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70篇
  免费   3552篇
  国内免费   4376篇
林业   4321篇
农学   2892篇
基础科学   2558篇
  24814篇
综合类   18538篇
农作物   1435篇
水产渔业   553篇
畜牧兽医   2227篇
园艺   725篇
植物保护   3435篇
  2024年   554篇
  2023年   1490篇
  2022年   1961篇
  2021年   1944篇
  2020年   2023篇
  2019年   2351篇
  2018年   1878篇
  2017年   2826篇
  2016年   3340篇
  2015年   2413篇
  2014年   2741篇
  2013年   3820篇
  2012年   4729篇
  2011年   3739篇
  2010年   2812篇
  2009年   2867篇
  2008年   2513篇
  2007年   2733篇
  2006年   2352篇
  2005年   1963篇
  2004年   1523篇
  2003年   1299篇
  2002年   1046篇
  2001年   959篇
  2000年   817篇
  1999年   621篇
  1998年   559篇
  1997年   561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510篇
  1994年   461篇
  1993年   355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72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为探索生物炭对盐碱条件下植物根系与土壤特性的影响,以海滨锦葵为材料,在盐碱土壤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生物炭,测定植株根系活力、根系生长、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在盐碱胁迫下,添加生物炭提高了海滨锦葵根系活力,中高浓度生物炭明显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土壤pH值与电导率均降低,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而土壤孔隙度呈现下降趋势。经比较,5.0%和7.5%生物炭对盐碱条件下海滨锦葵根系发育与土壤特性的调控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32.
中心差分格式选用粗网格离散土壤水盐运移方程中的对流项时,数值解容易发生数值振荡.采用一种三阶精度的离散格式———QUICK格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数值振荡这一“伪物理”现象.引用几个数值模型,通过与解析解的比较说明了QUICK格式对提高模拟结果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作用,为分析一维土壤水分垂直运动问题离散格式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3.
宁夏南部山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阳洼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土壤养分整体上表现为草地>农地>梯田>林地>沟道.流域各类型下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α=0.05下,不同土层间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全磷受母质影响,变异系数仅为21.41%,在土壤中以稳定态存在,而流域有效磷的变异系数可达178.56%,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分布较为复杂,易受随机因素影响.草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变异系数为35.24%,29.04%,远高于林地利用类型.pH值与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都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机质和碱解氮、全氮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0.839**,而全磷与有效磷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34.
宁夏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1985年和2005年两次土壤调查结果,发现宁夏引黄灌区20年来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趋于增加,速效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14.18g/kg,年增幅平均为0.4%.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趋于增加,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为0.945g/kg,增幅为0.9%.耕地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变化不大,平均为54.48~65.77 mg/kg.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为34.86 mg/kg,增幅为8.6%.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50.1 mg/kg,平均年降幅为1.8%.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空间变异以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异系数最大,反映出灌区耕地磷肥施用量不均衡.从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的各种因素方面,阐明了其变异趋势的原因,提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开展以增施有机肥为中心沃土工程等培肥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5.
不同密度巨桉林草复合模式初期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株距为1.5 m,行距分别为3、4、5、6、8 m,相应初植密度为2222、1667、1333、1111、833株/hm25种不同密度的巨桉林中,设置3种巨桉林草复合种植模式:巨桉+鸭茅(简称模式Ⅰ)、巨桉+高羊茅(模式Ⅱ)、巨桉+牛鞭草(模式Ⅲ)。对该复合模式土壤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初期结果显示:土壤物理性质(容重、非毛管孔隙度与总孔隙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有机质变化3种模式大体一致,表现为5月>11月>8月,水解氮动态变化则表现为8月>5月>11月,而有效P与速效K均表现为5月>8月>11月;方差分析表明,3种模式间土壤各速效养分变化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由于处于林草复合模式初期,不同密度间变化差异尚不太明显。综合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模式Ⅲ(巨桉+牛鞭草模式)为该地比较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36.
研究岷江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时间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人工林土壤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和真菌(Fungi)三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三类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微生物数量秋季最高,夏季最少。茂县小庙山造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多,土壤肥力较其他林地高;理县薛城马山造林地的微生物总数最少,土壤肥力最低;总的来说,随着林龄的增加,辐射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7.
栉孔扇贝对铜、铅、镉的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当常规理化指标一致时,随着Cu、Pb、Cd质量浓度的升高,栉孔扇贝各组织的蓄积量明显升高;Cu、Cd在扇贝组织中蓄积量是内脏团>鳃>肌肉,Pb在扇贝组织中的蓄积量是鳃>内脏团>肌肉;当Cu、Pb、Cd质量浓度(0.1 mg/L)相同时,其鳃、内脏团、肌肉中重金属蓄积量的上升速率是Cu>Cd>Pb。  相似文献   
238.
四川紫色土地区典型小流域分布式产汇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日益加剧的四川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为定量分析紫色土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程度,选取四川省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为研究区,在蓄满产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紫色土地区小流域分布式产汇流模型。该模型以地块为计算单元,在每个地块上输入参数,然后依据流域产汇流机制计算每个地块的产汇流量,并用递归算法将计算结果推算到流域出口,得到流域径流总量。该模型能评价流域下垫面各因子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每个地块次降雨产汇流过程。在鹤鸣观小流域进行了模型的检验与应用,模拟过程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该研究为四川紫色土地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9.
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养分随径流迁移试验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降雨条件下坡面农用化合物随地表径流迁移既是农业问题,又是水环境问题。利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黄土坡面不同坡度下土壤氮、磷和钾随地表径流迁移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定坡长土槽坡度变化为5°~25°范围内,初始产流时间随坡度增大呈先变小后增大的趋势;产流15 min内,径流量均急剧增加,随后趋于稳定。随着坡度增加,水土流失程度加剧,径流溶质浓度增高,土壤侵蚀对径流溶质浓度的贡献增大。基于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拟合试验数据的结果,表明了幂函数模型更适合模拟黄土坡面非饱和条件下径流溶质浓度变化过程,也可描述径流磷和钾的流失过程,但其初始阶段的拟合不太令人满意。该研究为进一步完善黄土坡面径流养分迁移模拟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0.
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中国新建和将建的煤矿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生态脆弱的晋、陕、蒙区,生态环境压力大。正确预测采煤沉陷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S、GIS为手段进行信息提取和图形叠加,结合类比法和专家咨询法等,研究了山西大同塔山矿采煤沉陷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采煤后88.80%土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陷。2)沉陷后土地年土壤侵蚀总量增加42.32~79.05万t,单位面积年侵蚀量增加了246.01~464.56 t/km2,侵蚀模数为2321.78~4335.64 t/(km2·a),部分地块沉陷后土壤侵蚀强度上升了一个等级。3)地表移动变形产生的裂缝、陷坑、塌方或小滑坡等,使农用地被分割而破碎、地块变小,其中,沉陷后旱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72 m2,有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2.95 m2,灌木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6.71 m2,疏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5.79 m2,中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14.81 m2,低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9.44 m2。局部裂缝密集带,可造成土地毁坏。4)除工交用地和居民点用地外,原地貌沉陷后土地利用率,较原地貌降低10%的比例为14.05%,降低10%~20%(含10%)的比例为85.18%,降低20%(含20%)以上的比例为0.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