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9篇
  38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65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7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调查分析海南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养分状况,为荔枝的养分管理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选择具有一定种植规模、有代表性的荔枝园 49 个,采集0~30 cm土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丰缺状况的测试分析各种性质。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园土壤pH大部分呈酸性,16.3 % 荔枝园土壤pH适宜荔枝生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中等水平,63.3 % 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值及以上;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土壤交换性钙、有效硫含量丰富,42.7 % 果园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缺乏,4.1 % 果园极缺乏;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含量较为丰富,但73.5 % 果园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适宜值。不同产区荔枝园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海口果园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氮、钾、钙、镁含量最高,约2/3产区果园土壤偏缺交换性镁,仅海口、澄迈、定安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适宜值以上,各产区荔枝园土壤有效铁、锰、铜、锌、钼微量元素丰富,土壤有效硼在琼海果园含量丰富,澄迈、万宁、陵水、儋州、白沙荔枝园土壤有效硼偏缺。综合分析可知,各产区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口>定安>澄迈>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白沙。综上所述,海南荔枝园应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平衡施肥,改良土壤酸度,增施有机肥,重视镁、硼肥施用,适当减施化肥以获得更好的产量效应。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研究疏花对无核荔枝果实和树体营养的影响,以不疏花为对照,在初花期对其进行疏花处理,统计疏花量、记录果实发育情况及成熟日期,并测定果实成熟时的品质和整个过程中树体叶片营养变化情况。据统计,每株树的平均疏花量达到80%-90%左右,疏掉的小穗数、支穗数和侧穗数分别为89.81%、89.74%、81.82%。试验结果表明,疏花使无核荔枝的果实发育情况及果实成熟时的可食率、单果重、总糖、维生素C、还原糖均高于对照;果实成熟时,平均单株产量提高70.59%;疏花处理的果实成熟期较对照提前7天左右;该过程中树体叶片N、P、K、S、Ca、Mg含量在前期高于而后期稍低于对照。疏花加快了无核荔枝果实生长发育,并提高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3.
本试验以3-4年生的早熟(‘三月红’)、中熟(‘妃子笑’)、晚熟(‘糯米糍’)及特迟熟(‘马贵荔’)荔枝品种为试材,比较不同成熟期荔枝品种周年的枝梢生长节奏及新叶发育过程中叶绿素指(SPAD)数动态。结果表明:各品种枝梢伸长生长具有一定差异,但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性,而枝梢增粗生长周年持续进行,无明显节奏特征;叶绿素指数达到最高值的80%时增加缓慢,因此叶绿素指数达最高值的80%时作为枝梢成熟的标准,用来确定枝梢成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4.
“井岗红糯”是由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荔枝育种岗位选育,并于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优质晚熟荔枝新品种。2011年以高接换种方式引入广东省惠来县华湖镇美园村。“井岗红糯”在惠来地区引种4年的表现为: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接穗和砧木能完全亲和;嫁接后枝条生长势旺盛;易成花坐果;成熟期在7月中旬,较当地糯米糍晚10天,较当地怀枝晚5-7天;成熟期果皮鲜红色,果实呈心形,果形指数1.10,焦核率90%,平均单果重28.18g,果皮厚度1.48mm,可食率77.3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20.00,果实性状及品质优于原产地,初步判定引种成功。  相似文献   
115.
对糯米糍荔枝进行螺旋环剥与不同方法环割研究螺旋环剥与不同的环割方法对糍米糯荔枝冬梢的控制促花、保果增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环剥和不同环割方法在控稍促花方面能有效的控制糯米糍荔枝冬梢的萌发与促进花和花穗的生成;在保果增产方面,螺旋环剥、环割2处与同株50%主干枝条环割2处都能增加糯米糍荔枝的果穗枝条数与株产量,但环割1处反而降低了糯米糍荔枝的果穗枝条数与株产量。  相似文献   
116.
经过长时间的工艺优化,国内不同地区的黑茶风味已趋于稳定,为了进一步改善发酵茶品质,生产更具特色的发酵茶,利用课题组前期已筛选出的一株适用于茶叶发酵的优良产香菌ZYF3单菌发酵青砖茶原料(一芽四五叶)。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灭菌后青砖茶为发酵原料,探究该菌株在不同接菌量、不同茶坯含水量、不同发酵温度和不同发酵时间下对发酵茶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发酵条件下,产香菌ZFY3发酵茶品质差异显著,当接种量为1.2%~1.3%(mL/g)、茶坯含水率为45%、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20 d时,发酵茶综合品质最佳。不同发酵条件能明显改善荔枝产香菌发酵茶品质,并且促进发酵茶特殊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7.
以无核白葡萄干为原料,对无核白浓缩汁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1∶3,复水温度50℃,复水时间4 h为无核白葡萄干最佳复水条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时间60 min,pH值3,酶解温度40℃;旋转蒸发最佳条件温度80℃,浓缩无核白汁可溶性固形物为40 Brix。  相似文献   
118.
为获得无核白葡萄中多酚氧化酶(PPO)的基因序列,以无核白葡萄果实为试材,进行基因同源克隆,得到多酚氧化酶基因CDS全长序列,其完整的编码框为1 824 bp,编码607个氨基酸(GenBank登陆号为KP271928);系统进化分析可知,其与葡萄科植物PPO基因同源性最高;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该蛋白分子量为67 392.44 Da,等电点为6.42,具典型的酪氨酸家族结构域,无信号肽结构,但有一个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发现,PPO具有CuA与CuB两个结合区,分别嵌入蛋白活性腔中。该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多酚氧化酶与褐变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9.
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是荔枝产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优质的荔枝品种。同时荔枝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称,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果品之一。荔枝文化遗产极具中国特色且拥有全球影响力,对其保护与发展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为案例,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荔枝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进行了探讨。遗产地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挂绿’驰名中外,种质与古树资源丰富,拥有完备的生产技术体系,荔枝文化资源厚重多元。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是一个生态、经济与文化价值俱佳,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生产和文化系统,但当前面临着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冲击、古荔树保护力度不够、遗产价值认知不足等威胁。提出以下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建议:选择山枝与水枝的代表性区域,建设田园空间博物馆;实施古荔树保护工程,强化古树的管理与护养;加大荔枝文化普及力度,提升民众文化自觉能力;以荔枝产业园、特色小镇、果场为重点,推动荔枝产业升级发展。荔枝相关遗产地应联合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推动中国荔枝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与宣扬。  相似文献   
120.
荔枝树体N素分布及累积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整株枝解法,在采果后把9a生成年妃子笑和黑叶、3a生幼年妃子笑荔枝的根、木质部、皮部、叶、复叶柄5个器官分成14~16个部位,测定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的N含量。结果表明,1)N在不同器官和不同部位含量是不同的。N含量在叶片最高,在根颈、主茎木质部、主根含量较低;在同级枝根中,皮部N含量显著高于木质部;荔枝枝干和根系,随着其粗度增加,其N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成年树下降幅度比幼年树的大。2)成龄妃子笑与黑叶各部位各器官N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成年树叶、复叶柄、末级侧枝皮部、木质部N含量高于幼年树相应部位相应器官N含量。3)荔枝N素累积在叶片最多,其次为枝干,根系N累积量较少,末级侧枝N素累积量占整株树N素累积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