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篇
  20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本研究通过足部注射的方式将金纳米三角片导入五龄家蚕幼虫的体内,通过研究家蚕的生长状况以及蚕丝性质的变化,对金纳米三角片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金纳米三角片的摄入大幅度降低了家蚕的成活率,存活下来的家蚕的平均体重、体长相比起空白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外貌无显著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FTIR)结果表明,与空白组蚕丝相比,摄入金纳米三角片的实验组的蚕丝的晶体或二级结构并未遭到破坏。该研究为金纳米三角片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2.
"名"思想是解读黄老道家政治哲学一条重要线索,《黄帝四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黄帝四经》称统治者为"执道者","执道者"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审名察形,确定对象究竟处于"正名"还是"倚名"。"执道者"在审察事情名形时要保持"无名"、"无形"的姿态,目的是为了保障君主在政治上的垄断权。  相似文献   
23.
白绢病病区土表喷施加量的300倍波尔多液处理后,发病率(75%)和病情(部分腐烂)都明显低于一般处理的发病率(100%)和病情(全部腐烂,长满菌丝,产生菌核)。土表施用菌核净、土菌消、波尔多液、波尔多液+苯莱特的试验表明,4种农药对防治白绢病,抑制基腐、蔓腐都有明显效果。其中土菌消效果最好,其次为菌核净;波尔多液和波尔多液+苯莱特效果相近,较差。  相似文献   
24.
节肢动物由于生理及生存需要可分泌丝蛋白,并由所分泌的丝蛋白溶液纺制成具有优良机械性能与生物相容性能的丝纤维。根据仿生学原理,材料科学领域研制出多种基于丝蛋白的生物材料,与天然丝类似,这些生物材料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基于丝蛋白的生物材料研究进展,以桑蚕丝及蜘蛛丝为例,重点分析了天然丝蛋白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阐述了基于丝蛋白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近年来相关材料制备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
针对现有的牧草揉丝机效率低、揉丝质量差、对高含水率牧草不适用等问题,以苜蓿为加工对象设计了一种铡切揉碎协同式牧草揉丝机。对铡切和揉碎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了揉丝机的总体结构和关键部件结构参数。以生产率、丝化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以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含水率为试验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将含水率为65%的苜蓿作为加工对象,进行了以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为试验因素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试验因素的取值范围,探究了揉丝机对不同含水率苜蓿的揉丝效果。通过Design-Expert 12.0软件对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响应曲面分析、回归分析及目标优化,得到了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以生产率和丝化率同时最大化为目标,对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进行多目标寻优求解,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电机输出转速443.77 r/min、筛孔直径14 mm、喂入量1.27 kg/s,揉丝验证试验表明,生产率为5 065.98 kg/h、丝化率为94.87%;该装置揉丝效率高、质量好,而且能够揉丝高含水率牧草,满足牧草揉丝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6.
聚乳酸(PLA)和丝蛋白粉分别作为选择性碳、氮源可以有效提高稀有放线菌的分离效率,同时海洋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活性稀有放线菌,是发现新药的有效途径。为了筛选并鉴定海洋环境中产生活性物质的稀有放线菌,以聚乳酸和丝蛋白粉分别作为选择性碳、氮源,配制6种分离培养基,用平板稀释法分离放线菌;并用滤纸片法和MTT法对供测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分离出96株稀有放线菌,分属于11个属;其中,80株菌对7种靶标菌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78株菌对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另外,比较了6种培养基对稀有放线菌的分离效果。从分离结果来看,最理想的是聚乳酸培养基。  相似文献   
27.
以玉米须为原料,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水提醇沉法提取玉米须多糖的工艺条件,并就玉米须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9(g/m L),乙醇浓度75%。该工艺条件下,玉米须多糖平均提取率为4.47%。玉米须多糖浓度为5 mg/m L时,对·OH和O_2~-·的清除率分别为82.31%和77.56%,说明玉米须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8.
家蚕空泡型ATP酶(V-ATPase)基因的基本信息及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家蚕(Bombyx mori)中的空泡型ATP酶(vacuolar-type ATPase, V-ATP酶)A、B亚基的编码基因,并调查其在家蚕幼虫5龄第3天不同组织和上蔟时期丝腺不同区段的表达特征。【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家蚕的V-ATP酶A、B亚基的编码基因并在线预测V-ATP酶两个亚基所具有的结构域,采用软件将其分别与其他物种中V-ATP酶A、B亚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和进化树的构建,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家蚕V-ATP酶A、B亚基的编码基因在5龄第3天家蚕各组织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利用向家蚕幼虫上蔟时期的气孔注射pH值指示剂溴酚蓝,对丝腺进行染色,通过颜色变化对丝腺不同区段的pH值进行调查。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家蚕上蔟时期丝腺不同区段V-ATP酶A、B亚基编码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家蚕V-ATP酶A、B亚基的编码基因BGIBMGA008295(GenBank登录号NM_001098359.1)和BGIBMGA002241(GenBank登录号NM_001098358.1)。结构域预测发现这两个亚基均具有3个非常保守的结构域,分别为位于N端的β筒结构域、序列中部的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将这两个基因编码的V-ATP酶A、B亚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V-ATP酶A、B亚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的构建,同源比对结果发现不同物种中V-ATP酶A、B亚基的氨基酸相似度为90%,保守结构域间相似度高达95%以上,说明不同物种间V-ATP酶A、B亚基高度保守。进化树显示家蚕V-ATP酶A、B亚基与同属于鳞翅目的其他昆虫的V-ATP酶A、B亚基亲缘关系较近。5龄第3天家蚕各组织中V-ATP酶A、B亚基编码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主要在中肠、脂肪体、生殖腺和丝腺中表达。使用溴酚蓝染色的方法分析上蔟期丝腺不同区段的pH情况,结果显示家蚕后部丝腺、中部丝腺后区和中区为中性或碱性环境,中部丝腺前区pH急剧下降到酸性环境,前部丝腺也为酸性环境。进一步对V-ATP酶A、B亚基编码基因在上蔟期丝腺不同区段进行表达情况分析,发现V-ATP酶A、B亚基基因在前部丝腺和中部丝腺前区高量表达,推测V-ATP酶可能与这两个区域低pH环境的产生和维持相关。【结论】明确了V-ATP酶在家蚕各组织的表达情况,V-ATP酶可能与中部丝腺前区和前部丝腺腺腔的酸化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V-ATP酶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针对普通干丝绵机台时产量低 ,锡林针滚两端被丝绵“抱轴” ,绵坯中未开松绵球较多等缺点 ,用提高锡林针滚和进料齿轮轴转速及设置手刹装置、机腔内设置导轨和毛刷等方法 ,进行了改进设计。这种新型干丝绵机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丝绵机锡林针滚线速度 2 3 4m/s,进料齿轮轴线速度 0 0 16 8m/s,单台生产率 7~ 7 5kg/h ,是国内同类机型台时产量的 2 2 6~ 2 34倍 ;锡林针滚在半圆形空间轨道中抓取精干绵 ,锡林针滚两端光轴微量缠绵 ;合理的芯皮等混合流导向腔体 ,使吸附在绵坯中未开松绵球≤ 10个 /m2 ;设有手刹装置 ,使大线速度的锡林针滚在2~ 3s内止动 ,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30.
固化茧丝的丝胶稳定性及染色性直接关系丝胶固着丝绸产品的市场开发前景。通过测定丝胶溶失率、耐洗涤性能和上染率及红外光谱,研究了固化茧丝的丝胶稳定性及适用的染料和部分染色工艺条件。检测结果表明固化茧丝的丝胶溶失率比普通茧丝低,丝胶性能稳定,90℃条件下固化茧丝的丝胶溶失率只有1.6%;红外光谱显示固化茧丝的分子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对固化茧丝的上染试验显示酸性染料的上染率高于活性染料,但其染色均匀性不及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对固化茧丝的最高上染率分别为67.9%、68.5%;适宜固化茧丝纤维上染的温度为70℃,用酸性染料上染固化茧丝不宜采用强酸性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