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5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林业   552篇
农学   229篇
基础科学   251篇
  794篇
综合类   1585篇
农作物   115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251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目的]研究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氮、磷污染特征,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沿新安江流域黄山段布设了15个采样点,分别于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进行样品采集,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分析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氮、磷污染特征。[结果]2013年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水质良好,氮、磷污染程度较低,总体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存在季节性差异和地域性差异。[结论]水质下降主要是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可以从农业管理方面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62.
梁敬影 《江西农业学报》2014,(5):110-112,120
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以及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的必要性,分析了现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的缺陷,并从立法理念、立法模式、法律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现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从法律角度规范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63.
为掌握长三角地区规模化奶牛场氨排放特征,通过在线高分辨率监测系统对典型规模化奶牛场的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环节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不同环节、不同季节的氨排放信息,并计算得到本地化氨排放系数及排放强度。结果表明:规模化奶牛场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3个环节的年均氨排放浓度分别为(2.53±0.88)、(2.68±1.72)mg·m-3和(2.44±1.73)mg·m-3,氨浓度季节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为冬季的2.3~4.2倍。不同环节氨排放小时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日气象因子变化、畜禽活动和清粪管理等因素影响。温度是影响奶牛养殖氨排放水平的主要气象因素,与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3个环节的氨浓度水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14、0.817和0.942,而风速和大气压强则与各环节氨排放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在线监测获得了奶牛养殖氨排放本地化系数,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3个环节的年均氨排放系数分别为(13.14±5.17)、(7.71±5.17)kg·头-1·a-1和(9.72±4.47)kg·头-1·a-1,全年合计氨排放系数为30.57 kg·头-1·a-1。采用本地实测氨排放系数,建立了长三角地区规模化牛场氨排放清单,2018年长三角地区规模化牛场氨排放总量为3.39万t,氨排放主要集中在安徽省中北部和江苏省北部等集约化畜禽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夏季氨排放总量和强度最高,达到了1.36万t和151 t·d-1,是冬季的3倍多。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氨(NH3)挥发氮同位素自然丰度特征,采集3种土地利用类型(果园、菜地和林地)土壤,在可控条件下采用海绵吸收法开展了为期15d的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NH3挥发全过程δ15N值及其变化规律。培养期间,3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NH+4-N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果园和菜...  相似文献   
65.
通过调查监测,宁夏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集中体现在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农膜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染5个方面,但其影响和污染主要表现在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污染上。其中,对水环境的污染形式则是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把过剩的氮、磷、有机农药、无机盐等带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致使地表水富营养化,破环水生态环境,鱼虾难以生存。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形式是通过农业投入品超量施入,在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破环土壤通透性、造成土壤板结、粘结的同时,造成重金属离子和病原菌的积累,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66.
针对木材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的随机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和信号相关性分析的木材表面AE源直线定位算法。首先,依据ASTM标准通过折断铅芯的方式分别在樟子松和榉木试件表面产生AE源,并在顺纹理方向布置2个AE传感器,其中采样频率设置为500 kHz。然后,采用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算法提高AE信号的信噪比,再分别基于信号相关性和最大值分析2种方法计算AE信号在木材表面顺纹理方向的传播速度。最后,依据AE信号传播时差和计算速度,基于时差定位原理设计AE源定位算法。并针对SSA处理前后的AE信号,采用不同定位算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对原始AE信号采用基于信号相关性和最大值分析方法确定信号传播速度时,樟子松试件2个不同位置AE源的定位误差分别为51.8%、55.7%和75.7%、46.6%;榉木试件2个不同位置AE源的定位误差分别为52.0%、44.8%和37.7%、45.5%。而对于经SSA处理后的AE信号,樟子松试件相应的定位误差分别为5.1%、33.2%和2.6%、31.7%;榉木试件相应的定位误差分别为3.1%、54.9%和5.1%、22.9%。因此,对原始AE信号进行SSA降噪处理后,再基于信号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信号传播速度,能够显著提高木材表面AE源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7.
陕西省化肥施用时空分异及面源污染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陕西省化肥施用现状,科学评价化肥施用环境风险,为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陕西省1987-2016年30年化肥施用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该省化肥施用时空分异特点,并采用相关分析模型对其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1987-2013年陕西省化肥施用量、施用强度整体呈现递增趋势,而2013年之后全省化肥施用量、施用强度稳中有降。1987-2016年氮肥比例呈下降趋势,而磷肥和钾肥比例稳步提高,氮磷钾施用比例由1987年的1∶0.20∶0.06逐步调整为2016年的1∶0.41∶0.46。2016年陕西省化肥施用强度达799.48 kg/hm2,属于高度过量水平;陕西省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异明显,其中关中化肥施用强度最高,陕南次之,陕北最低。2016年陕西省总肥施用风险指数为0.76,化肥施用风险总体属于重度风险等级,其中关中风险最大,陕南次之,陕北最小。【结论】陕西省化肥施用强度高,面源污染环境风险大,且不同区域空间分异明显。在确保作物产量的基础上,为有效实施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管控,陕北可基本维持现有施肥强度,但在施肥结构上应注意减氮增磷补钾;关中应以降低化肥施用强度为抓手,在减肥的基础上注意稳氮提磷减钾;陕南应在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基础上继续优化施肥结构,注意减氮增磷补钾。  相似文献   
68.
为探明草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来源,将沉积物重金属与贵州表生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值进行比较,阐述重金属沉积特征,以生物效应浓度为参考,评价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两种模型解析重金属污染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只有Cu、Cr平均含量未超过背景值,Cd、Zn、Hg、As、Pb相对背景值的超标率分别为100%、95.23%、92.86%、83.33%、66.67%,Cu、Cr的含量大多低于效应浓度低值(ERL),部分样本的Cd、Hg、Zn含量大于效应浓度中值(ERM)限值范围;两种模型均识别出4种污染源,分别为地表径流源占13.31%,人为活动源占45.13%,地质背景源占38.32%,大气沉降源占3.24%。研究表明,两种模型解析的污染源均可得到很好的表达,说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明确,在制定污染防治措施时应重视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森林生物量是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基础依据。在满足精度与可靠性的条件下,通过改进样本抽取方法及辅助历史资料,减少抽取样本单元和使样本单元集中是生物量调查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是影响调查精度的重要因素,抽样技术是影响调查效率的关键因素,传统等概率抽样在满足规定的精度与可靠性前提下确定的样本单元数仍较多且分散,运用于生物量调查存在局限性。研究适应性抽样技术能基于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不等概率抽样,能有效提高调查效率,满足不同区域尺度和空间分布特点的生物量估测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0.
本文在实验研究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总结目前玉米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的成功经验出发,论证了玉米高产育种中几个问题的辩证关系。结合株型育种提出了群体的“库”“源”概念及作用类型,以区别于单株的“库”源”分析法;探讨了今后应加强的工作和不同育种方案中的主攻方向。其中包括:1.国外种质在本省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中占57.6%,在高产育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应采用直接利用与基础研究结合开发的方法;2.在良种与优化栽培的关系上主张库和源的关系与经济系数和生物产量关系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