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1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998篇
林业   499篇
农学   593篇
基础科学   1064篇
  598篇
综合类   3666篇
农作物   278篇
水产渔业   1222篇
畜牧兽医   5730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191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674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913篇
  2018年   460篇
  2017年   737篇
  2016年   781篇
  2015年   617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724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901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655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目的】比较研究夏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群体冠层特性、穗位叶叶绿体结构及光合性能的差异,阐明栽培模式对上述指标的调控效应,为进一步构建高效冠层结构的夏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山东泰安进行,以登海605为供试品种,以当地农户栽培管理模式(FP)为对照,通过综合优化种植密度、肥料运筹和种植方式等设置超高产栽培模式(SH)、高产高效栽培模式(HH)2种优化管理模式,比较3种栽培管理模式夏玉米冠层结构、穗位叶叶绿体结构及净光合速率的差异。【结果】与FP模式相比,SH、HH模式群体上层叶片茎叶夹角小、叶向值大,中、下层叶片发育较好,叶面积指数高及高值持续期长,中部叶层光能截获率显著提高21.64%和12.63%,形成了适宜的群体冠层结构。SH、HH模式的叶绿体结构发育良好,而FP发育相对较差。SH和HH模式下穗位叶叶绿体中类囊体发育良好且数目较多,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排列整齐、清晰,细胞内膜结构完整;FP的叶绿体中类囊体发育相对较差,发育不完全的类囊体占比较大,基质片层模糊且排列不整齐。吐丝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表现为SH>HH>FP,干物质积累量及产...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日粮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96头体况良好、健康的泌乳早期荷斯坦牛,泌乳天数为(65±15)天.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年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将96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头.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过...  相似文献   
83.
试验旨在研究噬菌体对母猪生产性能、免疫指标和粪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96头健康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头猪。空白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100、300、500 g/t的沙门氏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和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组成的复合制剂,试验周期为35 d。结果显示:试验组2和试验组3相比空白对照组的窝产活仔数、断奶活仔数、平均奶均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1相比空白对照组的断奶活仔数、平均奶均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在分娩当日,相比空白对照组,试验组3的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2和试验组3的免疫球蛋白M (IgM)和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断奶当日,相比空白对照组,3种剂量组的IgA、IgM和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2和试验组3的乳酸菌含量显著增加(P<0.05)。3种剂量组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表明,添加复合噬菌体制剂能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日粮中添加300 g/t复合噬菌体制剂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84.
薛瑞婷  李栋 《饲料研究》2021,44(4):11-14
试验评估不同水平柑橘渣对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及乳成分的影响.将32头泌乳性能一致的奶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粗脂肪水平为3%的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粗脂肪水平为5.5%的日粮同时添加0 (T1)、5%(T2)和10% (T3)柑橘渣.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的粗脂肪摄入量、干...  相似文献   
85.
试验研究不同净能水平日粮对育肥猪生长、背膘及眼肌面积的影响.选择420头(38.5±0.5) kg丹系三元育肥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公、母各半.试验A、B、C、D、E组饲粮净能水平分别为9.84、10.05、10.26、10.46和10.67MJ/kg,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97 d.结果 ...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效率、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枯草芽孢杆菌有氧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配置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为0%(FM组)、10%(FSM10组)、15%(FSM20组)、20%(FSM30组)、25%(FSM40组),分别替代0%、10%、20%、30%、40%的鱼粉。初始体质量(19.83±0.33)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每天饲喂2次(7:00和17:00),养殖75 d。结果显示:各组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SM20和FSM30组的均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各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性差异,FSM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FM组,FSM40组的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各组全鱼粗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在FSM20组出现最大值;FSM组的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FM组;各组之间的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FSM30和FSM40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低于15%(FSM20组)替代,FSM组与FM组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7.
图书馆在对馆员日常管理中,由于对其品德、业绩、能力等综合指数缺乏比较精确的量化评价,往往使部分馆员认为年度考核不公、流于形式或失真,常常在工作中引发消极情绪。分析馆员考核结果失真的原因,研究失真的对策,应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将图书馆试行一年来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加以总结,以期对日后推动科学化管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8.
针对精密排种器性能指标统计分析中存在统计计算工作量大,且为重复性工作,人工计算耗时多,又难以保证计算准确性和结果可靠性的现实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Visual C 能实现与Excel进行数据链接的精密排种器性能指标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得出该系统界面友好,与Excel数据链接方便,具有自动导入试验数据、保存和查找计算结果及比较分析试验结果的功能。此软件可大大地提高计算效率,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
为了提高间作模式下小麦联合收获机清选性能,研究旋风分离筒内流场和颗粒的运动状态,探索分离筒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运用离散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耦合的方法分析了气流与颗粒的相互作用,以喂入速度、吸杂压强、筒体高度、下椎体角度为试验因素对清选过程进行了仿真正交试验,对最佳清选参数组合完成了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气流在分离筒内形成内、外旋涡,内漩涡的运动使短茎秆进入吸杂管道,籽粒在外旋涡的作用下滑落到集粮盘;仿真试验的最佳参数组合为喂入速度12 m·s-1吸杂压强-1 800 Pa、筒体高度350 mm、下椎体的角度65°,得到的清洁率和损失率分别为92.18%和1.99%,与田间试验的误差分别为2.947%和7.428%。  相似文献   
90.
为评价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 (有效成分质量分数:12.8%吡唑醚菌酯,25.2%啶酰菌胺) 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安全性,于2015年和2016年在中国北京及山东分别进行了该药剂在草莓及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建立了同时测定草莓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 (PSA) 净化,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HPLC-MS/MS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草莓和土壤中添加0.015~3.0 mg/kg吡唑醚菌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07%和94%~106%,相对标准偏差 (RSD) 分别为1.8%~3.9%和2.2%~4.1%,定量限 (LOQ) 为0.015 mg/kg;添加0.03~6.0 mg/kg啶酰菌胺,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101%和92%~97%,RSD为4.6%~13%和2.9%~14%,LOQ为0.03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草莓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8~6.0 d和5.1~11 d,在土壤中为3.4~10.0和3.4~6.0 d。采用38% 唑醚·啶酰菌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228和342 g/hm2于草莓幼果期施药,最多施药 4 次,采样时间距离最后一次施药的间隔时间为3、5、7 d。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最大残留量为 0.13 mg/kg,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0.5 mg/kg);啶酰菌胺在草莓中的最大残留量为 0.78 mg/kg,低于中国的 MRL值 (3.0 mg/kg)。建议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在草莓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 d,试验结果为农药在草莓中的安全使用和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