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77篇
  免费   2960篇
  国内免费   4087篇
林业   3423篇
农学   2665篇
基础科学   2820篇
  23021篇
综合类   16913篇
农作物   1258篇
水产渔业   287篇
畜牧兽医   1787篇
园艺   588篇
植物保护   3362篇
  2024年   467篇
  2023年   1328篇
  2022年   1821篇
  2021年   1866篇
  2020年   1911篇
  2019年   2182篇
  2018年   1728篇
  2017年   2641篇
  2016年   3139篇
  2015年   2172篇
  2014年   2388篇
  2013年   3401篇
  2012年   4349篇
  2011年   3255篇
  2010年   2488篇
  2009年   2569篇
  2008年   2261篇
  2007年   2486篇
  2006年   2133篇
  2005年   1807篇
  2004年   1405篇
  2003年   1196篇
  2002年   968篇
  2001年   910篇
  2000年   783篇
  1999年   594篇
  1998年   504篇
  1997年   516篇
  1996年   447篇
  1995年   469篇
  1994年   432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土)场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种类繁多,弃渣成分、结构复杂,各类弃渣场的侵蚀形式、机制不尽相同,不易实施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致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通过介绍弃渣场存在的各类土壤侵蚀型式、归纳土壤侵蚀类型、分析岩土侵蚀特点,指出影响弃渣场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有排弃方式、组成物质、坡面以及堆积时间等。结合保证弃渣场安全稳定、恢复土地生产力的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分析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特点,提出健全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建议,为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灌区土壤盐渍化发展模拟预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秦王川灌区观测和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目前广为实用的MODFLOW地下水模拟软件,对灌区地下水动态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对地下水质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灌溉实施以来,秦王川灌区地下水位逐年上升。未来10年内盐沼区面积扩大约为28 km2,并且将继续增加,地下水埋深0~2 m的面积达31.4 km2,占灌区面积的比例约为6%。未来20年地下水埋深0~2 m的面积达47 km2,占灌区面积的比例为10%左右。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对控制土壤盐渍化发展的因素和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明沟排水为主,加大灌区下游地下水排泄能力;以渠灌为主,适度发展井灌,大力推行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83.
 Root rot of American ginseng (Panax quinquefolium) caused by Ditylenchus destructor is a novel disease found recently in Beijing area. The effects of three soil treatments (fumigating with chloropicrin, chloropicrin + lvfeng organic manure and nematicide fosthiazate) on the number of rhizospheric nematodes, survived plants, root yield and root rot of 3-year ginseng plant were compared. The effect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t the second year aft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umber of parasitic nematodes in rhizosphere of treated soil reached the peak value in late June to early July as the soil temperature raised in the growing season. Compared with the regular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was reduced while non-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non-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in the soil treated with chloropicrin + lvfeng organic manure was 2 times than that treated with chloropicrin only. The ratio of non-parasitic to parasitic nematodes of three treatm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Percent of survived plants was 94.8%-96.4% and diseased root was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more than 89% at the first year after treatment. The survived plants and plot yield of ginsen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around 40% at the second year. The best of the three treatments was by chloropicrin + organic manure.  相似文献   
84.
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5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08,0.10,0.12,0.15)水平,进行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验表明,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密切相关.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A层、B层和C层土壤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呈现出相同的规律.A层、B层和C层土壤黏聚力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土壤含水率为0.10左右时土壤黏聚力达到其最大值,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黏聚力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A层、B层和C层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内摩擦角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但就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内摩擦角减小的速率而言,呈现出B层>A层>C层的规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的危害是我国西南丘陵山地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5.
非饱和土壤优先流运动特性的染色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日益增长的环境问题,作为节水灌溉的基础——土壤中优先流的运动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亮蓝对初始含水量不同的2组土壤中的非均匀流动进行了示踪研究。通过染色示踪试验采集土壤表平面的溶质迁移动态图像,结合图像分析讨论2种不同初始含水量土壤表平面溶质运移的变异过程。结果表明:2种初始含水量土壤中土样表面的溶质运移分布都不均匀;不同初始含水量土壤中土样表面溶质运移的动态过程不同;随着入渗时间与入渗水量的增大,2种初始含水量土壤中土样表面的分维数呈现非线性增长,染色剂的分布面积非线性扩大,但扩大程度非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86.
Effect of heat-moisture treatment on quality properties of two bread wheats (cvs. Tosunbey and Bayraktar)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ere in the range of 55–95 °C and 13–19%. Heat-moisture treated grains were milled into flour and quality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The optimum moisture-temperature combination for the highest dry gluten, Zeleny sedimentation, Alveograph W and bread volume values were estimated as 14%-63 °C for Tosunbey and 19%-55 °C for Bayraktar samples. Alveograph W seems to be a good indicator of baking quality for wheats treat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moisture, temperature), the response values were fitted by second order polynomial models. Signific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both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on dry gluten content, sedimentation and falling number values for Tosunbey; falling number and damaged starch values for Bayraktar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Farinograph water absorption, W and P/G, bread volume and firmness values were significant for both cultivars (p < 0.05).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mprovement in baking quality can be achieved and flours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can be produced by heat-moisture treatments on wheat.  相似文献   
87.
在地球化学元素循环中,氮素是最重要、最活跃的营养元素之一。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随着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作物-土壤氮循环的变化可能显著影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物生产。因此,研究作物-土壤氮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能够为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的氮素需求,以及保障农作物产量的稳定供应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面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及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大气CO2和温度升高对作物氮素吸收和分配,以及与氮有效性密切相关的土壤氮转化的影响,并系统总结了二者对作物-土壤氮循环过程产生的交互作用。总结以往研究发现,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作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但光合作用增强,生物量加大,根系分支和根表面积增加,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能力提高,因此整体上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并且增加作物向籽粒中分配氮的比例,但作物的平均氮浓度降低。此外,高CO2浓度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强了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加速了土壤氮转化。升温和CO2浓度升高对作物-土壤氮循环产生正向或负向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高温和高CO2浓度对作物的生物量、光合作用、地下部氮分配、根系分支以及根表面积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升高温度减轻了高CO2浓度对作物蒸腾作用和作物氮浓度的抑制作用。然而,升温抑制了高CO2浓度对作物向籽粒中氮分配、氮吸收以及产量的促进作用;升温虽然能进一步增强高CO2浓度对土壤酶活性和有机氮矿化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大气CO2升高和温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作物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由微生物主导的氮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利用16S rRNA、DGGE、T-RFLP、qPCR、RT-PCR技术、蛋白组学以及稳定性同位素探针原位研究技术,可以将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生理功能进行耦合分析,揭示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对作物-土壤氮循环过程的交互作用机理,增强对气候变化下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响应的预测能力,为农田生态系统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以新疆南疆地区50团棉花连作5年、10年、15年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比重、容重、孔隙度以及团聚体结构和机械组成等物理性状。结果表明:棉花连作对其土壤各种物理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重、容重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孔隙度则反之;土壤团聚体中粒径小于0.25mm的微团聚体占了较大比重,良好团聚体的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微团聚体则相反;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的含量占了较大比重,而砾石没有,砂粒的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粉粒呈下降趋势,而粘粒呈无规律的波动状。  相似文献   
89.
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示踪技术在研究土地退化状况、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介绍了放射性物质示踪、稀土元素示踪、磁性示踪等3种主要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重点综述放射性单核素(^187Cs、^7Be)示踪技术、放射性离子示踪技术和复合核素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最后结合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特点,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即多核素示踪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土壤侵蚀研究的一大重点;3S技术与示踪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为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评价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
硅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盆栽试验,以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完全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硅对土壤中外源镉的活性及其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镉的添加量越大,水稻根、茎叶和糙米中镉含量越大;在外源镉的添加量为2和5 mg.kg-1时,施硅可降低水稻根、茎叶和糙米中的镉含量;随着施硅量的增加,水稻各部位的镉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水稻根部和茎叶的镉含量比例上升,糙米的镉含量比例减少;土壤中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呈降低趋势,铁锰氧化物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镉含量呈增加趋势。硅降低土壤中镉对水稻毒害的机制之一是硅改变了土壤中镉的形态,降低了镉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