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29篇
  免费   3160篇
  国内免费   3768篇
林业   3259篇
农学   2791篇
基础科学   2567篇
  22622篇
综合类   16450篇
农作物   1355篇
水产渔业   143篇
畜牧兽医   1809篇
园艺   588篇
植物保护   3273篇
  2024年   348篇
  2023年   1250篇
  2022年   1696篇
  2021年   1738篇
  2020年   1820篇
  2019年   2057篇
  2018年   1664篇
  2017年   2518篇
  2016年   2925篇
  2015年   2067篇
  2014年   2313篇
  2013年   3291篇
  2012年   4199篇
  2011年   3139篇
  2010年   2452篇
  2009年   2525篇
  2008年   2274篇
  2007年   2552篇
  2006年   2185篇
  2005年   1836篇
  2004年   1416篇
  2003年   1205篇
  2002年   967篇
  2001年   927篇
  2000年   803篇
  1999年   587篇
  1998年   526篇
  1997年   547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482篇
  1994年   468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282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毛乌素沙地的野外观测资料,对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形断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积聚期、消耗期和稳定期;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把土壤剖面划分为土壤水分易变层、利用层和调节层;沿着坡度减小的方向,各地形断面对应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升高,丘间地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该断面上其余各点。  相似文献   
102.
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盆栽条件下,对不同保水剂处理的土壤吸持水特性以及云南拟单性木兰和绒叶含笑苗的水分生理、生长状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增加,苗木在有限水分条件下生存期延长3-91 d,地径、树高、新增叶片分别增加了16.7%-461.2%,22.7%-368.2%,42.9%-372.7%;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土壤容重下降了6.2%-35.1%,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明显增加了3.6%-20.3%和5.9%-22.6%;在有限水分条件下,通过不同保水剂处理能减少水分的胁迫,净光合速率增长8.9%-461.2%,蒸腾速率增长了22.2%-518.7%,气孔导度增长了4.2%-512.5%。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根据作者的观察和测量,对西安市白鹿塬塬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白鹿塬塬区确定土壤侵蚀的主要依据是土层厚度的变化,并非侵蚀面。塬区侵蚀是塬边侵蚀较强,向塬里侵蚀逐渐减弱。塬面上高地侵蚀弱,低地侵蚀强,暂时性线状流水长期汇集而成的冲沟对黄土塬区土壤的侵蚀更加强烈。气候对土壤侵蚀也有影响,冷干和温湿气候均会产生土壤侵蚀,冷干期侵蚀量比温湿期大,前者侵蚀厚度比后者大7倍多。  相似文献   
104.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以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 ,利用 3S技术手段 ,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 1987,1993,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度内 ,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量变化也以这 3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建设用地变化最大。而从年变化速率看 ,1987- 2 0 0 0年 ,以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土地类型的减少最为快速。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方向看 ,以耕地、草地和林地相互之间的转化最为频繁。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稳定性看 ,耕地的稳定性最高 ,其次为草地 ;而最不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土地。利用相关分析所作的土地利用变化动因显示 ,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与经济因素 ,其中以总人口、农业总产值、粮食作物产量总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化肥使用面积和化肥实物量等因子的作用最大 ,而自然因素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05.
新疆盐碱地种植耐盐小麦土壤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干旱区有大量盐碱地 ,很大程度上限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盐碱的利用改良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研究 ,面临巨大的挑战。盐碱地上种植耐盐小麦既有生产效益 ,又有改良土壤盐渍化作用。在传统灌溉管理下 ,当土壤原始盐分 2 .0 %时 ,在壤质土壤上种植耐盐小麦 1— 2年 0— 40cm土层盐分可降到 0 .8%。在粘壤土、壤土土质的土壤中 ,种植耐盐小麦 5年时 ,0— 1 0 0cm土层盐分可降到 0 .5 % ;种植 7年后 ,0— 1 0 0cm土层盐分降到 0 .2 %左右 ,且在以后种植条件下 ,土壤盐分趋于平衡状态 ,变化很小。种植耐盐小麦引起的盐分变化 ,灌溉水为主要作用 ,以至经多年种植 ,土壤表现为脱盐碱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6.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河流流域 ,玛纳斯流域拥有天山北麓最大的绿洲 ,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 ,来分析天山北麓水资源的利用对流域绿洲稳定性的影响。天山北麓自然环境体现为山地 -绿洲 -荒漠复合生态系统。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 ,它是一个人工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它作为发育在干旱气候大背景下的隐域性的自然景观 ,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天山北麓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 ,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较大 ,也是引起天山北麓绿洲演变、分布变化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子。处于不同地貌位置的绿洲 ,由于其水资源特点不同 ,绿洲的稳定性以及绿洲演变规律也有所区别。总的来说 ,绿洲的稳定性由其内部与外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决定 ,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水资源状况及利用是关系到天山北麓绿洲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 ,可保持绿洲面积的稳定性 ,绿洲分布的稳定性 ,以及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 ;水资源利用不当会导致绿洲内部土地发生大面积次生盐渍化 ,绿洲外围则由于生态用水不足加之人为破坏 ,使作为绿洲屏障的过渡带转变成生态断裂带 ,威胁绿洲的稳定性。利用工程技术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解决好灌区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实施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7.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及露地栽培3种不同处理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 境、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 水分利用率,调节土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 别是速效钾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从而 防止玉米早衰,增加穗重,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8.
Five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each of five fields with different crop management histories. Three of the fields were in an arable rotation, the fourth field was temporary grassland, and the final field was under permanent grass. Of the three arable fields, two had been cropped with winter wheat in three of the preceding 6 years, and the third had last been cropped with winter wheat once only, 6 years previously. With one exception, the winter wheat had been sprayed with the herbicide isoproturon. The rate of isoproturon degradation in laboratory incubations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previous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five soils from the field that had been treated most regularly with isoproturon in recent years, <2.5% of the initial dose remained after 14 days, indicating considerable enhancement of degradation. In the soils from the field with two applications of the herbicide in the past 6 years, residues after 27 days varied from 5% to 37% of the amount applied. In soils from the other three sites, residue levels were less variable, and were inversely related to microbial biomass. In studies with selected soils from the field that had received three applications of isoproturon in the previous 6 years, kinetics of degradation were not first‐order but were indicative of microbial adaptation, and the average time to 50% loss of the herbicide (DT50) was 7.5 days. In selected soils from the field that had received just one application of isoproturon, degradation followed first‐order kinetics, indicative of cometabolism. Pre‐incubation of isoproturon in soil from the five fields led to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degradation only in the samples from the two fields that had a recent history of isoproturo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09.
在江河源区披碱草Elymus natans 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人工草地上研究了牦牛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壤层含水量均呈降低趋势,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呈增大趋势.相关分析表明, 放牧强度与不同土壤层含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 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且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均具有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10.
华北农牧交错带退化草地土壤种子库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华北农牧交错带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数量和物种组成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带草地在刈割和放牧等干扰下,发生逆行演替,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类及种子数量呈递减的趋势,轻度退化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最高,有23种植物,种子数量最多,有4 303粒,禾本科所占比例较大,为32.3%;而极度退化草地物种组成最低,有14种植物,种子数量仅有1 156粒,禾本科只占8.4%.草地逆行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种子库在物种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别,中度退化阶段差别最大,有18种植物未在种子库中出现,极度退化阶段差别最小,有2种未在种子库中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