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9篇
  38篇
综合类   267篇
农作物   6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7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申华是以京亚为母本,优系86-17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优质葡萄新品种。该品种经无核化栽培后,平均穗质量463 g,平均粒质量13 g,果皮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16%-17.5%,无核率达100%,风味浓郁,上海地区设施促成栽培7月中旬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夏黑无核葡萄连续3年开展"3414"肥效试验,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间的回归模型,探索出南方地区夏黑无核葡萄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是限制产量增加的主要因子,其次为磷和钾。在该地力条件下,氮、磷、钾的适宜施肥量分别是N 363.6 kg/hm2,P2O5454.95 kg/hm2,K2O 363.3 kg/hm2;在各施肥处理中,以处理6(每公顷施氮、磷、钾量分别为N 300 kg、P2O5270 kg、K2O 375 kg)产量最高,增产率达65.91%,果实固酸比也较高,产投比较大,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3.
经过长时间的工艺优化,国内不同地区的黑茶风味已趋于稳定,为了进一步改善发酵茶品质,生产更具特色的发酵茶,利用课题组前期已筛选出的一株适用于茶叶发酵的优良产香菌ZYF3单菌发酵青砖茶原料(一芽四五叶)。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灭菌后青砖茶为发酵原料,探究该菌株在不同接菌量、不同茶坯含水量、不同发酵温度和不同发酵时间下对发酵茶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发酵条件下,产香菌ZFY3发酵茶品质差异显著,当接种量为1.2%~1.3%(mL/g)、茶坯含水率为45%、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20 d时,发酵茶综合品质最佳。不同发酵条件能明显改善荔枝产香菌发酵茶品质,并且促进发酵茶特殊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
荔枝冷害过程中果皮色泽、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糯米糍’荔枝果实在3 ℃和0 ℃条件下果皮的色泽和花色素苷及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果实在0 ℃下14 d 时褐变指数迅速增大, 21 d 时已遭受不可逆的冷害。在冷藏过程中, 果皮的色泽指标a、L、C 值及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0 ℃下比3 ℃下降快。0 ℃下14~21 d , a、L、C 值分别下降了27.95 %、33.58 %和58.47 % , 而21 d 时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依次为采收时的18.08 %、35.99 %和41.64 %。说明冷害加速了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类黄酮和总酚的变化, 促进了褐变进程的发生。果皮a、L、C 值与褐变指数、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P < 0.05) ,采用自动测色色度计可真实地反映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55.
ABA 和乙烯对荔枝果实成熟和着色的调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荔枝果实幼果期ABA 含量很高, 之后下降, 在转红前1 周急剧上升, 形成一个峰值。果皮、果肉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ABA 相似, 但其跃变发生在ABA 之后, 且跃变较小。伴随着乙烯的跃变, 有一个糖代谢和转化酶活性的跃变。于转熟前用STS 处理荔枝果实, 导致果实转色和成熟延迟。果实发育后期, ABA 急剧增加可能诱导了乙烯的合成, 乙烯启动果实成熟, 果皮转红着色。  相似文献   
56.
海南部分荔枝种质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74条引物中筛选出23条多态性引物,用ISSR方法对80份海南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种质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种质的遗传距离在0.2 ̄0.5之间,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近。在遗传距离为0.55的水平上,80份荔枝种质被分为7组,海垦8号、琼山3号与永25单独为一组,可能属于海南的地方种质。另外,通过与SSR,RAPD等方法对比,ISSR方法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7.
以塑料大棚内四年生粉红亚都蜜葡萄为材料,在盛花前5d、盛花期、盛花后15d3个时期,依次用60mg/L、40mg/L及30mg/L的CPPU溶液浸泡花序或幼果穗,研究不同处理对粉红亚都蜜葡萄座果率、无核果率、果实大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PPU溶液处理花序或幼果穗后,可使粉红亚都蜜葡萄达到无核及果实膨大的效果;盛花前处理显著提高了座果率(81.32%),无核化效果也最为明显,无核果率高达92.23%;盛花期和盛花后处理显著促进了果实膨大,平均单果重分别达7.15g和8.51g,且处理后果穗显著变大、果刷变长、果皮变厚,但风味品质(固酸比)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8.
范妍  尹金华  黄旭明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2):2469-2473
以荔枝品种糯米糍和怀枝为对比材料,研究新荔枝品种岭丰糯的果实抗裂性、留树保鲜性和耐贮性。结果表明:岭丰糯的田间裂果率显著低于糯米糍,从果皮厚度和果皮钙含量的角度分析了岭丰糯相对糯米糍更为抗裂的原因,发现抗裂的岭丰糯果皮厚度和钙含量均显著大于糯米糍。此外,推迟12 d采收岭丰糯、糯米糍和怀枝果实(从7月3日推迟至7月15日),发现岭丰糯果实并未脱水失鲜,果实鲜重反而有所提高,假种皮可溶性固形物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而糯米糍和怀枝果实全部褐变腐烂,说明岭丰糯具有比较长的留树保鲜期。在室温下,岭丰糯果实烂果率也低于糯米糍,脱水速度低于糯米糍和怀枝,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好的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59.
本试验以3-4年生的早熟(‘三月红’)、中熟(‘妃子笑’)、晚熟(‘糯米糍’)及特迟熟(‘马贵荔’)荔枝品种为试材,比较不同成熟期荔枝品种周年的枝梢生长节奏及新叶发育过程中叶绿素指(SPAD)数动态。结果表明:各品种枝梢伸长生长具有一定差异,但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性,而枝梢增粗生长周年持续进行,无明显节奏特征;叶绿素指数达到最高值的80%时增加缓慢,因此叶绿素指数达最高值的80%时作为枝梢成熟的标准,用来确定枝梢成熟的时间。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以海南‘妃子笑’荔枝为试验材料,采用原花青素(PA)、p-香豆酸(p-CA)、茶多酚(TPP)、苹果多酚(APP)和绿原酸(CHA)这五种多酚类物质浸泡荔枝果实,探究不同多酚处理对荔枝果肉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多酚处理均可有效维持荔枝果肉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和维生素C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且PA处理的效果显著好于其它酚类处理,说明多酚处理有助于保持荔枝较高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从而维持果肉较高的营养品质。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分,结果表明不同多酚处理均可有效维持荔枝果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其保持效果依次为PA,CHA,APP,TPP和p-CA处理,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