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17篇
  100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缓释复合肥料对酸性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缓释复合肥料(SRF)对酸性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影响。两次测定(35d和45d)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中,SRF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为最高,其中SMBC达到显著;SRF处理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复合肥(CCF)处理(分别提高25.8%和38.6%),真菌数量低于包膜缓释肥(CRF)处理,高于CCF处理;与施用普通复合肥(CCF)处理相比,SRF能够显著提高白菜产量(分别提高16.4%和13.9%),而与包膜肥料CRF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缓控释肥料减氮处理对双季稻田氮流失及水稻吸收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处理(Urea,纯N用量早稻150kg/hm2,晚稻180kg/hm)2相比,减氮30%的膜包衣尿素处理和减氮30%硫包衣尿素处理NH4+-N的径流损失量分别降低了34.1%(P<0.05)、26.6%(P<0.05),比未减氮复混肥处理减少50.2%(P<0.01)、44.6%(P<0.01);减氮30%膜包衣尿素处理的水溶性非无机氮(包括颗粒吸附态及有机态氮)和总氮径流损失较尿素处理减少29.0%(P>0.05)和26.3%(P>0.05);减N30%的膜包衣尿素处理植株氮的吸收量最高,分别比未减氮复混肥和尿素处理提高了9.3%(P<0.05)和5.5%(P>0.05);不同缓控释肥减氮处理对双季稻的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其氮肥农学效率早稻提高12.4%~35.8%,晚稻27.4%~56.6%;氮肥偏生产力早稻提高18.4%~39.14%,晚稻25.7%~46.5%;双季稻氮肥利用率以减N30%的膜包衣尿素处理最高,与不减氮的常规尿素处理相比,早、晚稻最高可提高23.5%和21.1%。  相似文献   
103.
为从生物降解角度研究高分子脲醛缓释肥料,以含氮、磷、钾的高分子脲醛缓释肥料(PSRF)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设计筛选培养基,从连续施用PSRF 2年的土壤中分离和筛选高分子脲醛肥料降解菌,并利用形态学、ITS基因序列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筛选的菌种进行鉴定;同时,应用SEM、激光粒度分布、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和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对100℃超声处理后的抗热解不溶性大分子PSRF(rPSRF)的降解效果。结果如下:筛选得到1株高分子脲醛肥料降解菌,经形态学和ITS鉴定为产红青霉菌Penicillium rubens,保藏号CGMCC23229(P.rubens 23229);SEM与激光粒度分布结果表明,与rPSRF共培养期间,P.rubens 23229可以在rPSRF肥料中附着生长并将其从致密大块颗粒结构降解为小块以及更小的碎屑;降解过程中溶液磷含量从0μg/mL增加到21.52μg/mL,甲醛含量从0μg/mL增加到0.213mg/mL,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此外,P.rubens 23229在含诱导物PSRF的筛选培养基中培养后,其除菌发酵液可降解rPSRF,说明P.rubens 2...  相似文献   
104.
缓释肥减量施用对春优927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过度施用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开展了缓释肥减量施用试验,调查了春优527在不同减量施肥条件下的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在农户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施用缓释肥减少10%~25%养分的情况下,水稻产量未受影响,10%减量处理的经济效益还稍高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在水稻生产中施用缓释肥料具有节本增效、降低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炭基复混肥氮钾缓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生物质炭及其用量对肥料养分的缓释效果,利用实验室圆盘造粒机制备了生物质炭用量为10%、20%、30%的炭基复混肥,采用土柱模拟淋溶法研究了炭基复混肥在土壤中氮、钾淋出率。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能够减少肥料氮、钾淋出量,且随着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炭基复混肥氮、钾素累积淋出率逐渐减小。当第10次淋溶时,生物质炭用量为10%、20%、30%炭基复混肥的氮素累积淋出率分别较不添加处理减少了6.03%、12.49%、33.72%,钾素累积淋出率较不添加处理分别减少了5.15%、5.29%、13.58%,且添加30%生物质炭处理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用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方程对各处理养分释放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可用于表征氮、钾素累积淋出率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采用U15*(158)均匀设计的变形U15*(58)进行苗木培育试验,研究了解基质、缓释肥、GA3和IAA因素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积累和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龄165 d时,苗木的平均生物量和含水率分别为0.100 2~0.196 3 g/株、69.8%~76.3%,不同处理组合间此2指标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CK的生物量和含水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合或为最小的;缓释肥种类是影响此2指标的主导因子,且生物量最高和含水率较高的处理组合所追施的缓释肥均为奥绿颗粒缓释肥5#;影响针叶、茎和根生物量以及含水率的主导因子不完全相同,缓释肥和GA3分别是影响针叶及根生物量积累和提高含水率的主导因子,基质和缓释肥则是影响茎生物量和含水率的主导因子;综合最优处理组合为0.15 g/L的IAA浸种后播种于V(森林土)∶V(腐殖土)=3∶1的混合基质中,并施1.0 g/容器(2株/容器)缓释肥5#,即生产中可采用此处理组合的方式进行壮苗培育。苗木全株生物量和含水率与因素水平间呈现Y=0.160+0.003x1+0.007x2−0.008x3−0.004x4Y=72.742+0.158x1+0.135x2+0.331x3−0.705x4的线性关系。针叶、茎、根的生物量与含水率分别占全株的69.2%、19.4%和11.4%与74.6%、19.4%和6.0%。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对根系生长发育的响应较生长量敏感,苗木生物量积累对肥料种类具有选择性,肥效相对较长而缓慢释放的缓释肥有利于其生物量积累和提高器官含水率。  相似文献   
107.
108.
为探究不同类型缓/控释硫铵肥料对土壤团聚体碳、氮贡献率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于2020年开始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5个处理:常规尿素(AU),普通硫酸铵(AS),缓/控释硫酸铵Ⅰ型(ASN、硫酸铵+硝化抑制剂),缓/控释硫酸铵Ⅱ型(ASG、油脂包膜硫酸铵),缓/控释硫酸铵Ⅲ型(ASD、油脂-腐植酸包膜硫酸铵)。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粒径分级,分析土壤粒径组成、稳定性状况、各粒径团聚体及粉黏粒有机碳、全氮含量,并测定玉米产量。结果表明:1)ASG处理>0.250~2.000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最高,比AU处理提高68.00%,且>0.250 mm粒径团聚体ASG处理占比最高,AU处理占比最低;2)ASG处理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0.250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R0.25)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AU、AS处理,ASG处理的MWD、GMD和R0.25分别升高36.18%、7.62%,70.35%、26.54%和50.74%、13.37%;3)ASG、ASD处理<0.053 m...  相似文献   
109.
为及时掌握土壤有机碳组分库的时空变化,本研究基于历史采样信息开展新一轮土壤样品采集,进行100 d土壤呼吸培养实验,借助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获得土壤活性碳库大小(Ca)、缓效性碳库大小(Cs)和惰性碳库大小(Cr),以揭示2009—2019年江西省东乡地区表层水稻土CaCsCr的时空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9—2019年研究区表层水稻土平均总有机碳(TOC)、CaCs减少,而平均Cr增加;TOC、CaCs和Cr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04、-0.02、-0.07 g·kg-1·a-1和0.05 g·kg-1·a-1P>0.05)。土壤属性对2019年东乡地区表层水稻土TOC、CaCr的空间变异影响较小,而土壤全氮(TN)对TOC、CsCr的变异均有较大贡献,在制定水稻土固碳措施时,应关注土壤N含量的协同变异。此外,近10年来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变化幅度较大,而西南和东南地区变化幅度较小,因此,未来红壤区水稻土固碳应重视各有机碳组分的时空分异。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明缓释肥施肥量对夏玉米氮积累利用和子粒产量的影响,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不同种植密度水平(6.75×104株/hm2、8.25×104株/hm2)下,以当地传统施肥量(750 kg/hm2)为对照,增加缓释肥施肥量(975 kg/hm2)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施肥量对夏玉米各器官及全株氮含量、氮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增加缓/控释肥施肥量明显降低了玉米空秆率(其均值较对照施肥量降低了20.0%),尤其是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同密度低肥量处理降低了27.0%,单穗重也增加12.4%。缓/控释肥施肥量对产量影响虽然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高密度下增施缓/控释肥处理比对照产量增加15.0%,比同密度低肥量处理增加19.4%,经济效益也比对照增加12.3%。因此,在高密度种植(8.25×104株/hm2)下适量增加缓释肥(975 kg/hm2)更有利于挖掘夏玉米增产潜力,实现夏玉米节本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