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284篇 |
免费 | 3046篇 |
国内免费 | 40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25篇 |
农学 | 2531篇 |
基础科学 | 2408篇 |
24101篇 | |
综合类 | 17098篇 |
农作物 | 1232篇 |
水产渔业 | 233篇 |
畜牧兽医 | 1739篇 |
园艺 | 590篇 |
植物保护 | 32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6篇 |
2023年 | 1446篇 |
2022年 | 1861篇 |
2021年 | 1845篇 |
2020年 | 1897篇 |
2019年 | 2192篇 |
2018年 | 1787篇 |
2017年 | 2656篇 |
2016年 | 3161篇 |
2015年 | 2243篇 |
2014年 | 2552篇 |
2013年 | 3528篇 |
2012年 | 4408篇 |
2011年 | 3430篇 |
2010年 | 2571篇 |
2009年 | 2637篇 |
2008年 | 2331篇 |
2007年 | 2535篇 |
2006年 | 2188篇 |
2005年 | 1849篇 |
2004年 | 1413篇 |
2003年 | 1217篇 |
2002年 | 948篇 |
2001年 | 908篇 |
2000年 | 775篇 |
1999年 | 576篇 |
1998年 | 531篇 |
1997年 | 510篇 |
1996年 | 432篇 |
1995年 | 462篇 |
1994年 | 426篇 |
1993年 | 328篇 |
1992年 | 269篇 |
1991年 | 260篇 |
1990年 | 192篇 |
1989年 | 165篇 |
1988年 | 101篇 |
1987年 | 78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5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沙打旺黄萎病菌(Verticiliumdahliae,营养体亲和群VCG2B)在5~30℃均能生长,适温20~25℃,在35℃时不能生长。在pH值4~10范围内都能生长,25℃时最适pH值为5.0~9.0。该菌利用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或甘油作碳源时均能正常生长,并生成微菌核,利用硝酸钾、尿素、甘氨酸作氮源时生长较快,以蛋白胨作氮源时,生长较慢,且不能生成微菌核 相似文献
62.
几种草被植物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利用小型观测场,对比了几种草被植物地降水、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和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 与裸地相比,草被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度,减少降水的径流系数,减少土壤侵蚀量,其中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的效应最为明显.草被植物可以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空隙率,使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同时提高土壤入渗速率和土壤的抗蚀性,其中百脉根地土壤含水量和入渗速率最大,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地崩解所需时间最长.如苇状羊茅地、葛藤Pueraria lobata地、百脉根地和空旷地0~2 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是15.74%,15.83%,16.06%和14.61%,苇状羊茅、葛藤、百脉根地土壤完全崩解所需时间分别比空旷地多780,627,704 min. 相似文献
63.
在草甸盐土上种植鲁梅克斯Rumex patientia×R.tianschanicus cv.Rumex K-1,脱盐改土效果十分明显.种植鲁梅克斯3~4年,鲜草产量达100.51 t/hm2,pH值由8.43降为7.99,耕作层土壤总孔隙度增加5.29%~7.06%,土壤容重降低0.14~0.21 g/cm3,水稳性团粒结构增加23.14%~32.34%,自然含水量增加72.12~89.44 g/kg,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64.
简述了国内外盐碱地的现状与分布,生物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已被科学家们所共识。我们利用碱茅属(Puccinelia Parl)植物改良盐碱地已取得重大进展。新育成的“吉农朝鲜碱茅”(P.chinampoesis Ohwi CV.“Jinong”)具有更加优良的性状和广泛的适应性。该品种将在“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中苜一号)的生长条件进行控制,并在分枝期对其进行13C脉冲标记,收集标记后第6,12,18,24,30 d的叶、茎、根以及土壤样品,测定各样品中13C含量,以此来探讨苜蓿光合碳的吸收与转移.结果表明:苜蓿各组分光合产物的分配顺序为茎>叶>根;13C转移速率为叶>茎>根,随着时间的延长,苜蓿各组分13C含量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渗漏到土壤中的13C含量在0~10 cm土壤层显著高于10~20 cm,但10~20 cm的13C含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66.
践踏和降水对环县典型草原土壤颗粒分维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试验践踏与模拟降水控制试验,对16个不同试验组合样区表土(0~15 cm)质地的机械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践踏强度增加,土壤颗粒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粗化趋势,降水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利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土壤粒径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分形维数指标与践踏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但分形维数递减幅度与模拟降水处理水平相关,在模拟降水处理水平依次为干旱、自然降水、平水、丰水时,粒径分形维数递减幅度依次为4.33%,2.61%,1.34%和1.23%。降水与践踏的匹配关系,对形成确定的分形维数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具有较高分形维数的土壤更易发生放牧侵蚀,若管理不善则会发展为荒漠化。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说,土壤分形维数的测算对进一步研究放牧侵蚀机理和荒漠化形成过程可能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7.
E. Avery M. Krzic B.M. Wallace R.F. Newman G.E. Bradfield S.M. Smukler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2019,72(6):996-100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a single surface application of biosolids (at 20 dry Mg ha? 1) o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forage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C stocks after 14 yr of rest in rangelands of the Central Interior of British Columbia. More than two times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grasses and the percent cover of plant litter were found in the biosolids treatment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along with reductions in bare soil and microbiotic crust cover. Significantly greater plant uptake of all macronutrients (C, N, P, K, S, Ca, and Mg); most micronutrients (B, Cu, Mn, Mo, and Zn); and Al occurred in the biosolids treatment. P and Cu were the only two nutrients to be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biosolids-treated forage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forage, while N, Mg, and protein were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control forag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orage digestibility was found between biosolids and control treatments. Bluebunch wheatgrass, the late-seral native grass species,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ver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in the biosolids treatment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however, between 2006 and 2016, non-native Kentucky bluegrass had reached > 25% cover in the biosolids plots, perhaps restricting the full recovery of bluebunch wheatgras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iosolids application to ungrazed rangeland can increase long-term forage production and reduce bare soil. However, at our study site biosolids application also led to a long-term shift in the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away from the late-seral (i.e., bluebunch wheatgrass) trajectory, and the effects of this shift on rangeland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68.
甘肃省坡耕地利用状况与退耕还林还草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甘肃省坡耕地的利用状况及其退耕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将退耕区域划分为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陇东黄土台塬区、山高坡陡的陇南山区与河西防风固沙区四大区,并就各区退耕后的还林还草方式进行了具体的论证,提出了15°~25°和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具体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9.
黄河源区“黑土滩”混播草地牧草植物量及营养动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的极度退化草地——"黑土滩",改建成人工草地是一种恢复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收获大量饲草。对"黑土滩"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赖草Leymus secalinus)的生产力和营养价值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放牧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生长高峰期8月到翌年4月,草地生产力自然损失量为144.3 g/m2,损失率为34.9%。这期间放牧利用导致牧草被采食187.2 g/m2。传统的放牧利用,使该类人工草地利用率为45.2%。冷季草地牧草营养价值全都下降,粗蛋白含量降低了69.86%,粗脂肪降低了65.85%。该"黑土滩"混播草地在夏季属碳氮营养型(CN),冬季属碳营养型(C)。因此建议,"黑土滩"混播草地在夏季生长高峰期适度进行人工割草,冬季进行适度放牧利用。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