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30篇 |
免费 | 282篇 |
国内免费 | 4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0篇 |
农学 | 951篇 |
基础科学 | 215篇 |
764篇 | |
综合类 | 2806篇 |
农作物 | 910篇 |
水产渔业 | 247篇 |
畜牧兽医 | 454篇 |
园艺 | 60篇 |
植物保护 | 3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189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187篇 |
2019年 | 237篇 |
2018年 | 186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317篇 |
2015年 | 241篇 |
2014年 | 240篇 |
2013年 | 413篇 |
2012年 | 483篇 |
2011年 | 431篇 |
2010年 | 363篇 |
2009年 | 355篇 |
2008年 | 327篇 |
2007年 | 359篇 |
2006年 | 370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2年 | 7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宝收75%干悬浮剂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宝收(噻吩磺隆)在大豆植株中的半衰期为3.8~4.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3~4.8 d;大豆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为未检出。以此制订宝收的合理使用准则:按推荐剂量26.7~33.3 g/hm2土壤喷雾使用1次。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新疆超早熟大豆品系(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新疆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6个超早熟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有效分枝>结荚高度>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是影响北疆超早熟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对高产、优质的超早熟大豆选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3.
施用草甘膦对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田杂草防除、大豆安全性及杂草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转GAT和EPSPS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除草剂材料,喷施草甘膦后,评价草甘膦对杂草防除、大豆安全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其将来商业化种植后的安全监测与杂草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除草效果: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2样点并标记,施药后28 d调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株数,并剪取地上部分称取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对大豆安全性: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取4株大豆并标记,在喷药当天、药后7、14、21及28 d调查大豆株高和复叶数,观察药害,收获前每小区取50株大豆调查结荚数及产量。杂草发生情况: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2样点并标记(避开除草效果取样点),调查并记录每种杂草种类、株数,计算每种杂草相对多度。【结果】转基因大豆喷施900、1 800和3 600 g a.i./hm2草甘膦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效2016年分别为84.30%、95.22%和83.62%,阔叶杂草株防效分别为49.80%、64.52%和61.93%,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在95.36%和82.05%以上,2017年对禾本科... 相似文献
74.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高等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中获取了大量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可为研究高等植物系统演化及基因组水平比较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进一步解析大豆和百脉根古老原核基因在其基因组中所起的作用及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大豆和百脉根基因组古老原核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其特征及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40.6%)古老原核基因的占比高于百脉根(33.9%),且多分布于内共生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此外,古老原核蛋白质的结构域在大豆和百脉根基因组中的分布相似,表明其在大豆和百脉根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共线性和保守性。通过GO注释发现大豆与百脉根中古老原核蛋白主要分布在膜系统、细胞、细胞组分中。在分子功能上,大豆古老原核蛋白更多地参与代谢和发育过程,这可能与其接受了更多的人为选育有关。在生物过程中,古老原核蛋白更多参与催化反应和结合反应,主要以酶的形式在发挥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古老原核蛋白在大豆和百脉根中进化的独特模式,可为其他豆科植物基因组分析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鉴定大豆基因GmNcl1的序列多态性,探求逆境下该基因的表达模式。【方法】通过BLASTP比对GmNCl1的氨基酸序列,寻找同源基因。测定50个大豆品种中GmNcl1的启动子和基因的DNA序列差异以及这些品种的耐盐性差异,利用MAGE软件进行单倍型聚类分析和进化树分析,寻找品种耐盐性和序列间的相关性。以耐盐品种铁丰8号和盐敏感品种85-140的幼苗根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mNcl1在多种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处理条件包括蛋白抑制剂阿米洛利(Na+/H+逆转运蛋白抑制剂)和钒酸钠(Ca2+-ATPase抑制剂)、pH4.0 和pH5.7、ABA处理及多浓度盐、碱、旱逆境胁迫。【结果】GmNcl1与拟南芥的Na+(K+)/H+交换蛋白CHX同源。GmNcl1序列有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位点16个和插入缺失位点2个,其中,包括一个位于外显子3的G/A(敏/耐)碱基改变,引起丙氨酸到苏氨酸的非同义突变。18个变异位点共组成14个单倍型,其中,耐盐品种有3种单倍型,盐敏感品种有11种单倍型。由6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GAGATATTC(耐)/TTT----CT(敏)能高效区分耐盐和盐敏感品种。大豆幼苗根中的GmNcl1在阿米洛利处理下表达量增加,在钒酸钠处理下表达量不变。GmNcl1在碱性pH处理下表达量增加,在酸性pH处理下呈现上调和下调波动。GmNcl1受ABA诱导上调表达。在碱和旱胁迫下表达强度增大,在盐胁迫下上调表达最为明显,3种逆境胁迫强度越大,GmNcl1表达量上调幅度越大。耐盐品种铁丰8和盐敏感品种85-140的GmNcl1在盐处理下有近似的上调表达趋势,但85-140中GmNcl1的上调幅度大于铁丰8。【结论】GmNcl1与Na+(K+)/H+交换蛋白高度相似,该基因的序列多态性与耐盐相关,GmNcl1参与调节pH平衡,受ABA强烈诱导,响应盐、碱、旱胁迫。 相似文献
77.
对两个大豆品种在两个生育时期叶面喷施自行研制的调节剂,研究了调节剂对大豆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能提高功能叶片中叶绿素a、b,叶绿素总量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生物产量、株粒数、百粒重等,增产4.37%~13.20%,改善了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78.
野生大豆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大豆主的原生木质部为四原型,侧根多为三原型;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口径侧根比主根大;气孔器属平列型;花药4室;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萌发孔;柱头和花柱的交界处有2轮指状细胞;胚珠弯生,珠被2层,具厚珠心;胚囊蓼型。野生大豆根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口径比栽培大豆大,有些叶中的平脉叶肉细胞为1-3层,植株上有腺毛,种皮表面有较厚的蜡质附属物,说明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更能适应环境的特性。 相似文献
79.
80.
A. Moreira L. A. C. Moraes D. Navroski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17,48(7):792-800
Liming reduces acidity neutralizes aluminum (Al3+) and manganese (Mn2+) toxicities and increases calcium (Ca2+) and magnesium (Mg2+) concentrations in many acid soils of the world. However, it reduces the availability of other cationic micronutrient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plant growth. Therefore,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greenhouse conditions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higher lime rates in foliar and grain boron (B), copper (Cu), iron (Fe), manganese (Mn), and zinc (Zn) concentrations of 15 soybean genotypes [Glycine max (L) Merrill]. The lime rates were calculated to raise base saturation (V) to 40 and 70%. The soybean genotypes were classified as efficient and moderately efficient in lime-use, the most efficient cultivar was BRS 295RR, and the least efficient was TMG 7161RR and BMX Força RR. The lime rates × genotypes interaction was significant for foliar Cu. The grain the interactions were significant for B, Cu, Fe, and Mn concentrations. Foliar and grain B, Cu, Fe, Mn, and Zn concentration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genotypes. The Ca and Mg concentrations in the leaf, grain, and soil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oliar B concentrations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eaf and grain Cu, Mn, and Zn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