定大豆育成品种与其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为大豆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大豆育成品种与其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豆亲本总等位变异数和特有等位变异数分别是栽培大豆亲本的1.31倍和3.63倍;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野生大豆亲本(0.545 0)、育成大豆品种(0.478 7)、栽培大豆亲本(0.415 6)。[结论]野生大豆的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丰富,其外部形态和内在遗传基础都与栽培大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