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266篇 |
免费 | 4715篇 |
国内免费 | 524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268篇 |
农学 | 4242篇 |
基础科学 | 3063篇 |
27671篇 | |
综合类 | 23579篇 |
农作物 | 2703篇 |
水产渔业 | 753篇 |
畜牧兽医 | 3003篇 |
园艺 | 1121篇 |
植物保护 | 38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99篇 |
2023年 | 1746篇 |
2022年 | 2303篇 |
2021年 | 2350篇 |
2020年 | 2401篇 |
2019年 | 2768篇 |
2018年 | 2209篇 |
2017年 | 3332篇 |
2016年 | 3941篇 |
2015年 | 2835篇 |
2014年 | 3366篇 |
2013年 | 4545篇 |
2012年 | 5639篇 |
2011年 | 4552篇 |
2010年 | 3395篇 |
2009年 | 3487篇 |
2008年 | 3097篇 |
2007年 | 3409篇 |
2006年 | 2967篇 |
2005年 | 2484篇 |
2004年 | 1865篇 |
2003年 | 1559篇 |
2002年 | 1220篇 |
2001年 | 1155篇 |
2000年 | 974篇 |
1999年 | 782篇 |
1998年 | 716篇 |
1997年 | 670篇 |
1996年 | 583篇 |
1995年 | 621篇 |
1994年 | 527篇 |
1993年 | 433篇 |
1992年 | 367篇 |
1991年 | 334篇 |
1990年 | 272篇 |
1989年 | 239篇 |
1988年 | 155篇 |
1987年 | 119篇 |
1986年 | 73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2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7篇 |
1962年 | 10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NJCMS1B的花芽为试验材料,利用试剂盒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了糖分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和总ATP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抗坏血酸氧化酶(A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于保持系NJCMS1B,总ATPase、PEPCK、AO和CAT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下降;糖分含量、SPS和S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下降水平不显著;P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上升。根据结果分析推测,与能量代谢或胁迫响应等相关的物质或酶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的亏损现象可能是NJCMS1A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63.
在田间小区实验下,通过水杨酸比色法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不同磷肥用量对黄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体内硝酸盐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第1次采样施肥后,每隔7d采1次样,第3次采样时黄瓜体内硝酸盐含量最高,之后又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最佳氮磷配施用量(氮为375kg/hm2,磷为75k/hm2),此施肥量下黄瓜产量最高,并且硝酸盐累积量不超标. 相似文献
64.
65.
为了查明岩溶农业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磷素在垂直和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分析岩溶农业区土壤中磷素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了凯掌水库周边草地、河滨带、水田及旱地等典型土地利用下的9个土壤剖面共计56个样品,分别测定各个土壤剖面的含水率、pH、有机质、交换性酸、全磷、有效磷、各无机磷形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在420.73~1669.53 mg/kg和2.50~64.14 mg/kg之间,土壤磷活化系数在0.34%~5.96%之间。农业用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超过15 mg/kg,需减少磷肥的施用以避免浪费,同时坝后农业区旱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64.14 mg/kg)中的磷存在向下淋溶进入地下水的风险。水田、旱地剖面土壤无机磷形态以Fe-P、Al-P为主,草地、河滨带剖面无机磷形态以Fe-P和O-P为主。土壤pH与有效磷、Fe-P和Al-P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磷、有效磷、Al-P、Fe-P显著正相关。本研究阐明了岩溶农业区磷素及其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磷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研究区农业用地土壤磷素含量普遍高于非农业用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磷素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6.
2005年4~7月期间利用W.E.T电导率测量仪,采用网格化取样方式对烟台农科院梨园的表层土壤(0~30cm)电导率的162个样点进行了3次取样,并对土壤电导率适宜样本容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虑的置信水平和精度范围内,相对于取样间距的变化,不同取样时间土壤电导率合理采样数的变化更加明显,取样间距不同引起的合理采样数的变化幅度介于1.28%~11.36%之间,取样时间不同时合理采样数的变化幅度介于33.33%~45.67%之间。因此在研究区域内,由人为因素(施肥等)引起的土壤电导率分布状况是影响其合理取样数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为探明不同作物与娃娃菜轮作后的效果,在宁夏南部山区进行定位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比较分析了娃娃菜-西兰花(CMB)、娃娃菜-大葱(CMG)、娃娃菜-洋葱(CMO)、娃娃菜-土豆(CMP)和以娃娃菜连作(CCC)为对照的5个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旨在筛选出适宜与娃娃菜轮作的作物,为从栽培模式选择角度缓解或避免娃娃菜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马铃薯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为12.8 mg·kg-1,轮作大葱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为75.74 mg·kg-1,但不同轮作模式下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轮作马铃薯土壤的碱性磷酸酶、蔗糖酶与轮作洋葱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显著低于娃娃菜连作和轮作其他作物。细菌丰度在属水平上的结果表明轮作导致大部分有益细菌属丰度升高,如贪铜菌属(Cupriavidu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柄杆菌属(Caulobacter)等,有害菌及其他部分未分类功能作用菌属丰度降低,如伯克氏菌(Burkholderiaceae)、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相似文献
68.
为当地珍贵速生树种人工林的发展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广西5种珍贵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差异,以相同立地条件下12年生的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黧蒴椎(Castanopsis fissa)和火力楠(Michelia macelurei)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土壤酶活性测定法,测定和分析该5种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5种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大小均为:火力楠黧蒴锥红椎黑木相思米老排。但5种林地的土壤酶活性大小不一,蔗糖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在5种林地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显著。5种林地中土壤酶活性相对较强的是米老排人工林,较弱的是黑木相思林和火力楠林。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蔗糖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9.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的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其中一部分重金属残留物被土壤动物吸收和富集后,通过食物链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该文在讨论重金属富集特性的基础上,从个体、种群及群落水平上综合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毒害作用,并论述了土壤动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解毒策略,最后从重金属污染的毒性测定方法、复合污染机制、分子机理研究和土壤动物的生态恢复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研究主要动态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佛山市南海区土壤地力变化趋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1984年以来的土壤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20年来南海土壤地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存在酸化、有机质含量下降、钾素增加、磷素极大丰富的特点,据此提出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和水旱轮作制度等利用、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的建议,以期为南海区耕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