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41篇
  免费   3042篇
  国内免费   3524篇
林业   2992篇
农学   2292篇
基础科学   2309篇
  22273篇
综合类   15526篇
农作物   1123篇
水产渔业   156篇
畜牧兽医   1840篇
园艺   532篇
植物保护   3164篇
  2024年   326篇
  2023年   1210篇
  2022年   1608篇
  2021年   1661篇
  2020年   1720篇
  2019年   1960篇
  2018年   1597篇
  2017年   2401篇
  2016年   2843篇
  2015年   1965篇
  2014年   2196篇
  2013年   3209篇
  2012年   4049篇
  2011年   2991篇
  2010年   2358篇
  2009年   2424篇
  2008年   2162篇
  2007年   2376篇
  2006年   2048篇
  2005年   1753篇
  2004年   1353篇
  2003年   1175篇
  2002年   910篇
  2001年   879篇
  2000年   748篇
  1999年   554篇
  1998年   483篇
  1997年   497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452篇
  1994年   414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酶金缓释尿素对油菜田土壤氮素及油菜植株全氮含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酶金缓释尿素在石灰性褐土中抑制尿素水解显著有效作用时间在油菜移栽后20 d以内,20 d以后多酶金缓释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分别为5.26,9.08,14.34 mg/kg,显著高于多酶金尿素和普尿;多酶金缓释尿素处理的土壤有机氮、全氮和植株全氮比多酶金尿素和普尿分别提高了13.55%,13.67%,9.85%和21.75%,21.82%,19.60%,且差异显著;多酶金缓释尿素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5.19%,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素损失最低,分别为40.13%和1.21 g/盆,而多酶金尿素处理的油菜产量比多酶金缓释尿素和普尿分别提高了5.38%,8.11%,这可能与肥料释放养分特点和油菜生长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2.
以宁化县常丰里和石壁溪小流域为例,从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2个层面监测了常丰里和石壁溪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植被自然演替状况、植被覆盖度、林草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675 hm2,治理程度达到80.4%;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80%以上;宜草宜林面积达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从50.4%提高到56.0%;提高了防洪减沙效益,减沙率达70%以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从2 533 t/(km2·a)降低到1 500 t/(km2·a)以下。经过综合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都已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应用地统计学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广东省东莞市森林表层土壤(0~25 cm)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和pH值等5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表明:全磷、全钾、有机质、全氮为中等变异;pH值属于弱变异;全钾、pH值的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有机质、全氮、全磷适用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磷、全钾、有机质、pH值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全氮的空间相关性较弱;5种肥力指标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存在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2218~19297 m。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得各肥力指标含量分布图,并分析了各土壤肥力指标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994.
GPIT生物制剂在中度盐碱地黍稷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治理盐碱地方便易行,节约成本。在原平市平地泉村进行了GPIT在盐碱地上的黍稷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GPIT生物制剂的作用下,耐盐碱作物黍稷的耐盐碱能力会更加提高,首先保证了苗全苗旺,在此基础上又使植株的光合效率大幅提高,最后导致产量大幅提高,为开发利用中度以上的盐碱地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GPIT生物制剂在盐碱地作物上的应用,也需要在各项栽培技术配套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深松垄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深松耕作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深松30cm,秋深松30cm垄作及常规表层旋耕15cm耕作模式对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物理性状和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30cm垄作有利于降低15~35cm耕层土壤紧实度与容重,常规表层旋耕有利于降低0~15cm耕层土壤紧实度与容重;深松垄作比常规表层旋耕有利于蓄积降水和降雨,秋深松30cm处理蓄水效果好于春深松30cm处理,秋深松30cm、春深松30cm垄作处理分别比表层旋耕15cm处理增产11.15%和7.26%。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究碱化土壤的改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盐分组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良前后土壤的pH明显下降,碱化度下降幅度也比较大。Na+、CO2-3和HCO-3明显下降,Ca2+、Mg2+和SO2-4明显上升,Cl-变化不大;土壤中的Na+被Ca2+代换,CO2-3、HCO-3被SO2-4代换,大大降低了土壤的碱化度,改良后的土地种植玉米,虽然单产相对正常的还较低,但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未经改良的土地。  相似文献   
997.
在太原小店污灌区,采用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污灌土壤中不同形态重金属Pb,Cr,Cd的含量和在1 m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玉米、小麦和大豆对Pb,Cr,Cd的吸收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中全量Pb,Cr,Cb含量均为太原市环境背景值的2~5倍;Tessier法浸提态Pb,Cr,Cb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种植玉米、小麦和大豆对其分布规律没有影响;污灌土壤中Pb和Cr以残渣态为主,Cd以有机物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  相似文献   
998.
富钾土壤中氮、磷肥不同水平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研究了氮肥、磷肥不同水平对甘薯生长发育动态、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试验中,氮水平为75 kg/hm2处理的薯块鲜质量和茎叶鲜质量都达到最大,鲜薯产量达51 519.25 kg/hm2,单株结薯数达5.0个,商品薯率为89.43%,平均单株薯质量为1084.71g;氮水平小于等于75 kg/hm2处理的薯块鲜质量和茎叶鲜质量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氮水平大于等于75 kg/hm2处理薯块鲜质量和茎叶鲜质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急剧下降。在磷肥试验中,磷用量为135 kg/hm2时,鲜薯产量最大,为46 802.35 kg/hm2,单株结薯数为4.65个,商品薯率为91.0%,平均单株薯质量为978.0 g;磷水平低于135 kg/hm2时,随着磷用量的提高产量逐渐增大,磷水平高于135 kg/hm2时,随着磷用量的提高产量降低。合理施肥是甘薯增产增收栽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9.
土壤微生物特性可反映油茶林土壤质量的优劣。为了解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量氮( SMBN)与酶活性时空变异机制,选取赣西地区油茶幼龄林(1和6年龄)、中龄林(10年龄)、成熟林(30和50年龄以上)为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龄、季节、土壤层次油茶林土壤SMBN和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的异同。结果表明,林龄、季节和土壤层次对SMBN与酶活性的影响分别达显著水平( P<0.01)。其中土壤SMBN、蛋白酶、脲酶活性均为中龄林和成熟林大于幼龄林。 SMBN表现为冬、春季小于夏、秋季;蛋白酶活性为夏季高,春、秋季次之,冬季低;而脲酶活性为冬季高,春、秋季次之,夏季低。 RDA 分析表明,油茶人工林土壤碱解氮和水分能有助于增加SMBN,pH值降低会抑制脲酶活性,而养分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大。综上所述,推断研究区是油茶生长的适宜区,油茶林土壤质量尚处于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00.
以三峡库区2类典型的森林类型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与不同季节酶活性,以揭示土壤酶的季节动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酶活性最低值均出现在冬季(1月),除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7月)外,其余4种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秋季(10月)。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从夏季到冬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季节变化则呈现从春季到秋季持续升高再降低的动态规律。除多酚氧化酶外,其余4种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含水量、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酶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