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57篇
  免费   771篇
  国内免费   1604篇
林业   1762篇
农学   1698篇
基础科学   1770篇
  2497篇
综合类   8585篇
农作物   687篇
水产渔业   385篇
畜牧兽医   1524篇
园艺   380篇
植物保护   644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524篇
  2019年   662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701篇
  2016年   909篇
  2015年   792篇
  2014年   1000篇
  2013年   1062篇
  2012年   1466篇
  2011年   1365篇
  2010年   1084篇
  2009年   1037篇
  2008年   969篇
  2007年   974篇
  2006年   899篇
  2005年   693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天然色素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起到防癌、抗癌的功效。对番茄红素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及提纯方法(皂化法、重结晶法、柱层析法)进行了综述,并对番茄红素提取提纯方法的研究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72.
毛乌素沙地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理化性质是评估林下土壤肥力重要指标;土壤肥力差异影响植被分布、演替轨迹等;探究土壤肥力质量,以期为鄂尔多斯地区毛乌素沙地人工造林树种选择、科学经营森林等提供参考。以鄂尔多斯地区毛乌素沙地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沙地柏(Sabina vulgaris)、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沙柳(Salix linearistipularis)5种典型林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指标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因子,基于隶属度函数法对数据标准化,确定各项指标隶属度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隶属度值及权重值,应用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林型下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法得出结论辅助验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H变化范围为7.31~10.46,均值为8.35。2)7项因子对不同研究区综合土壤肥力贡献率依次为全钾(0.177)>速效磷(0.148)>铵态氮(0.138)>速效钾(0.134)>有机质(0.127)>全磷(0.099)>全氮(0.057)。3)不同林型下土壤应用综合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确定土壤综合肥力质量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杨柴林>藏锦鸡儿林>沙地柏林>柠条锦鸡儿林>沙柳林。研究区土壤整体属于碱性土壤;土壤中全钾含量较高,对林地土壤肥力贡献率最高;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较低,是林地土壤肥力主要限制因子;杨柴林林下土壤肥力较高,相较其它林分立地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973.
高氯酸盐是一种持久的化学污染物,近年来在出口茶叶中被频繁检测出来,逐渐成为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因素之一。检测茶叶中的高氯酸盐对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茶叶中高氯酸盐残留检测的背景及现状,总结了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检测方法,为高氯酸盐的研究以及茶叶中高氯酸盐标准检测方法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4.
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而生成新的植株。文章总结了嫁接在保持品种优良形状、丰产和提高抗逆性等方面的优势,介绍了常见的三种嫁接方法(T型芽接、木质芽接、插皮舌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合适嫁接材料、注意嫁接时间、选择合适的嫁接方法、选取合适的生长点等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75.
采用两个株型存在明显差异的棉花品种鲁棉研37号和德棉16号,设置三种不同整枝方式(不整枝、简化整枝、精细整枝),研究了不同整枝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条件下,鲁棉研37号株高显著高于德棉16号,整枝方式对株高和果枝数影响不显著;鲁棉研37号简化整枝处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最高,且籽棉产量显著高于精细整枝处理,德棉16号在不整枝处理下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最高,与精细整枝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简化整枝处理;不同整枝方式对两个品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整齐度指数存在一定影响,但纤维指标均能达标。由此可见,在该密度条件下,株型紧凑型品种鲁棉研37号更适合简化整枝处理,松散型品种德棉16号更适合不整枝处理。  相似文献   
976.
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营养诊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的营养诊断时间及荔枝正常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最适范围,以海南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妃子笑荔枝种植园为试验地,对海南中西部地区妃子笑荔枝叶片9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运用标准值法对妃子笑荔枝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叶片元素含量在不同的生育期差别较大,初步确定盛花期为海南妃子笑荔枝营养诊断的最佳时期;妃子笑叶片盛花期适宜的元素含量范围为N 16.0~19.0 g/kg、P 0.9~1.2 g/kg、K 7.0~10.0 g/kg、Ca 5.0~11.0 g/kg、Mg 1.5~3.0 g/kg、Fe 60.0~140.0 mg/kg、Cu4.0~9.00 mg/kg、Zn 15.0~64.00 mg/kg、B 3.00~18.00 mg/kg;各元素含量适宜比例为N∶P∶K∶Ca∶Mg=1.00∶0.06∶0.51∶0.46∶0.13;Fe∶Cu∶Zn∶B=1.00∶0.07∶0.40∶0.11。  相似文献   
977.
根据“排水法”的原理,设计一种简易体积测量器,在装满已知密度溶液的容器中加入玉米子粒,称取排出液体的质量,可换算成子粒体积。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方便,效率高。结果表明,用测量器测得的钢珠体积与钢珠真实体积之间相对误差较小,能够满足测量所需要的准确度,测量器测量的钢珠体积和其真实体积的相关系数达到0.999 1。利用24份体积有差异的玉米杂交种子粒各30粒进一步验证,简易体积测量器和量筒分别测得的每份玉米子粒体积接近,相对误差较小,相关系数达到0.998 1。新设计的子粒体积测量方法,不仅用于玉米子粒体积的测量,也可用于其他作物子粒体积的测量。  相似文献   
978.
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下,国内粮食支持保护政策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自2015年国家开启新一轮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以来,政策连续调整对我国稻谷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聚焦新发展阶段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的背景,基于2004—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合成控制法,分析新一轮政策调整对稻谷播种面积、单产及产量影响的作用机理与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政策调整对稻谷播种面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政策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稻谷产量波动产生一定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最低收购价格不再连续上调的压力下,稻谷播种面积出现明显调减,产量增加主要依赖于单产提升。因此,需关注本轮政策调整的影响及风险,在保持国内最低收购价政策基本框架稳定的前提下,坚持循序渐进主原则和市场调节主方向,进一步推动政策改革深化,同时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加强生物育种和科技创新,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相似文献   
979.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sis virus,EoNPV)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为进一步明确该病毒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采用叶盘法对3龄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进行了EoNPV的毒力测定。研究显示,EoNPV对灰茶尺蠖的半致死剂量LD50(median lethal dose)为茶尺蠖的28.9倍,EoNPV对灰茶尺蠖的致死中时间LT50(median lethal time)大于茶尺蠖。结果表明,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毒力存在差异,EoNPV对茶尺蠖具有更高的致病力,研究结果对EoNPV田间防治茶尺蠖两近缘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0.
基于图像的水稻病害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贝叶斯判别法对水稻3种常见病害进行识别研究。首先,利用颜色特征与病斑外轮廓分割病斑,提取病斑形态、颜色、纹理特征共63个参数;然后,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4个不同参数集合筛选最有效识别参数;最后,利用贝叶斯判别法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逐步判别法最多可使参数减少到原来的35.2%,识别准确率最高为97.2%。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农作物病害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