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48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1256篇
林业   2391篇
农学   2133篇
基础科学   435篇
  1009篇
综合类   7440篇
农作物   2020篇
水产渔业   609篇
畜牧兽医   1536篇
园艺   973篇
植物保护   528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556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629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603篇
  2016年   795篇
  2015年   642篇
  2014年   938篇
  2013年   863篇
  2012年   1276篇
  2011年   1179篇
  2010年   1011篇
  2009年   962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950篇
  2006年   825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581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阐述了高邮市近几年来水稻肥床旱育秧田病害种类、发生规律,提出了在"选用抗病品种基础上,推广栽培防病,实施药剂防治"的防治对策,并积极应用于生产,对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2.
以芹菜裸根苗为对照,比较了50孔、128孔和288孔穴盘的育苗效果和定植后缓苗情况以及最后采收时的植株表现和产量高低。从综合效果来看,所有穴盘苗都比裸根苗要好,在芹菜进行穴盘育苗时,选用孔穴数在128左右的穴盘比较适宜,不仅育苗效果好,而且定植后缓苗快,产量高。  相似文献   
93.
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转育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88年起,系统开展了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转育及其基础性研究。采用回交法和系谱法相结合的转育方法,以春性品种Taichung29为轮回亲本作母本,分别与25个抗性供体即中国小麦条锈病菌鉴别寄主和国际上重要的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杂交、回交和自交。通过基因推导分析、单体分析和SSR标记技术检测目的基因,选育抗条锈近等基因系,现已获得重要进展,成功选育出8个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抗条锈病单基因近等基因系,即Taichung29*6/Yr1、Taichung29*6/Yr2、Taichung29*6/Yr5、Taichung29*6/Yr7、Taichung29*6/Yr9、Taichung29*6/Yr10、Taichung29*6/YrSpP、Taichung29*6/YrKy2。另有9个组合转育获得343个抗性稳定株系,正检测其目的基因,3个组合转至BC6F3,自交纯合筛选抗性稳定株系,5个组合转至BC5,继续回交转育。  相似文献   
94.
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褐飞生物型Ⅱ与分蘖力相关显著,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水稻品种抗褐飞虱孟加拉型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有效穗相关显著;与生育期相关极显著;与分蘖力、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
从红菜薹的品种资源、遗传育种、良种繁育以及栽培生理、贮藏保鲜、品质安全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红菜薹研究的主要成果,可供今后我国红菜薹教学、科研和生产及宏观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
为选育优良的辣椒品种,以红椒1号为对照,比较了红椒1号航天诱变得到的桂航1号、2号、3号品种的熟性、果实形状、果实品质、抗病性以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桂航1号发挥了中晚熟品种产量高和品质好的栽培优势,其辣椒素含量比红椒1号提高了近20倍;桂航2号表现了极早熟、产量较高、VC含量高等特点,熟性比红椒1号提早了10 d以上;桂航3号虽然产量稍低,但作为线形辣椒,可丰富本地线椒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97.
檀香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多年檀香引种经验,并按中药材规范化管理(GAP)的要求在广东推广种植,对檀香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田间栽培管理和采收加工等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生产规范。经大面积推广种植发现,檀香在广东南部地区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实践证明在广东南部地区进行檀香种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
利用来自不同育种环境的10份白菜型冬油菜材料,通过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分析其抗寒性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处理,分析DNA去甲基化对白菜型冬油菜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及低温胁迫下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种环境选育的材料,其半致死温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材料2018-FJT、DT-7、DT-9与MXW-1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6.04℃、-15.98℃、-15.63℃、-15.04℃;材料CT-2360、CT-2380、CT-2400、CT-2420、CT-2440、CT-2460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32℃、-11.6℃、-11.42℃、-11.44℃、-12.97℃、-13.28℃。依据半致死温度,10个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2018-FJTDT-7DT-9MXW-1CT-2460CT-2400CT-2380CT-2420CT-2440CT-2360。抗寒性的形成与育成环境的纬度和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选择抗寒性及产地不同的4个材料CT-2360、MXW-1、2018-FJT、DT-7进行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 000μmol·L~(-1) 5-azaC处理能显著抑制幼苗的根生长,4个材料的根长较对照减少93.14%~95.06%;低温下5-azaC处理对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幼苗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以及强抗寒性材料DT-7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最显著(P0.05);低温处理过程中,4个材料的SOD、POD、CAT活性均上升,以低温处理5d最显著(P0.05),其中2018-FJT的SOD活性增幅最高,为45.85%,DT-7的POD活性增幅最大,为460%,CT-2360的CAT活性增幅最显著,为321.02%。HPLC分析发现常温下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的甲基化水平为77.48%,高于其他3个抗寒性强的材料;经过5-azaC处理后发生明显的去甲基化作用,证明抗寒能力受DNA去甲基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araxacum officinale (dandelion) seedlings in grasslands and plant mortality in the first growing season were studied during 2008–2011.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11 grassland sites that differed in the quantity of seed rain and the intensity of seedling predation by slugs. In April, of each study year, 10 plots open to the sedimentation of naturally dispersed seeds were established at each site, five plots of which were also sown with 250 T. officinale seeds each. The amount of natural seed rain, slug feeding activity and number of plants in each plot were then recorded at monthly intervals. Seed rain and seedling predation accounted for c. 50% of the variation in seedling establishment. Populations of established seedlings then declined through October, at which point they were at 25% of the original abundance on average. The percentage of plants that survived varied among sites and year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T. officinale establishment and survival of young plants was enormous, even within a small area. Predation of seedlings by slug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T. officinale in grassland. This only occurred, however, at slug abundances not acceptable under conditions of public access.  相似文献   
100.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与病原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和中部大豆产区23个市、县的大豆苗期疫霉根腐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PBNIC疫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从牡丹江、穆棱、林口和佳木斯豆田具疫霉根腐症状的大豆植株上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并从根腐病株上单独或与大豆疫霉菌同时分离到终极腐霉菌,研究进一步证实我国黑龙江省有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发现,大豆疫霉根腐病和终极腐霉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土质粘重、土壤含水量高或易积水的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