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54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7篇
  33篇
综合类   163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遮阴处理对紫甘薯块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紫甘薯块根品质对不同遮阴程度的响应。【方法】以济薯18和Ayamuraski为材料,分别于块根膨大高峰期(栽后50—100 d),用不同透光度的黑色遮阳网设置遮光40%和遮光70%处理,对照(CK)为自然光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块根干物质含量,总淀粉、直链及支链淀粉含量,淀粉积累速率,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全粉黏度仪参数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遮阴处理下,紫甘薯块根中的干物质、总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比对照显著降低;遮阴处理不仅显著增加了济薯18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值,而且显著降低了济薯18全粉的高峰黏度、衰减值、回生值和峰值时间,遮阴下Ayamuraski块根的淀粉品质与济薯18相反;遮阴处理还显著提高了两个品种块根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随遮阴程度加大而增高;同时,紫甘薯的花青素含量和积累速率显著降低,济薯18的花青素积累对遮阴的反应比Ayamuraski更敏感。【结论】遮阴处理使紫甘薯的块根干物质、总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花青素含量及不同膨大阶段的花青素积累量明显降低,同时遮阴处理下紫甘薯块根淀粉品质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82.
遮光对郁金香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遮光条件下,观察供试郁金香5个品种的生长特性,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对郁金香不同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夜皇后和牛津两个品种耐荫性强,适当遮光后使花期延迟,且植株生长正常.两个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随遮光增加而减少,且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遮光率大于50%时,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3.
遮光下外源水杨酸对韭菜硝酸盐还原同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光强下外源水杨酸(SA)对韭菜叶片硝酸盐(NO3-)累积、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光系统II电子传递速率(ETR)及主要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的调控效应,以期明确遮光水平下SA对硝酸盐还原同化的影响。【方法】以韭菜品种‘新世纪雪韭’为供试材料,在前期试验工作基础上,采用显著降低韭菜硝酸盐累积的3.0 mmol•L-1 SA对韭菜叶面进行喷施处理,设自然光(900-1 050 μmol•m-2•s-1)和遮光(40%自然光)2种光照强度,分析SA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NO3-还原同化的影响。【结果】SA处理缓解了遮光水平下韭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的降低,显著降低了硝酸盐的累积,其中,与弱光对照相比,SA处理下GOT活性和GPT增幅较明显,分别为23.7%和12.3%;SA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弱光下叶片的全氮含量和干物率,但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间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增幅不大;另外,SA处理增加了弱光下韭菜叶片多数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效果最为显著的为色氨酸和丝氨酸,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9.8%和50.6%;并且提高了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降低了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比值A/P。【结论】弱光降低了韭菜氮素同化能力和物质生产能力,而SA处理促进了弱光下韭菜叶片氮代谢中硝酸盐的还原和铵的同化,同时调动转氨作用的积极协同配合,促进了硝态氮转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这可能是遮光下SA降低韭菜硝酸盐累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咖啡立体栽培及优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栽培可以为咖啡生长提供适宜的荫蔽条件。综述目前咖啡生产中的立体栽培模式,并从减少种间竞争等方面对优化模式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辐射减弱和O3胁迫对作物的影响,利用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TC)和遮荫网,开展了辐射减弱和O3胁迫的大田试验研究.实验设置4种处理:CK为野外大田组,T1为40%遮荫,T2为100 nL/LO3,T3为遮荫40%和100 nL/LO3的复合组.结果表明:T1和T3组冬小麦的生育期延长且推迟,T3组株高无明显变化;T2组株高降低,生育期缩短;单株干物质重均降低,T3降幅最大;各组灌浆速率均降低,T3组降幅最大;T1和T3产量、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和穗重显著降低,T2组穗数无明显改变.由此可见,复合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接近40%遮荫;粒重降低主要是因为灌浆速率的降低,灌浆时间的影响较小;产量的降低主要是千粒重、穗数、穗重的降低,降幅最大,但小于两因子单独累加.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匍枝萎陵菜进行遮荫处理,对其植株生长、叶片解剖结构、色素含量、生理指标以及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以探讨其耐荫能力。结果表明:全光照和一、二层遮阳网遮荫处理(透光率分别为40.7%、17.1%)的叶片厚度和叶柄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三层遮荫处理(透光率为5.35%),根冠比极显著低于三层遮荫处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变化及差异显著性与叶片厚度相同,但各处理的栅/海厚度比值相互间差异不显著;随遮荫程度的增强,气孔密度和MDA含量极显著下降,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先降后升趋势,SOD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则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叶绿素和类胡萝b素含量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综合各测试指标及田问观察认为,匍枝萎陵菜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全光照及一、二层遮荫(即透光率不低于17%,光照强度不低于10.7×10。Lux)的光照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87.
水稻耐光氧化和耐阴特性的鉴定及其生理基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稻耐光氧化和耐阴特性的鉴定及其生理基础焦德茂,高亮之,金之庆,季本华,严建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南通226007)关键词:光氧化;耐阴;光合特性IdentificationandPhysiologicalBasi...  相似文献   
88.
对水稻龙粳31抽穗后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荫处理与未遮荫处理(CK)在产量及其构成、功能叶片的SPAD值和灌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龙粳31抽穗后进行遮荫,主要影响千粒重和结实率两个产量因素,产量降低达到极显著水平;胁迫功能叶片SPAD值升高;遮光处理的强、弱势粒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R_(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R_(mean)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9.
遮荫对几种暖地型草坪草成坪速度及其景观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对5种常见暖地型草坪草在不同遮荫条件的成坪速度及其景观效果进行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天堂328、狗牙根、结缕草均随遮荫程度的加大,成坪速度显著减慢或不能成坪,假俭草、马尼拉在遮荫度37%、58%条件下,成坪速度超过对照水平或相当,因此认为,在遮荫地或林下种植草坪时,供试草种中应首选假俭草,其次为马尼拉,另外3个草种不宜作为耐荫草种利用;遮荫提高了各草坪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色景观效果;遮荫处理不同程度增加了草坪植株的高度、叶片长度、宽度、面积,但降低了叶片的厚度。  相似文献   
90.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L.) has an indeterminate growth nature, and the plant canopy with an improved light environment during critical growth stages may increase biomass (BM) production and improve crop yield. This study examined (i) the effects of shading, light enrichment and defoliation applied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on BM and seed yield of chickpea in northern latitudes; and (ii)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ultivars with fern‐ vs. unfoliate‐leaf type in responding to the altered canopy light environments.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t Saskatoon and Swift Current, Saskatchewan in 2004 and 2005. Different light environments were created by 50 % defoliation at vegetative growth and at first flower, 50 % shading from vegetative growth to first flower, and two light enrichment treatments initiated at the first flower and pod formation stages. The 50 % shade treatment prior to flower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harvest index (HI) and seed yield. Light enrichments increased seed yield only one of three location‐years (the fourth site excluded because of disease damage). Defoliation at vegetative growth or first flower had a marginal effect on seed yield, largely as a result of the regrowth of vegetative tissues compensating for the lost plant tissues. The cultivar CDC Yuma (fern‐leaf type) exhibited consistently greater maximum light interception (LI), cumulative intercepted radiation, HI and seed yield than the cultivar Sanford (unifoliate‐leaf type) across all location‐years. Selective use of chickpea cultivars with improved morphological traits such as fern‐leaf type will likely improve LI and increase crop yield for chickpea in northern latitudes. Moreover, optimized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should be adopted to ensure that chickpea be grown under conditions with minimum shading before flowering and optimum light environment within the canopy especially during reproductive growth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